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飽含浪漫主義色彩的史詩

東方荷馬史詩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是我國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偉大英雄史詩,歷史悠久,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氣勢磅礴,流傳廣泛,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詩,有上百位民間藝人,在我國西藏、四川、內蒙古和青海等地區,傳唱著英雄格薩爾王的豐功偉績。

《格薩爾王傳》蘊含著原始社會的形態和豐富的資料,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詩從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斷演進,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內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美學價值和欣賞價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

那是公元1世紀前后至公元6世紀,這時正是藏族氏族社會解體至奴隸制形成時期,在藏區有互不統屬的眾多部落和若干小邦,相互之間兼并戰爭不斷,人們飽受著戰亂之苦。

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都非常期盼能夠有一位智慧與力量并重的英雄,拯救他們脫離這種生活,于是人們就開始想象有一位英雄人物的出現。

到了6世紀初,從雅礱河谷崛起的吐蕃王,在青藏高原上征服了許多小部落,成為了青藏高原上的最強勢力之一,人們看到了英雄的力量。

于是,人們為了紀念自己欽佩敬仰的英雄,便把他們超人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他們的豐功偉績,再結合自己的愿望,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他們想象中的英雄人物—格薩爾。然后他們用口頭敘述的形式把自己心中的英雄說了出來,唱了出來。

隨著人們口口相傳,并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這就形成了藏族獨有的重要藝術形式的史詩,這便是《格薩爾王傳》。

部落 部落一般指原始社會民眾由若干血緣相近的宗族、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形成于原始社會晚期,有較明確的地域、名稱、方言、宗教信仰和習俗,有以氏族酋長和軍事首領組成的部落議事會,部分部落還設最高首領。

在《格薩爾王傳》開頭一段便說:

這時候,人間正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妖魔鬼怪到處橫行,各個地方差不多都被他們霸占著,善良無辜的老百姓遭受他們的欺凌和迫害,沒有好日子過。

的確,這正是當時藏族地區奴隸社會的現實。與此同時,隨著佛教傳入藏族地區,人們的思想也受到了很大影響,這便為《格薩爾王傳》增添了一抹宗教色彩。

在6世紀以前,當地藏族居民信奉著一種原始宗教叫“苯教”。苯教俗稱“黑教”,是植根于西藏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巫教。苯教崇拜萬物有靈,以動物為犧牲來祈福消災,占卜吉兇,驅鬼辟邪。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唐代皇室遠支,任城王李道宗之女。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親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王后,在吐蕃被尊稱甲木薩。文成公主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理,并信仰佛教,她對吐蕃貢獻頗多。

傳說吐蕃先王以苯教治理,直至7世紀時,苯教首領在贊普部落中,還保持較高的地位。7世紀初,松贊干布建立了吐蕃,為了促進吐蕃的文明富強,他先后與唐王朝和尼泊爾聯姻,迎娶了唐王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尺尊公主,還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供養著兩位公主帶來的佛像、經典和佛教法物等。

松贊干布還派遣了以大臣吞米桑布扎為首的16名貴族后裔去印度留學,并仿效印度梵文,創造了藏文。松贊干布運用新創的藏文,翻譯那些在印度留學貴族帶回來的大乘佛經,開始了西藏的譯經。

觀音菩薩 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又稱觀世音。

松贊干布還依佛說的十善法制定了法律,又規定了16條人道倫理法規,提倡人們信仰佛教。

到了赤德祖贊時代,就是704年至755年,佛教才逐漸在吐蕃境內傳播開來。

在這一時期,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佛教經典中的人物故事、語言風格、價值觀念等,對藏族的文學繁榮發展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所以在《格薩爾王傳》流傳中,關于格薩爾的身世,就打上了強烈的佛教和苯教色彩。

《格薩爾王傳》中描述,據說在很久以前,在上方天國里,住著一位白梵天神。他的妃子名叫繃迥杰姆,他們夫婦一共生了3個兒子。大兒子名叫頓尕,二兒子叫頓雷,三兒子叫頓珠尕爾保。頓珠尕爾保是3個兒子當中最小的一個,他聰明英俊,智慧過人,諸般武藝,樣樣精通。

在此時,下界人間正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妖魔鬼怪四處橫行。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看到人間發生的這一切后,頓生憐憫之心,將所看到的一切報告給了白梵天神,請求派遣一位神子下凡拯救人間災難。

經過反復考慮,白梵天神決定派遣3個兒子當中的一個下凡。大家都說頓珠尕爾保這個孩子雖然很小,卻聰明伶俐,英勇異常,如果派他到人間降伏妖魔,必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白梵天神雖然同意派一個兒子下界降伏妖魔,但究竟派哪一個呢?心里還是猶豫不決。于是,他把3個兒子都叫到面前說道:“我心愛的兒子們,你們3個給我仔細聽著,現在下界人間,妖魔橫行,百姓每天遭受蹂躪迫害,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你們3個都是我的心頭肉,都像我的眼珠一般,哪一個我都心疼。

白梵天神 藏文名字叫“昌巴”。他生有4個頭兩只手,這一點同印度的白梵天是相同的。可是,西藏大神殿中白梵天神經常是長著普通人的樣子,即一頭兩手,身色為白色,所以,西藏民間經常稱他為白梵天神。西藏人有時也把這位神靈叫做帝釋天,是吉祥而又善良的神靈。

但是,現在人間百姓有了災難,我們豈能視而不見、坐視不救呢?所以,無論如何,你們3個當中要有一位到人間去降伏妖魔,究竟誰去好,你們自己商量吧!”

3個孩子聽完父王的一番話后,就在一起商量起來。商量來商量去,除了相互推諉以外,誰也不愿自告奮勇。最后,頓珠尕爾保想了一個萬全之策,他說:“我們用射箭、拋石子、擲骰子比賽來決定各自的命運吧!”

兩個哥哥欣然同意了他的這個辦法。經過激烈而緊張的比賽之后,下凡的使命便落在小兒子頓珠尕爾保的身上。頓珠尕爾保的母親知道此事后,便告訴兒子人間不像天國這樣幸福。先下去看看,如果確實很苦,就另外找人頂替。于是頓珠尕爾保就變成一只鳥,離開天國,飛向人間。

蓮花生大士 或蓮華生大師,是建立藏傳佛教前弘期傳承的重要人物,西藏密宗紅教開山祖師,常被尊稱為大師、大士、咕嚕仁波切等。8世紀,蓮花生入藏,幫助西藏正式建立了佛教傳播的基礎,因此受到藏族人民的愛戴,尊奉他為藏密的開基祖,是寧瑪派的傳承祖師。

頓珠尕爾保飛到了一個大地方,這個地方名叫嶺尕爾,是一個平坦的大草原,草原上散布著牧民們居住的黑牦牛帳篷,猶如天上的群星散落在地上,這是一個景色非常美好的地方。

但是,這里居住的人們卻生活得非常悲慘。他親眼目睹嶺尕爾到處妖魔橫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使他十分震驚。

于是,頓珠尕爾保快速飛回天國,向父母稟報了他在人間所看到的一切,表示下決心要到人間,為民除害,為百姓造福。

他向父王索要了各種武器,有盔甲、弓箭、戰馬、鞍具、帳篷,父母還給他準備了卜卦、預言、下凡降生地點、投胎母親、燒茶做飯的妻子等。

住在蓮花光宮殿的蓮花生大士,開始為神子頓珠尕爾保尋找投生父母的種族和門第。他看到藏區有6個原始氏族,即竹貢居如族、達隆噶司族、薩迦昆氏族、法王天氏族、瓊波鳥氏族和乃東神氏族,這些種族雖然高貴,但是,土地、庶民和教化之土等都不適宜頓珠尕爾保的生長。

蓮花生大士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噶竹董三族、色穆冬三族和白扎達三族,發現其中的穆布冬族,祖上出自瑪桑念神,這一族中有一個國王名叫曲拉潘,他有3個兒子,長子名叫戎查叉根,次子叫晁同,幼子叫僧隆。

在這3個兒子中,唯有幼子僧隆賢德善良,心地寬宏,品性溫和,血統純正圓滿,曾是位大菩薩的種姓,所以就把僧隆選為了神子頓珠尕爾保投胎人間的父親。

龍王 龍是我國古代神話的四靈獸之一,龍王則是指傳說中在水里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云降雨。在道教中有以海洋為區分的四位龍王,即“四海龍王”。

蓮花生大士認為神子頓珠尕爾保的生母應該來自龍族,而頂寶龍王有一個女兒,她是地遁空行母,可以設法把她招到人間,去做神子的生母。

同時,蓮花生大士還讓光明佛母投胎到人間,去做頓珠尕爾保在人間的妻子。還讓全身武裝的戰神九兄弟,也一并跟頓珠尕爾保投胎到人間。

另外,蓮花生大士還賜給頓珠尕爾保一匹馬頭明王加持過的寶馬,這樣就能保證頓珠尕爾保在人間的事業順利完成。

明王 明,即破愚闇之智慧光明,即指真言陀羅尼。明王有二義,一指真言陀羅尼之王,如佛頂一字真言為佛部之明王。二指一般所習稱之明王,如降三世明王為密教諸尊之一。降三世明王等為教化難調之眾生,而顯現忿怒相。

蓮花生大士這樣全面考慮以后,對神子頓珠尕爾保說道:“你要到荒蕪的雪域藏土,去教化那里難以調教的眾生,我要給你指明一切緣起的條件,請你牢記在心!”

神子頓珠尕爾保聽了蓮花生大士的教誨,便立下了誓言:

抑強扶弱,懲處妖魔,拯救生靈,做黑頭人的君長的。

從此,神子頓珠尕爾保在天界死去了,開始投胎人間。這個轉世投胎到人間的神子頓珠尕爾保,便是后來的格薩爾。

從薩格爾投胎轉世的這部分可以看出,他是釋迦佛的弟子,是蓮花生大士的遣使,他有高超的密宗修持功夫,是人神之間唯一的結合體。

藏傳佛教 或稱藏語系佛教,曾稱為喇嘛教,是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稱佛教三大體系。藏傳佛教是以大乘佛教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與顯教傳承。

因此,他的智慧、英明全有賴于佛的啟示。由此看來,佛教對《格薩爾王傳》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苯教對格薩爾的影響體現在宇宙觀上。在《格薩爾王傳》中,格薩爾是作為天界中白梵天神的三王子、中界念神的后裔和下界頂寶龍王的外孫出現的,其血統之特別高貴,跟苯教的宇宙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苯教把世界分為了天界、中界、下界三個部分。天界住的是天神,中界住的是地祇,下界住的則是龍神。這三種神靈以不同的方式主宰著人類自然界中的一切。

而格薩爾正是集天神、地祇和龍神于一體的人,所以才能夠帶領將士四處討伐妖魔,建立一個祥和的國家。因此,苯教對《格薩爾王傳》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在10世紀初,西藏地區進入封建社會,原來割據一方的吐蕃大臣,又積極開展復興佛教的活動。不過,這時興起的佛教,在與苯教進行的長達300多年斗爭中,開始互相吸收和融合,并隨著封建因素的增長,形成既有獨特地方色彩,又有深奧佛教哲學思想的地方性佛教,即藏傳佛教。

總之,在藏族社會發展的幾個重要時期,佛教與苯教都對《格薩爾王傳》的創作、流傳和發展產生過影響,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發展變化,都在這部史詩里得到直接或間接的反映。

宗教意識使格薩爾王具有超凡脫俗的能力,史詩也因此帶上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閱讀鏈接

苯教對《格薩爾王傳》的影響還體現在,格薩爾對敬神儀式的重視。苯教以自然神崇拜為主,尊奉的皆為天地、山林和水澤中的神鬼精靈,認為他們主宰著世界萬物。

為了告慰這些神靈,苯教十分重視對他們的祭祀,有煨桑、跳神、占卜和祈禳等宗教儀式。在這諸多儀式中,煨桑是在戰爭舉行前舉行的。

因此,在《格薩爾王傳》中有關戰爭的場景中,經常可以看到煨桑的儀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江县| 东源县| 衡阳县| 紫阳县| 北流市| 漾濞| 宜宾县| 横峰县| 新沂市| 济南市| 双流县| 孝义市| 定襄县| 汤原县| 泸定县| 中超| 墨竹工卡县| 翼城县| 延吉市| 皮山县| 陵水| 思南县| 茌平县| 望奎县| 托克逊县| 乡宁县| 河池市| 崇阳县| 岳普湖县| 贵阳市| 海门市| 沅江市| 务川| 通河县| 万荣县| 兴宁市| 旺苍县| 洛川县| 中阳县| 辽宁省| 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