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到世界文化叢書:世界歷史經典故事(上)
- 于薇 徐牧心編著
- 1036字
- 2021-02-07 18:21:24
2 修建金字塔
古埃及的國王自稱是神的化身,他們的陵墓金字塔是權力的象征。這些陵墓,外形近似漢字“金”字,因此中國稱他們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起源于這樣的神話:古埃及國王奧西里斯被自己的兄弟殺害,兇手將他碎尸后扔到了尼羅河里。王后伊西絲悲痛欲絕,她找到了丈夫的遺體,伏尸痛哭。太陽神深受感動,就幫助她把碎尸還原,做成木乃伊。奧西里斯由此再生,成為冥界的主宰。埃及的法老(國王)都相信這個神話是真實的,于是就在生前為自己修好了一個“永久的住所”,死后制成木乃伊裝入石棺,再送進陵墓。

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按照古埃及人的觀念,人的肉體是暫時的存在,靈魂則是永存的,只要遺體能夠妥善地保存下來,就能在另一個世界里復活。法老貴為一國之尊,當然要把自己的冥界住所建造得盡可能堅固。最初的法老陵墓是凳子形的,被稱為“馬斯塔巴”,后來逐漸演變成金字塔形的。至于為什么古埃及人要選擇這種形狀,歷來說法不一。它或許是對山體形狀的模仿,陵墓通常都是建在山上的;或許是象征著太陽的光線,古埃及人崇拜太陽神;或許是以此表達法老希望讓自己的靈魂進入天堂的愿望,金字塔看上去好像登天的階梯。后人發掘出的《金字塔銘文》上就刻有這樣的文字:“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使他由此登上天堂。”

吉薩金字塔群
古埃及的歷代法老為自己修建了很多座金字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吉薩金字塔群。而在吉薩金字塔群中,又以胡夫金字塔最為高大雄偉。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它原高約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有剝落;底座每邊原長約230米,塔底面積約52900平方米。在埃菲爾鐵塔沒有問世前,它在45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一直保持著全世界最高建筑物的紀錄。
居中的金字塔是法老哈夫拉的陵墓,比胡夫金字塔低了幾米,但由于其所在地勢較高,所以顯得比胡夫金字塔還要高一些,它的建筑形式也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筑。
第三座金字塔屬于法老孟卡拉。當時第四王朝進入衰落時期,國力不濟,金字塔建不了那么高了,只有60多米,但裝修十分精美。
對著高高聳立的金字塔,人們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在遙遠的古代,沒有先進的機械設備,怎么能建成這么巨大的金字塔呢?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根據傳聞,記述了修建胡夫金字塔的情況:(胡夫)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他們分為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個大群要工作3個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塊極其精確地砌筑而成的。不過,希羅多德的這些描述也只是道聽途說,并不一定完全可信,雖然流傳得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