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春秋書法齊聚稷下學宮

那是春秋戰國的時候,有一天齊宣王對手下大臣淳于髡說:“先生談一談寡人喜歡的是什么?”

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所喜歡的有四,而大王喜歡的有三。”

宣王十分奇怪,禁不住問道:“這話怎么說呢?”

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愛馬,大王也愛馬。古代王者愛美味,大王也愛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而大王卻不尊崇才德之士。”

宣王搖了搖頭說:“我國中根本就沒有杰出的才德之士,否則我也會尊崇他們,喜歡他們。怎么能說我不尊崇有才有德的人呢?”

齊宣王(公元前350年~公元前301年),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威王之子,他不惜耗費巨資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學士來到齊國稷下學宮,使稷下學宮進入鼎盛。他用淳于髡、田駢、荀子、孟子等人。

淳于髡說:“古時有驊騮等好馬,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從不惜花費重金,從所有的馬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馬。古時有豹象等動物的腸肚或嫩脆可口的肉,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命令手下人不辭辛苦從眾多美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愛好美食。古時有毛嬙、西施那樣的美女,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從當今天下的眾多美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美女。”

“至于才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堯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出現,然后才去尊崇他們、喜歡他們;那么,如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知道了,會覺得大王不是真心喜愛人才,也不會喜歡大王的。”

宣王聽了靜默在那里,不知怎么答話。

齊宣王終于醒悟過來,他花費重金,在齊國都城臨淄修建了聞名天下的稷下學宮。齊宣王一面修建稷下學宮,一面學習秦國的方式,在各國招攬賢士。

隨著齊國匯聚的人才越來越多,齊宣王按照這些人的特長,有選擇地進行安排,齊國終于變得越來越強大了。

荀卿(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做出了相當顯著的貢獻。

隨著稷下學宮成為天下名士趨之若鶩的神圣殿堂,整個中原的文化也被他們帶至齊國,在齊國各國文化融會貫通,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在稷下學宮中不但有兒說、告子、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文人名士;而且還有儒家大師孟軻,孟軻長住稷下30多年,給齊國的儒學傳播打下了堅持的基礎。

不但如此,集百家大成的荀卿,也來至齊國,是稷下學宮中資格最老的一位導師,曾三為祭酒,充任學宮最高領導。

在這種百家爭鳴的環境下,來自各國的名士都從其他人的身上吸取了很多的優點,這其中就包括了文字。

李學勤在《戰國題銘概述》一文中,將戰國文字分為秦、楚、齊、三晉、燕五系,構建起戰國文字分域研究的基本框架。

秦系書法。秦系是區別于其他各系的一個特殊而獨立的系統。在書法上表現出對西周正統的繼承,相對保守而穩定。金文如《秦公鐘》、《秦公镈》、《秦公簋》、《商鞅方升》、《新郪虎符》,一脈相傳直至小篆。

楚系書法。是春秋戰國時代受到楚國文化影響波及的汝、漢流域以及江東的吳、越等國所使用的文字。他們和楚國一起共同創造了一種奇譎神秘、瑰麗爛漫的文化,書法作為這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楚系書法是最有反叛性、革新性與表現性的,西周晚期的《楚大林鐘》、《楚公逆镈》二器就已顯露出反叛西周正統書法的端倪。

此后,經過了一個時期的醞釀,一種全新的體態修長、婉轉多姿、極富裝飾意味的書法風尚在南方廣大地區流行開來,以《王子午鼎》、《王孫鐘》、《曾侯乙編鐘》等銘文為后勁,而以《楚王酓肯盤》、《越王勾踐劍》等鳥蟲書為極致。

中山王三器 戰國時期的中山,即是春秋時期的鮮虞,本是戎狄部落的一支。中山王三器是古中山國流傳下來的三件珍貴文物。分別是中山王鼎、中山王圓壺和中山王方壺。

齊系書法,是整個春秋戰國時代以齊國為核心,包括魯及邾、倪、任、薛等周邊小國形成一個頗具特色齊系書法系統。

齊系書法在春秋時期走過了很長的一段沿襲西周大篆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個性化的呈現首先只是在個別字的處理上,整體風格還是樸茂圓融的。

楚國 是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一個諸侯國,是華夏族南遷的一支,興起于漢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匯的淅川一帶,其國君為熊氏,楚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創造出了無數令世人矚目的燦爛楚文化。

到戰國初期的《禾簋》、《陳純釜》、《陳曼簋》等器的出現,一種清剛勁邁、以縱長的平行線為主導的齊系典型便樹立起來了。

晉系書法。是為趙、魏、韓三國代表的獨特書法風貌。春秋早中期晉國以及此系的作品不多,從傳世的《晉堰鼎》銘文摹本以及《芮子鼎》、《蘇衛妃鼎》等銘文可以看出早期對于西周書風的繼承。

在山西侯馬和河南溫縣,出土的大量春秋戰國之際的盟書,是后來發現最早的規模較大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墨跡。

戰國晚期,中山王三器是刻款金文的典范,字體修長,既保持晉系豐中銳末的特點,又融入了一定的裝飾筆致,從而成就了一種爽利雋美的風格。

燕系書法。燕國與秦國一樣,長期偏于一隅,居于北方,與中原各國少有交通。燕國的禮器銘文很少,銘文中“燕”通寫作“郾”,如《郾公匝》、《郾侯載簋》等銘文。

燕國兵器銘文很有特色,銘文用刻鑿的方式,以挺健短直的線條為主,結構外形方整,時有小的三角形結構,造就出即穩定又空靈的內部空間。

春秋戰國金文表現出強烈的審美意識。這個時期的金文已作為獨立的審美因素,構成青銅器的重要審美內容。在這個時期金文普遍追求唯美傾向的同時,書體的簡率、草化偽變也成為這個時期,地域書風的另一重要傾向。

閱讀鏈接

公元前770年,犬戎陷鎬京,殺幽王,西周滅亡;晉、鄭等諸侯護送平王東遷,都于雒邑,史稱東周,周王室由此衰落,從此我國歷史進入了諸侯爭霸的春秋時代和列國割據兼并的戰國時代。

政治上巨大變革,同時思想文化上也產生巨大變革,百家爭鳴,思想空前活躍與自由引導了人的自覺與思想的解放,是思想文化史上極為繁榮的時代。

在書法上,構成三條發展線索:第一,西周大篆風格的延續,主要體現于金文之中;第二,地域化書風的形成,主要體現在金文、簡牘中共同存在;第三,文字的隸變,主要發生在簡牘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满洲里市| 寿阳县| 哈尔滨市| 平乐县| 织金县| 海原县| 清苑县| 嵊泗县| 烟台市| 舒城县| 辽中县| 玉龙| 吴忠市| 科技| 富蕴县| 班戈县| 雷州市| 莒南县| 麻城市| 芜湖市| 都江堰市| 闵行区| 法库县| 饶阳县| 谢通门县| 康马县| 揭东县| 岳西县| 广宗县| 平武县| 青岛市| 柯坪县| 福安市| 曲麻莱县| 怀宁县| 尼勒克县| 大埔县| 库车县| 台安县|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