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軍制:親歷者口述實錄
- 李躍乾編著
- 4025字
- 2021-03-26 14:47:03
(五)云貴地區(qū)的起義及軍隊
1.蔡鍔領導云南辛亥起義
李文彬清光緒晚年,詔令各省編練常備新兵,按序進行征兵制,云南即開始考選優(yōu)秀丁壯,編成常備軍混成協(xié)。當時全國成立新兵三十六鎮(zhèn),云南序列為十九鎮(zhèn),由三十七及三十八兩協(xié)組成,其下有騎炮各營,后擴編為馬隊第十九標,炮隊第十九標,兵工隊第十營及輜重隊第十九營等,另設一機關槍營,此滇軍所特有者。時,蔡鍔任三十七協(xié)之七十四標標統(tǒng)。其下,第一營官帶為唐繼堯,第二營官帶劉存厚,第三營官帶劉成勛,炮兵連長則為賴心輝。
張維翰辛亥年(1911)8月19日武昌革命軍起義,消息傳來,松坡等進行日急。9月初,經(jīng)羲亦已有所風聞,下令將李根源等可疑之部隊他調(diào)。7日晨操,更行繳械,情勢如箭在弦,無法再待,遂決定于重九夜舉義,至10日下午已經(jīng)解決,距武昌起義僅二旬日耳。十九鎮(zhèn)統(tǒng)制鐘麟同率部抗拒最力,卒以身殉。經(jīng)羲越督署墻,匿沙臘巷一巡捕宅。是役死傷400余人。
云南光復,賴陸軍第十九鎮(zhèn)為主要依憑。當時中國南方各省之陸軍,亦以第十九鎮(zhèn)實力最強,兵員多來自滇西農(nóng)家子弟,品質(zhì)不惡。軍官多為留日學生,水準較齊,軍械亦頗精良。又有各地巡防隊數(shù)十營以及鐵路巡防隊等,兵額眾多。松坡為防內(nèi)爭,又謀向外發(fā)展,適逢貴州不靖,四川亦紊亂,遂遣唐繼堯赴黔,謝汝翼(幼臣)、李鴻祥(翼廷)圖川,殷承瓛(叔桓)略定康藏一帶。戴戡(循若)、熊范輿、周沅等黔人隨繼堯入黔。因匪患未戢,黔人遂留唐都督貴州。謝李兵臨川南,時滇人葉荃(香石)在成都,如聯(lián)絡妥當,亦可抵達成都,因成都督練處部分軍隊為滇人趙又新、顧品珍所統(tǒng)率。惜川督趙爾豐被戕,成都獨立,舉尹昌衡為都督。滇軍無可圖,乃退兵云南。
云南都督府成立,眾推松坡為都督。余則奉調(diào)為都督府秘書。松坡素倚羅佩金如左右手。民國成立,欲遣佩金入京聯(lián)絡,適袁世凱令各省派軍事代表入京集會。松坡即派佩金為代表。
2.反袁斗爭的急先鋒——滇軍
李文彬民國2年二次革命起,川東鎮(zhèn)守使熊克武響應,獨立于重慶。袁世凱令滇軍援川,遂由唐繼堯為滇黔援川總司令,率葉荃、黃毓成之師,而滇黔實與熊部暗通聲氣。袁知之甚怒,故平定二次革命,即以“經(jīng)界局督辦”調(diào)蔡鍔入京,所遺都督職位由謝汝翼代,因蔡薦唐繼堯而罷。唐甚年輕,非袁所畏,乃準蔡之請。
唐繼堯回滇后,縮編軍隊,名義上雖僅有二師及一混成旅,然邊防及省有之部隊,未報者甚多。民國3年,袁世凱畏滇軍將成心腹之患,有裁減之意,軍餉亦由32萬元減為24萬。唐陽奉陰違,糾合每團裁除之一營為邊防獨立營、交通獨立營,及其他獨立連等。袁復欲撤除云南講武學堂,唐僅允不增加班次。唐收中學畢業(yè)生為志愿隊,每縣復有自衛(wèi)隊93支,又編訓退役人員,此皆日后護國軍擴充之基礎。
先,唐繼堯以200萬元向德購買武械,回國途中為袁所截。迭以準備秋操為名,派軍需課長繆嘉壽赴日購得數(shù)十萬元之軍火。省中兵工廠亦日夜制造子彈,極力修理所儲存之器械損害著。整頓軍旅之情,有如大敵壓境。
護國軍既舉事,唐繼堯嘗三推蔡鍔為都督,而蔡不受。唐雖居高位,而與蔡之公文,每用咨而不用令,足見唐為人之重道義也。護國軍起義時,高級人員之人事安排大致于下:
第一軍軍長:蔡鍔;參謀長:羅佩金
第一梯團團長:劉云峰;第二梯團團長:趙又新;第三梯團團長:顧品珍;第四梯團團長:戴戡(黔軍)
第二軍軍長:李烈鈞;參謀長:何國鈞(兼義勇軍司令)
第一梯團團長:張開儒;第二梯團團長:方聲濤;第三梯團團長何國鈞;第四梯團團長:馬文仲
第三軍軍長:唐繼堯(兼);參謀長:韓鳳樓
第一梯團團長趙鐘奇第二梯團團長韓鳳樓第三梯團團長兼挺進軍司令:黃毓成;第四梯團團長:劉祖武
當時軍隊調(diào)遣情形大致如下:
第一軍進攻四川。蔡鍔率趙又新、顧品珍兩梯團出永寧取瀘州為中路主力;劉云峰出昭通取敘府為左翼;戴戡率黔軍熊其勛出松坎、綦江逼重慶為右翼。
第二軍以桂省為目的。李烈鈞率張開儒、方聲濤、何國鈞等直趨南寧,會同桂軍分取湘南,廣東。
唐繼堯則坐鎮(zhèn)云南,令趙鐘奇、黃毓成、韓鳳樓等出貴陽取湘西,進迫武漢。
張維翰民國2年7月二次革命發(fā)生,李協(xié)和起義于湖口前特發(fā)來一密電:“羅民政長……親譯并轉(zhuǎn)呈松公。”稱“力量孤弱,后援惟公是瞻”等語。松坡親撰復電,囑以佩金名義答復,望協(xié)和等好自為之,云南將積極準備,并望李等隨時以軍情相告。以后電報往返甚多。
李協(xié)和旋致電馮國璋,略謂寧滬粵皖相繼獨立,云南亦準備出兵,將聯(lián)絡各省,會師武昌,望馮出面領導。貴州唐繼堯遣黃毓成率軍入川,而贛寧已以兵敗聞,適重慶熊克武亦宣布獨立,為自保計,黃軍乃轉(zhuǎn)攻克武,討袁軍竟成自相殘殺之局面。
護國之役事后各方議論頗多,省外人士或謂如無梁任公之策劃鼓動,則無此舉,其實未必盡然。云南人士或謂唐繼堯久已蓄志反袁,則亦未必盡然。其實時勢所逼,水到渠成,此時亦非有倒袁之舉不可。羅佩金之左右如楊蓁、鄧泰中輩均對袁久感不滿,蔡松坡之態(tài)度自亦為重要因素之一。然袁世凱之于唐繼堯則亦確盡籠絡之能事。封之以爵位,貽之以巨款(達500萬現(xiàn)洋),然均為繼堯所婉拒。蔡唐之電訊始終未絕,亦因此世凱方遣軍警突擊搜查北京蔡宅。松坡與戴戡甫入滇境,世凱即馳電繼堯,囑對奸尻可“就地正法,不必先聞”。如繼堯為利欲熏心、毫無顧忌之徒,則必于蔡不利,而繼堯仍迎蔡入昆明,亦可見繼堯于道義及出處均有可取。
繼堯與可澄決定于23日先聯(lián)名通電,促袁取消帝制,懲辦禍首。限期25日答復,否則宣告獨立。滇軍雖于25日舉事討伐,而24晚蔡戴之通電已發(fā)出矣。
此時云南主要武力陸軍兩師,已擴編為護國軍第一、二兩軍,由蔡鍔、李烈鈞分率向川黔進發(fā)。留守部隊僅警衛(wèi)第一、二兩團衛(wèi)戍省垣。
陳宦、周駿二人相繼被逐后,松坡病重,乃保舉佩金暫署四川督軍兼省長。此時四川面臨之難題為裁軍。袁氏雖倒而北洋之勢力仍如日方中,且力圖消除異派武力。段祺瑞力促佩金將四川軍隊裁編至五師一旅。此時駐川軍隊計滇軍顧品珍、趙又新兩師,貴州熊其勛一混成旅,川軍周道剛、劉存厚、鐘體道、陳澤霈、熊克武五師,尚有其他雜牌軍隊不在此數(shù)。段祺瑞故布此局,彼知裁軍則必生反抗,川滇軍均將受損,祺瑞且極盡挑撥之能事,將佩金之密電泄示于川軍師長劉存厚,激劉生變。羅佩金則謹依段之命令,苦心籌劃,滇黔軍為主要憑恃,自不能裁遣,僅能就川軍五師中設法,先將陳澤霈第四師所屬之盧師諦一旅繳械。此次經(jīng)過亦頗有趣。繳械前三日盧行婚禮,衣陸軍中將制服行禮。新婚之第日,吾等邀彼來督軍署,虛與委蛇,而同時解決其部隊。盧大忿,堅欲求見督軍,久久不肯離去,吾等眾人輪流作陪,婉轉(zhuǎn)勸解,亦無結(jié)果。政務廳長李守陽最后出與陪坐,相對無言,以迄深夜,盧始憤憤而去。
劉存厚發(fā)動兵變于4月19日,正逢成都青羊?qū)m有花會。余購垂絲海棠兩盆,放于轎中攜回督軍署。甫抵署中,即聞槍聲大作,副官長黃實告余情況不明,督軍正在庭中徘徊,旋即接通電話,羅佩金與劉存厚通話,存厚猶稱恐系誤會,電話掛斷則槍聲已打至督軍署后門矣。再打電話與劉,則劉已離去,而督軍署已為劉軍所圍困。
此時滇軍遠戍在外,趙又新一師駐瀘州。顧品珍雖駐成都,其所部主力已為旅長何海春率赴川北綿陽一帶。成都滇軍兵力空虛,遂為劉存厚所乘。督軍署被圍,情勢日緊,英、法、日三國領事出面調(diào)停。入督署后竟亦一度為炮火所困,不能脫身。
余擬妥電報三通乞援,一致云南唐繼堯,一致瀘州趙師長,一致自流井旅長何海春。趙師長接獲乞援之電報后,即派金漢鼎星夜馳援,但援軍將薄成都城垣時,吾等已離督軍署矣,因先一日已接北京免職之電報,令羅佩金赴京供職,任命戴戡暫兼川督,佩金知事不可為,決計離去。
3.聲勢超過孫中山的十省聯(lián)軍總司令唐繼堯
張維翰張勛復辟,唐繼堯組靖國軍,自任總司令,出駐貴州畢節(jié),將駐川之滇軍二師(第六、第七師)擴編為第一、第二軍。此為民國6年。嗣繼堯赴重慶開聯(lián)軍會議。重慶開會則頗熱鬧。各省靖國軍均派代表出席,藍天蔚、于右任則均派代表抵渝。群雄相聚,大軍直出武漢原頗有可能,終因受掣于下列二點,而未能有具體之軍事行動。其一為楊滄白與熊克武之爭奪四川省長,相持不下。熊傾向云南,又握有四川之實際武力,楊則為中山之代表,必欲取得省長一職,熊則堅決不讓,遂成僵局。其次則為廣東軍政府之成立,繼堯且膺選為元帥,勢須聽命于大元帥之統(tǒng)一指揮,未便單獨行動,繼堯又無法遠離川滇,故決定仍回昆明,遣一代表常駐廣州,負責聯(lián)系。軍政府改組為總裁制后,繼堯雖為七總裁之一,而未赴粵,實際政務操于岑春煊、李根源及政學系之手,云南方面分得交通部一席,趙蕃出任部長。民國10年,顧品珍率兵返滇,逐走繼堯,品珍此舉與政學系及北洋均有默契。其時繼堯尚有相當實力,仍可一戰(zhàn),但因不愿糜爛地方,故當顧軍開抵距昆明30里之大板橋處,繼堯即遣省長周鐘岳往說品珍,囑彼好自為之,且愿以聯(lián)軍總司令相讓。此時繼堯因響應廢督裁兵,已廢除督軍一職,任鐘岳為云南省長,自領聯(lián)軍司令,其實督雖廢而兵未裁也。
李文彬民國7年,靖國軍首義時,唐為十省聯(lián)軍總司令,其聲勢之大,在中山之上。若駐扎重慶統(tǒng)一指揮,不眷戀昆明,則川軍不會叛,滇軍也不致分裂,而中國將為之改觀。當時各省代表齊至開軍事會議,中山先生亦派藍天蔚為代表,其他尚有湖北代表石星川等。民國7年唐繼堯之由川回滇,關系以后大局至巨。蓋唐繼堯看不起孫中山,思另樹一幟,他曾道:“孫中山革命,吾人也革命。”視孫中山為空談,故不就副元帥之職,此為最大失著,否則可掌握滇軍,粵省將入其手中。
嗣唐繼堯復以靖國聯(lián)軍總司令名義,命葉荃率第八軍援陜,打陳樹藩,直逼天水,達成援陜?nèi)蝿铡>竾娭链诵娼Y(jié)束。民國10年1月,顧品珍與熊克武妥協(xié),亦自四川回云南。自顧品珍回滇后,四川已無滇軍。惟顧品珍率軍回滇,并未與唐繼堯起沖突,因唐自知力量不夠,且本省后防空虛,故辭職出走,由顧以滇軍總司令名義駐昆明。唐氏經(jīng)香港至粵,當時我亦在廣東,孫中山先生任命唐為陸軍總長,唐不受,陳炯明亦不愿其留粵,遂仍于民國11年3月率胡若愚等再回云南,聲明不改護法初衷,與西南各省取一致行動。顧品珍于此役中戰(zhàn)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