- 從中國到世界文化叢書:世界歷史經典故事(下)
- 于薇 徐牧心編著
- 1192字
- 2021-02-07 18:29:46
2 光榮革命
共和國成立后,克倫威爾控制了政權,極力維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但是,效忠國王的勢力并沒有消失,僅僅過了一個星期,蘇格蘭議會就宣布擁立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為國王,并且準備出兵討伐英格蘭。克倫威爾來了個先下手為強,迅速移師蘇格蘭,消滅了蘇格蘭軍隊,攻占了蘇格蘭首都愛丁堡,查理二世逃往法國。從此,克倫威爾獲得了“常勝將軍”的稱號。
在多年的戰爭中,克倫威爾對坐在那里指手畫腳的議會越來越反感,當他有了穩固的根基后,便不斷對議會加以清洗,使得議員的數目一減再減。1653年,他一不做二不休,親自率兵闖進議會,把議員們都趕走了,議會宣告解散。之后,克倫威爾建立軍事獨裁統治,自任“護國主”,成了英國的最高統治者。
令英國人失望的是,克倫威爾的統治并不比查理一世強,依然橫征暴斂。1658年,他剛一咽氣,共和國就出現了亂象。資產階級和貴族王朝和解,請回了流亡在外的查理二世,史稱“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克倫威爾雕像
查理二世動身回國之前,在荷蘭發表宣言,信誓旦旦地保證,他即位后要大赦革命黨人,實行宗教自由,維護在革命期間所獲得的財產的所有權。誰知他登基后不久,就把曾經發表的宣言拋到了腦后,大肆反攻,許多參加過審判查理一世的人被處死,克倫威爾的尸體被從墳墓中挖出來施以絞刑,革命時期被沒收尚未拍賣的土地又重新發還給原主,已經拍賣的土地由國家給予經濟補償,這筆錢又以稅收的方式落到人民群眾的頭上,老百姓連做飯都要交“爐稅”和“灶稅”。
1685年,查理二世因中風去世,他沒有兒子,由他的弟弟約克公爵詹姆士繼位,就是詹姆士二世。這位新皇帝一心想恢復天主教在英國的統治地位,還想讓天主教僧侶出任國家官員。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們對他大失所望,于是在1688年的一天,英國議會兩黨領袖和一名主教聯名寫了一封信,請求詹姆士二世的女婿,當時任荷蘭執政的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到英國來執政。隨后,威廉三世率領大軍在英國登陸,然后浩浩蕩蕩地向倫敦進發。出人意料的是,詹姆士二世既不向臣民做出任何表示,也不命令軍隊進行抵抗,而是下令軍隊向倫敦撤退,以致軍心渙散。而威廉三世的軍隊在英國登陸后立刻受到了貴族和鄉紳們的歡迎,就連詹姆士二世的王軍總司令約翰·丘吉爾和多數大臣也站到荷蘭人一邊。詹姆士二世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只得逃到法國去避難。

英國議會大廈
1689年,在倫敦召開了上下兩院聯席的特別會議。經過一番討論之后,英國議會決定邀請威廉三世和王后瑪麗二世(詹姆士二世的女兒)共同統治英國,接著又通過了《權利法案》,明確規定不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或頒布任何法律,不能征稅,不能招募與維持常備軍,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干涉。《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資產階級通過議會完全控制了國家,人們把這種政體就稱為“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史稱“光榮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