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由于鐵制工具的使用,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當時的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早出暮歸,強乎耕稼樹藝,多取菽粟”,致使財富大為增加,為酒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后,為了實現“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國大略,下令鼓勵人民生育,并用酒作為生育的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豚就是豬。
勾踐以酒獎勵生育,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作為國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國君,聽從國君;二是作為對產婦的一種保健用品,幫助催奶和恢復產婦的體能,有利于優育。因此,以酒作為產婦的保健用品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前473年,勾踐出師伐吳雪恥,三軍師行之日,越國父老敬獻一壇黃酒為越王勾踐餞行,祝越王旗開得勝,勾踐“跪受之”,并投之于上流,令軍士迎流痛飲。士兵們感念越王的恩德,同仇敵愾,無不用命,奮勇殺敵,終于打敗了吳國。
據秦相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也記載了這件事。越王勾踐以酒來激發軍民斗志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為酒鄉人所傳頌。
酒是高尚的材料,是美妙而奇特的物質,它有精神產品的作用,能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顯現出特殊的作用。古人常拿它作激勵斗志的物品。同是浙江的另一酒鄉嘉善,也有一個與酒有關的故事:
《呂氏春秋》亦稱《呂覽》,是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們共同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儒、道思想為主,并融合進墨、法、兵、農、縱橫、陰陽等各家思想。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大將伍子胥曾駐扎嘉善一帶,并自南至北建立了幾十里防線,準備與越國進行一場大戰。
《酒譜》成書于宋仁宗時期,雜取有關酒的故事、掌故、傳聞計14題,包括酒的起源、酒的名稱、酒的歷史、名人酒事、酒的功用、性味、飲器、傳說、飲酒的禮儀,關于酒的詩文等,內容豐實,多采“舊聞”,且分類排比,一目了然,可以說是對北宋以前我國酒文化的匯集。
嘉善處在吳越之間,是有名的魚米之鄉,而酒是當地的特產。每次出征或前線凱旋,將士們都喜歡豪飲。日久天長,營盤外丟棄的桃汁酒瓶堆積如山,蔚然成景。嘉善縣城南門的瓶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處,后被邑人列為“魏塘八景”之一。
此外,在北宋《酒譜》中還記載:戰國時,秦穆公討伐晉國,來到河邊,秦穆公打算犒勞將士,以鼓舞將士,但酒醪卻僅有一盅。有人說,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釀酒,也可使大家分享。于是秦穆公將這一盅酒倒入河中,三軍飲后都醉了。
從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特別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酒器主要以青銅制品為主,釀酒技術已有了明顯的提高,酒的質量隨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當時飲酒的方法是:將釀成的酒盛于青銅壘壺之中,再用青銅勺挹取,置入青銅杯中飲用。
河南平山戰國中山王的墓穴中,發現有兩個裝有液體的銅壺,這兩個銅壺分別藏于墓穴東西兩個庫中。外形為一扁一圓。東庫藏的扁形壺,西庫藏的圓形壺。兩個壺都有子母口及咬合很緊的銅蓋。該墓地勢較高,室內干燥,沒有積水痕跡。
將這兩個壺的生銹的密封蓋打開時,發現壺中有液體,一種青翠透明,似現在的竹葉青;另一種呈黛綠色。兩壺都銹封得很嚴密,啟封時,酒香撲鼻。
中山王墓穴的這兩種古酒儲存了2000多年,仍然不壞,有力地證明了戰國時期,我國的釀酒技術經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令人驚嘆不已。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對酒的記載很多。如孔子《論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詩經·小雅·吉日》:“以御賓客且以酌醴?!滨肥且环N甜酒。
禁 我國古代承酒尊的器座,可分為長方形與方形,有足與無足。其中,有足的稱為“禁”,無足的稱為“斯禁”。起于西周初年,滅于戰國時代。之所以稱“禁”,蓋因周人總結夏、商兩代滅亡之因,均在嗜酒無度。
在春秋時代,喝酒開始講究尊貴等級。《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濒侵蒯勚?,配樂而飲,是說開盛會而飲之酒。
酎是三重酒。三重酒是指在酒醪中再加二次米曲或再加二次已釀好的酒,酎酒的特點之一是比一般的酒更為醇厚。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養生方》中,釀酒方法是在釀成的酒醪中分3次加入好酒,這很可能就是酎的釀法。
交杯酒 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禮俗,在古代又稱為“合巹”。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古語有“合巹而醑”,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一片以酒漱口,合巹又引申為結婚的意思。
在《禮記·玉藻》中記載:“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餉野人皆酒,大夫側尊用木於,士側尊用禁?!鄙性?,帶懷古之意,系君王專飲之酒。當時的國民分國人和野人,國人指城郭中人;野人是指城外的人??梢姰敃r讓城外的人民吃一般的飯菜,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級。
當時青銅器共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50類,其中酒器占24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此外還有禮器。形制豐富,變化多樣,基本組合主要是爵與觚。
盛酒器具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其類型很多,主要有尊、壺、區、卮、皿、鑒、斛、觥、甕、瓿、彝。每一種酒器又有許多式樣,有普通型,有取動物造型的。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飲酒器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湖北隨州曾侯乙墓中的銅鑒,可置冰貯酒,故又稱為冰鑒。
溫酒器,飲酒前用于將酒加熱,配以杓,便于取酒。溫酒器有的稱為樽。
戰國時期,人們結婚就已經有喝交杯酒習俗,如戰國楚墓中彩繪聯體杯,即為結婚時喝交杯酒使用的“合巹杯”。
春秋戰國時期,酒令就在黃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現了。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較豐富的文化知識的人士間流行。酒宴中的雅令要比樂曲佐酒更有意趣。文字令又包括字詞令、謎語令、籌令等。
閱讀鏈接
春秋戰國時期的飲酒風俗和酒禮有所謂“當筵歌詩”,“即席作歌”。從射禮轉化而成的投壺游戲,實際上是一種酒令。當時的酒令,完全是在酒宴中維護禮法的條規。在古代還設有“立之監”、“佐主史”的令官,即酒令的執法者,他們是限制飲酒而不是勸人多飲的。
隨著歷史的發展,時間的推移,酒令愈來愈成為席間游戲助興的活動,以致原有的禮節內容完全喪失,純粹成為酒酣耳熱時比賽勸酒的助興節目,最后歸結為罰酒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