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黑土地上的母親河松花江

傳說在很久以前,黑龍江地區依山傍水,林木茂盛,那時的興安嶺和長白山緊緊相連,縱橫交錯的江河湖泊直通大海。其中有一個長滿蓮花的大湖,叫蓮花湖,不論冬夏,湖面上總是鋪滿各色荷花,姹紫嫣紅,一年四季常開不謝。

夜明珠 是在黑暗中能自行發光的珠寶,古稱隨珠、懸珠、垂棘、明月珠等。據史籍記,早在史前炎帝神家時就已出現過夜明珠,如神農氏有石球之王號稱“夜礦”。春秋戰國時代,如“懸黎”和“垂棘之壁”,價值連城,可比和氏璧。其實,通常情況下所說的夜明珠就是熒光石、夜光石。

在荷葉底下,成群結隊的魚和蛤蜊游來游去,每個蛤蜊殼里,都含著一顆溜光锃亮的夜明珠。在星光燦爛的夜晚,天上地下,瑞氣千條,霞光萬道,整個大湖,簡直跟“聚寶盆”一樣。

在這塊寶地,不知何時,闖進一條白翅白鱗的惡龍,起初它在湖底不聲不響,慢慢地越來越放肆,動不動就翻江倒海,常常把澄碧湖水攪得底朝天。最后,荷花謝了,魚沒了,蛤蜊也閉了嘴,夜明珠也不再閃了。一湖清水從此變成了臭烘烘的死水。

有時,白龍“炸翅”,立時洪水翻滾,天昏地暗,方圓幾百里的良田就變為了一片澤國。白龍為非作歹,惹怒了東海龍王。龍王就派黑翅黑鱗的黑龍去降服白龍。第一次作戰,黑龍一路呼風喚雨,電閃雷鳴,還抖動捆龍鎖嚇白龍。

白龍知道來了勁敵,就吃飽喝足躲在暗處。黑龍在蓮花湖上叫陣了半天也沒看見白龍的蹤跡。等黑龍累了,白龍猛地躥出水面,輕松地就把黑龍打退了。

第二次,黑龍順著江底悄悄而來,可無論它游到哪里,都會把水染得漆黑,白龍很快就察覺了,這次黑龍又是大敗而歸。黑龍總結失敗原因,明白必須首先隱藏好自己,才有可能突襲獲勝。

第二年夏天,松樹開花,潔白一片。有的花落在水面上,把江河湖泊都蓋住了。黑龍受到啟發,于是它去長白山和興安嶺,找山神借來山上全部松樹花,然后把松樹花灑滿大江大湖,把江面罩得白茫茫的。

東海龍王 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說他的名字叫敖廣。龍是我國古代神話的靈獸之一,住在江河湖海里。在我國,認為東方為尊位,因此東海龍王排在四海龍王的第一位。

黑龍有了松樹花的掩護,就打敗了白龍。一敗涂地的白龍一頭扎進五大連池,從此不敢出來了。可是松樹卻再也不開花了。為了紀念松樹花做出的貢獻,人們就把黑龍游過的這條江叫做松花江。

松花江在女真語中稱之為“阿速古兒水”,滿語稱之為“松阿里烏拉”,鄂溫克語為“松嘎里畢拉”。松花江在古代是東北流至韃靼海峽的最大河流,后來改為黑龍江的支流,也是黑龍江在我國境內最大的支流。

五大連池 有14座新老時期的火山,噴發年代跨越200多萬年,被譽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科書”。這里山秀、水幽、泉奇、石怪、洞異,被譽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松花江歷史悠久,在東晉至南北朝時,上游稱速末水,下游稱難水;在隋、唐時期,上游稱粟末水,下游稱那河;在遼代時,上下游均稱混同江、鴨子河;在金代時,上游稱宋瓦江,下游稱混同江;在元代時,上、下游統稱為宋瓦江,在明朝宣德年間更名為松花江。

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在松花江支流奧婁河,后來的牡丹江上游附近,建立了震國。

時隔不久,大祚榮即接受唐朝的領導,不僅成為大唐帝國冊封體制下的一個地方民族政權,而且也是唐朝體系下的一個地方羈縻州府,并始終履行包括朝貢、朝覲、賀正、質侍在內的各項義務,與唐王朝之間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方面,保持著頻繁和密切的交往。

大祚榮因此受封為渤海郡王,此后,他的轄區即以渤海為號。唐朝著名詩人溫庭筠《送渤海王子歸國》,記載了這段大唐和靺鞨友好往來的歷史:

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

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冊封 古代,皇帝以勛封爵號授給異姓王、宗族、后妃等,都經過一種儀式,在受封者面前,宣讀授給封爵位號的冊文,連同印璽一齊授給被封人,稱為冊封。冊封制度早在殷商時就已產生。

歷史走過幾百年后,遼國皇帝耶律阿保機興起,于926年滅亡了渤海國,改渤海國為東丹國,任長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從982年開始,遼國直轄東丹。

頭魚宴 是我國古代民間風俗的一種,盛行于遼代。遼歷代皇帝春天外出游獵捕獲第一條魚后,均要舉辦盛大的宴會。后來吉林松遼一帶仍有此流傳風俗。

1112年春天,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到松花江畔春州巡游,舉行松花江鑿冰取魚的頭魚宴。在宴會上,他命令當地女真各部酋長都來朝見,并在宴席上依次跳舞,為他飲酒助興。

眾酋長雖然都很反感這種帶侮辱性的做法,但十分畏懼遼國,只好忍辱服從。在座的人當中,只有年輕的完顏阿骨打一個人公然拒絕跳舞。

后來,完顏阿骨打在松花江畔建筑城堡,修理武器,訓練人馬,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最終取代了遼國,成為了金國的開國皇帝。

金國是第一個用路府州縣建制,將東北統一起來的王朝,為后來我國東北版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羈縻 “羈縻政策”是自秦朝建立郡縣制起到宋、元交替時期前,中央王朝管理少數民族的一種地方政策。通過這種政策,處理中央與地方少數民族的關系,以維系中央集權制度。

金國最早的都城建在阿什河左岸。阿什河是松花江干流南岸的支流,唐代稱“安車骨水”,金國稱“按出虎水”,明朝稱“金水河”,清初稱“阿勒楚喀河”,后來改稱“阿什河”。

到了清代,松花江的政治經濟貢獻越來越重要,清王朝一方面對松花江流域實行了200余年的森林封禁,使該地區面積巨大的森林保存完好,另一方面又適度放開招墾政策,招徠流民,勸農開墾。

1682年,29歲的康熙帝率領文武大臣出關東巡,來到松花江,寫下了一首贊美松花江的《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聲,浪花疊錦繡愨明。

采帆畫裊隨風輕,蕭韶小奏中流鳴,蒼巖翠壁兩岸橫。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龍驚,連檣接艦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銳精,旌旄映水翻朱纓,我來問俗非觀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沖波行,云霞萬里開澄泓。

松花江每年通航期約200天,到了冬季,氣候嚴寒,有時會降至零下三四十度,結冰期長達5個多月。冬季河流封凍,但江面冰厚,可通行汽車、牽引機,交通非常便利。

千百年來,即便是在江水被冰封后,漁民們也會在松花江面上鉆孔捕魚。因為冬季捕魚易于保存運輸,而且冬天的魚格外肥美,所以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續著,千年不變。

每年4月中下旬,東北大地冰雪消融,萬物復蘇。松花江等江河的冰層也逐漸地融化解體,形成了一塊塊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冰塊。冰塊在水流的作用下浩浩蕩蕩,順江而下,這就是著名的松花江“跑冰排”。

松花江的“跑冰排”按顏色分上下兩層,浮在水上面部分潔白如雪,水下面部分是透明的,晶瑩剔透,像是春節凍的冰燈。冰排的形狀各異,有三角形的,有梯形的,更多是不規則多邊形的,大小也不相同,最大的有幾間房子那么大呢!

冰燈是松花江流域一種特有的民間藝術,每當千里冰封的季節,家家戶戶的屋檐下,便會懸掛起一盞盞別出心裁的自制冰燈。所謂冰燈,是真正用冰制成像玻璃一樣的燈罩,可以點上燭火。

亭 是我國傳統建筑,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亭一般為開敞性結構,沒有圍墻,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亭子在我國園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的歷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觀賞用的建筑,而是用于防御的堡壘。

根據東北文獻記載,早在清代已有冰燈制作,初期的冰燈,不過是當地貧窮人家過年過節時張掛的一種簡陋裝飾,開水凍的冰燈是透明的,涼水凍出來的冰燈是白顏色的,其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造型復雜、多姿多彩的冰雕藝術品。

冬季的松花江結冰厚達1米多,將冰開鑿下來,重新砌合在一起,可以雕刻成樓臺亭榭、銀橋古剎,也可以雕刻成古今人物、飛禽走獸和花草蟲魚等。雕塑物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白天看上去晶瑩剔透,夜晚則熠熠生輝,更加可愛。

松花江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流域面積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86條。松花江由頭道江、二道江、輝發河、飲馬河、嫩江、牡丹江等大小數十條河流匯合而成,主要有南北兩源頭。

流域內包括嫩江、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嫩江和第二松花江在三岔河匯合,干流從這里到同江市注入黑龍江,形成了一個完美的“人”字。

南部源頭是松花江的正源,發源于東北屋脊長白山主峰的天池,松花江上中游河谷狹窄,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松花江北部源頭即嫩江,是松花江最大支流。嫩江發源于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里山中段南側,源頭稱南甕河,與二根河會合后稱嫩江,自北向南流至三岔河。

南北兩源頭三岔河鎮匯合以后始稱東流松花江。東流松花江自三岔河附近向東北方向奔流,江面開闊、平緩、水深。沿途又接納了呼蘭河、湯旺河、拉林河、牡丹江等許多支流。它穿過小興安嶺南端谷地,在同江附近注入黑龍江。

由于它穿行小興安嶺山谷,夏季山地多雨,洪水暴發,流水呈淡黃色,具有明顯的山區河流性質。它注入黑龍江后,形成南黃北黑的水色,人們把這一河段稱為“混同江”。

松花江流域一大特點是湖泊沼泡較多,大小湖泊共有600多個,如鏡泊湖、月亮泡、向海泡和連環湖等。

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的三江之源都是著名的長白山天池,位于長白山主峰火山錐體的頂部,是我國最大的火山口湖。

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湖水深幽清澈,像一塊瑰麗的碧玉鑲嵌在群山環繞之中。集瀑布、溫泉、峽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巖林、高山大花園、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霧、冰雪等景觀為一體。

鏡泊湖是我國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由百里長湖、火山口原始森林、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3部分景區組成,以湖光山色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巖隧道等地質,及唐代渤海國遺址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景觀。

向海泡是一片濕地,湖泊水域,碧水長天,泡澤相連,懷擁著萬頃香蒲蘆葦,蘆花蒲絮飄然輕揚。連綿起伏的沙丘上生長著千姿百態的黃榆,一簇簇、一片片,如傘如蓋、如織如麻。

連環湖是松嫩平原上一個大型淺水湖泊,湖區范圍內的陸地地勢低平。烏裕爾河和雙陽河尾閭的河水到了這片低洼的土地,便滯留成為一組大型湖泊群,由18個湖泊聯合組成。這些湖泊之間以蘆葦蕩與島嶼相分離,高水位時水域相通,形成連環濕地。

《遼東志》全書9卷。明代左僉都御史任洛巡撫遼東時,撰成此書。此志實兼載全遼之地,創修于明正統八年。1537重修刻本,清初有傳本。

松花江上的霧凇島,以霧凇多而得名。這里的地勢較吉林市區低,又有江水環抱。冷熱空氣在這里相交,冬季里幾乎天天有樹掛。島上的曾通屯是欣賞霧凇最好的地方,曾有“賞霧凇,到曾通”之說。

四季如畫的太陽島位于松花江北岸,以其美麗而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享譽大江南北,聲名鵲起,成為譽滿國內外的風景名勝區。

“太陽島”名字的由來,有專家考證,早在滿族在此漁獵。松花江盛產的鳊花魚,滿語中稱其為“太宜安”,“扁長”之意,讀音與漢語中“太陽”相似,加上“島”字就成了“太陽島”。

龍泉府 渤海國都城上京的轄區治所與政權機構,治所在龍州,轄境大約在后來黑龍江牡丹江、寧安一帶。龍泉府基本上照唐都長安城模式營建,面積約為長安的五分之一。上京城是渤海國五京之一,因位置偏北,故稱上京。

狗島是松花江泛洪區自然形成的梭形島,為河漫灘濕地。據考證,元代時期這里曾經設立過驛站,據《遼東志》記載:

狗站,每站設驛卒20戶,狗200只,狗車若干輛……夏月乘船,小可承載。冬月乘爬犁,乘二三人行冰上,以狗駕拽,疾如馬。

狗島由此而得名。后來的狗島片片草甸,層層疊疊,黃綠相間,形成了島中有水、水中有島、枯水成池的景象,曲路環水,江島相連,水泡內的水生植被、苔草、塔頭是這里得天獨厚的景觀。

松峰山景區內群峰聳立,形狀各異,均因其形而得名,如主峰像一個高插云天的大煙筒,其名就叫煙筒峰。有的支峰像乳房,其名就叫雙乳峰。有的像張嘴怒吼的大獅子,其名就叫獅張嘴峰。群峰之上古松參天,松濤陣陣,人們便稱其為松峰山。

在石景峰下有遺存的兩座廟宇,一為海云觀,一為藏經樓,據說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留有拜斗臺、石井、山泉井、圍棋盤、石寶、老道觀等遺跡。

海云觀依山而建,背靠陡崖,右邊石階通往拜斗臺。拜斗臺是道士們參星拜斗的地方。左側攀峭壁可達圍棋盤,巨石上面刻有棋盤。

在南坡半山腰處有一天然石洞,洞上刻有“太虛洞”3字,洞內有若干石碑。其中金代承安四年的石碑碑文銘記了清山教祖在此修建海云觀廟宇的事跡。

松花江如一條綠色飄帶橫貫東北黑土地,雖然它是黑龍江的支流,卻在經濟和社會意義上遠遠超過了黑龍江,她就像黑土地充滿乳汁的母親一樣,滋養著兩岸兒女,因此稱之為東北黑土地的母親河。

閱讀鏈接

月亮泡原名運糧泊。那是在遼金時代,當年金兀術率兵南下,與南宋軍在中原對峙,月亮泡便成為金兀術向南方運糧草的交通要道,運糧泊由此而得名。

據說金兀術有一次黑夜運糧,船迷失了方向,于是兵士們就齊聲高呼:“月亮、月亮啊,你快出來吧!救救我們,我們永遠忘不了您呀!”。

說也奇怪,天空忽然云開霧散,水面上風平浪靜,不僅露出了月亮,而且格外明亮。有了這一轉機,糧船順利抵達了彼岸。為了紀念這次運糧的勝利,感謝月亮的恩賜,從此便把運糧泊改為月亮泡,而且一直流傳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仁县| 百色市| 永修县| 龙泉市| 红原县| 正定县| 高安市| 马龙县| 桐庐县| 台中市| 鸡泽县| 微山县| 沙雅县| 山西省| 肥西县| 凉城县| 永安市| 河曲县| 扶余县| 高州市| 南华县| 邛崃市| 青州市| 峡江县| 东海县| 延川县| 横山县| 尚志市| 泸州市| 葫芦岛市| 巴彦淖尔市| 贺兰县| 五河县| 武胜县| 乌鲁木齐县| 荥阳市| 克拉玛依市| 天峨县| 南通市| 岑溪市| 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