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塞北黃金水道的黑龍江

潤澤之恩 北方河流

在我國的北方,奔流著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黑龍江、松花江、額爾古納河、鴨綠江、塔里木河等,綿延數千里,滔滔東逝水。她們是我們中華民族民族的血液,用那甘甜的乳汁哺育著一朵朵燦爛的文明之花,養育著一個個勤勞勇敢的北方民族。

在我國,秦嶺和淮河一線以北的河流,冬季有封凍期,且越向北結冰期越長。這些河流不僅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還飽含濃厚的文化內涵。

遠古時期,在最北方有一條洶涌奔騰的江河,名字叫白龍江。在江邊住著一戶姓李的人家,男人外出捕魚種地,女人在家織布做飯。

老李夫妻恩愛,情深似海,就是妻子總是沒有身孕,二人很是著急。在婚后第十八年,李妻終于生下了一個胖小子,李老漢與妻子別提有多樂呵了啦!

有一天,突然間狂風暴雨,方圓百里成了一片汪洋。原來,白龍江里面有一條大白龍,大白龍每年都要興風作浪,強迫江邊的老百姓進貢食物,還必須獻出幾個童男童女,否則,就要掀起巨浪,讓周圍幾十里變成一片汪洋。

這一年,老李好不容易得來的兒子就成了大白龍的供品,夫妻倆非常悲傷。一年后,李妻又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渾身油黑,體大壯實,特別能吃,李妻的奶水不夠,還得四處為兒尋奶吃。

有一天,黑小子在母親懷中吃奶后,進入夢鄉居然現出了原形,又黑又長的龍尾巴伸到了門檻。

李老漢種地回家后,開門看見一個又長又大的怪物趴在妻的懷中,便拿起腰刀一揮,小黑龍的二尺龍尾便被砍掉了,疼痛難忍的小黑龍便飛上了天。

進貢 我國古代帝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附屬、附庸國之間的貿易形式,各地方政權或民族帶來本地區的土特產等進獻給皇帝,以謀求政治上的依托與援助,并獲得物質利益。在歷史演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貢品文化,包括制度、禮儀、生產技藝、傳承方式、民間傳說故事等。貢品文化是集物質和非物質文化于一體的我國特有的文化遺產。

原來,李老漢的黑小子是一條黑龍投生的,具有正義精神的黑龍在天上看見大白龍為害人間,就決定投生到人間,除掉罪孽深重的大白龍,為人間除害。他看到李老漢夫妻倆還沒有兒子,就投生到了李老漢家。

小黑龍不小心現出了原形,被父親傷害了,但他不怪罪父親,因為父親不知道原因。據說,他若再吃上九九八十一天母乳,就將力大無窮,并所向無敵。由于他沒有吃上多少奶,又受了傷,他的功力就小多了,但是,小黑龍為民除害的決心沒有改變。他悄悄回到人間,鉆進白龍江里,希望慢慢長大后再除掉大白龍。

大白龍哪里容得下小黑龍,只要見到小黑龍就咬。由于小黑龍年紀小,功力不夠,又被李老漢砍掉了尾巴,總是斗不過大白龍。但是,當地的人們對大白龍是恨之入骨,都盼著小黑龍能夠打敗大白龍。怎奈小黑龍怎么也打不過大白龍,簡直是無計可施。

有一天,觀音菩薩路過此地,就教給當地人們一個方法。過了不久,大白龍又要危害百姓了。小黑龍于是全力進行阻止,與大白龍戰斗起來。但是,小黑龍由于體力不支,只好浮出水面休息。

人們就拿出許多饅頭、包子、牛羊、雞鴨給小黑龍吃。李老漢為了激勵兒子,更是揮刀砍斷左臂,拿盆接血給小黑龍喝。小黑龍吃飽喝足后,他是精神百倍,斗志昂揚。

大白龍見人們送飯、送肉給小黑龍吃,他也想搶著吃。但是,江兩岸人山人海,只要他一露出頭,人們就一起向他拋白灰,扔石頭。最后,大白龍的眼睛燒得睜不開,肚子也燒得受不了,渾身也被砸得疼痛難忍,只好向天上逃跑。

菩薩 菩薩的地位僅次于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我國后,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薩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國的貴族的服飾裝扮,顯得格外華麗而優雅。

這時,以逸待勞的小黑龍飛向天空,向大白龍發起猛烈攻擊。小黑龍與大白龍在天空中激戰,地面上人們給小黑龍助威加油,聲音響徹云霄。

小黑龍與大白龍打得天昏地暗,從早到晚,一直沒有停止。人們無一散去,都盼望著小黑龍勝利。

觀音菩薩也來助陣,只見她手握的佛塵一甩,大白龍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頭扎在了地面上。人們蜂擁而上,舉起石頭,砸向大白龍,片刻間就將大白龍砸成了肉醬。

從此,小黑龍受到了人們的擁戴,一直維護著江邊的安寧,使得人們世世代代享受風調雨順和安居樂業。從此,人們也把白龍江改名叫“黑龍江”了。

虞舜 我國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盟領袖。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陽,以地取姓氏為姚。姚姓族人是黃帝、舜的后裔。舜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僅是中華道德的創始人之一,而且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占卜 指用龜殼,銅錢,竹簽,紙牌或星象等手段和征兆來推斷未來的吉兇禍福的迷信手法。原始民族對于事物的發展缺乏足夠的認識,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來指示行動。

“黑龍江”的滿語叫“薩哈連烏拉”,其中“薩哈連”意為“黑”,“烏拉”意為“水”。蒙古語則稱“哈拉穆連”,鄂溫克語叫“卡拉穆爾”,都為“黑水”、“黑河”、“黑江”之意。

黑龍江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舊石器時期,當地就有人類活動了。據我國古代文獻記載,黑龍江流域古代民族與中原地區的聯系,可以追溯到傳說時代的虞舜和夏禹時期。在那時,黑龍江流域便分布著肅慎、濊貊和東胡三大族系的先民。

在公元前20世紀,肅慎族于帝舜二十五年曾入朝貢獻弓矢,并獻上了戎菽、黃羆等東西。在戰國、秦代、漢代時期,黑龍江流域的扶余族,建立了政權,地跨黑龍江的南部,并使用殷歷,其祭天、占卜和飲酒等習慣,均與商殷相似。

秦末中原出現戰亂,扶余貴族乘機擴大勢力,前身為肅慎的挹婁族被迫臣屬扶余,直到3世紀初,挹婁最終擺脫了扶余人的控制。

在曹魏時期,挹婁族遣使向曹魏政權貢獻楛矢,建立了直接的臣屬關系,曹魏政權便將其劃歸遼東郡管轄。這是黑龍江地區繼春秋肅慎族以后,第一次與中原王朝直接來往,并從此保持融洽的臣屬關系。后來挹婁族臣服于西晉,與西晉王朝保持著友好往來。

在5世紀后,挹婁易名為勿吉,在隋唐時期又易名為靺鞨。唐王朝在黑龍江西部設置室韋都督府,在東部設置忽汗州都督府,后又稱渤海都督府。在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匯合地區設置黑水都督府。

698年,粟末靺鞨建國,后來名為“渤海國”。932年,靺鞨族當中的黑水靺鞨轉附于正在崛起的契丹,并以契丹人對他們的稱呼“女真”為新號。

扶余族 又寫作“扶馀”,又稱“鳧臾”,俗意為野鴨子,即“洛鳥”。扶馀族人以野鴨為圖騰,生活在后來的吉林長春地區。扶馀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曾一度建立了地方政權。

后來,遼國國主耶律阿保機勢力壯大起來,在黑龍江上中游地區設羽厥里節度使、室韋節度使和烏古迪烈統軍司,在黑龍江東部地區設女真節度使,在牡丹江以北至黑龍江下游一帶設五國部節度使。

節度使 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在重要地區設置總管統兵,后改稱都督。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節度使。唐睿宗時賀拔延嗣作為涼州都督兼河西節度使,此職開始正式成為官職。

室韋 我國古代族名,中唐后又稱作“達怛”。5至10世紀,主要生活在嫩江、綽爾河、額爾古納河、黑龍江流域。室韋是東胡人的后裔,蒙古族的先民。

1125年,金代替遼,統一了我國北方。渤海人逐漸與女真人融合。內地漢族也大批移民到黑龍江地區,主要在松花江以南五常等地,促進了當地農業的大發展。

1409年,明朝在黑龍江口設奴爾干都指揮使司。明朝后期,起源于黑龍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族在努爾哈赤領導下,南下建立后金政權,他的兒子皇太極繼位后改稱女真族為滿洲族。

1644年清朝入關,東北地區歸盛京總管統轄。順治年間設寧古塔昂邦章京,轄區包括吉林、黑龍江地區。康熙年間筑黑龍江城,后設黑龍江將軍,這是以黑龍江命名的地方區劃之始。

在清代初年,愛國邊塞詩人吳兆騫被流放到黑龍江,此時正值沙俄匪徒不斷侵擾黑龍江流域。

吳兆騫受巴海將軍邀請參與寧古塔將軍官署文書工作,他幾次隨軍出征抗擊俄國,寫下了歌頌黑龍江流域英勇軍民的優秀詩篇,其中《奉送巴大將軍東征邏察》就描寫了巴海遠征羅剎的情形:

烏孫種人侵盜邊,臨潢通夜驚風煙。

安都都護按劍怒,麾兵直度龍庭前。

牙前大校五當戶,吏土星陳列嚴鼓。

軍聲欲掃昆彌兵,戰氣遙開野人部。

卷蘆葉脆吹長歌,周踺弓矢聲相摩。

萬騎晨騰響戈戟,千帳夜移喧紫駝。

駝帳連延亙東極,海氣冥濛際天白。

龍江水黑云半昏,馬嶺雪黃暑猶積。

蒼茫大磧旌旗行,屬國壺漿夾馬迎。

料知寇馬鳥獸散,何須轉斗催連營。

寧古塔 清代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是清代寧古塔將軍的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沈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地名由來傳說相傳兄弟6人,占據此地,滿語稱“六”為“寧古”、稱“個”為“塔”,故名“寧古塔”。

黑龍江兩岸住著滿、朝鮮、回、蒙古、達斡爾、錫伯、鄂倫春、赫哲、鄂溫克、柯爾克孜等10多個民族。在歷史上,這些世居的先民們對促進整個中華民族的融合和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也留下了各自不同的習俗和民族特性。

黑龍江在我國境內全長3420千米,與長江、黃河并稱為我國三大水系,是黃河水量的5倍,也是世界10大河流之一。

黑龍江主干流的北源為石勒喀河,發源于蒙古國北部的肯特山東麓。南源為額爾古納河,源出我國大興安嶺西側的吉勒老奇山,南北兩源在黑龍江的漠河西部匯合后始稱黑龍江。

黑龍江自發源地至黑河為上游,從黑河至烏蘇里江口為中游,烏蘇里江口至太平洋入海口為下游。

漠河以上的上游河段,流經大興安嶺余脈與阿馬札爾嶺松樹遮蔽的山坡之間的山谷,因大興安嶺逼近江岸,河面比較狹窄,兩岸陡峻,多懸崖,河床坡降較大,灘多流急。

漠河至愛輝段河水較深,河谷逐漸開闊,江面寬達200米以上,有些河段還出現分汊現象。愛輝以下的中游段,河道迅速展寬,在松花江入口附近,江面寬達1.5至2千米左右。

撫遠以東江面寬4千米,沿岸地勢低平,河床坡度很小,水流逶延曲折,江中洲灘甚多。下游在低矮的、河水漫溢的兩岸間奔流,進入一片浩茫的沼澤地,水道將地面切割開來,上面點綴著湖泊和水塘。河床多分支,水道變得很寬,形如長形湖泊。

黑龍江江寬水深,水流平穩,給航運帶來許多有利條件。小汽船可直達漠河,上源額爾古納河也可通航木船。但是,由于封凍期長,一年內一般只有半年可以通航。河面封凍后冰層很厚,江面上可以行駛車輛和雪橇。因此,黑龍江就成為了一條“水陸兩用”的運輸線。

漠河位于我國最北端,夏至時節,白晝最長可達19個小時,又被稱做“不夜城”。這里一邊依傍滾滾黑龍江,一邊倚靠連綿大山,一年四季游人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夏至前后,在神奇的“白晝”之夜就會目睹到流金溢彩和神奇瑰麗的北極光景象。

黑龍江呼瑪江段峰奇灘險、風景秀麗,人稱“黑龍江上小三峽”。這里可以沿江觀賞異國情調,飽覽北國風光,領略鄂倫春民族的生活情趣。

炕 是北方居室中常見的一種取暖設備。古時滿族人也把它引入了皇宮內。盛京皇宮內多設火炕,而且一室內設幾鋪,這樣既解決了坐臥起居問題,又可以通過如此多的炕面散發熱量,保持室內較高的溫度。東北人住火炕的歷史,至少有有千年以上。

呼瑪縣白銀納民族鄉是鄂倫春民族聚居的地方,凡逢年過節,定居慶典,喬遷新居等,鄂倫春男女老幼便歡聚一堂,舉辦篝火晚會,分享獵獲來的野味,對酒當歌跳起別具特色的民族歌舞,通宵達旦。

在黑龍江上的呼瑪河是著名的“冷水垂釣”好去處,這里生機勃勃,美麗清新。兩岸樹木成林,綠意盎然,河中盛產各種冷水魚,還有哲羅魚、大馬哈魚等。每年這里都會有很多人特意前來垂釣,人們認為能夠釣起一條哲羅魚,將是一件人生喜事。

呼瑪河的風景秀麗,安靜自然,宛如豪邁的北國風情中的一縷別樣的柔情。

位于呼瑪中部的金山林場的儲木場在江上流放木排的情景很是壯觀。木排上的把頭又稱“看水的”,掌管棹,棹相當于船槳,起舵的作用。

放排是否平安,取決于掌棹人的手藝。一般的木排有100多米長,30多米寬,排上能裝200多立方米的木材。一個排上放排的人要有七八個人,排上有鍋灶和窩棚,能在上面做飯和睡覺。

一般來說,放排是晝行夜宿的,就是說每天晚上要找一個地方“停排”,第二天早晨再“開排”。有時,木排打著旋兒,順著風勢,向下沖著,顯得非常驚險,場面令人驚嘆。

尹家大炕在黑龍江上游460千米處,狹窄的江面在這里突然變寬,一路奔騰而來的江水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寬闊的江面水平如鏡,江底平的象一鋪大炕,水位低時,經常有船舶在這里擱淺,被船員們戲稱為“上炕了”,尹家大炕也就因此而得名。

再往下游70千米處,有一段長約兩三千米的峭壁,隨著彎曲的江道,呈弧形狀直立出水面,就像是一座從水中拔起的巨大的回音壁,這便是過往船員們津津樂道的“冒煙山”。

這里白天經常在山壁間冒出縷縷白煙,煙大時還會彌漫到周圍村子里來。有時還會出來一團團火球,有時還有如同火山巖漿般的通紅石流滾流入江中。

由于雨水沖刷的滑坡,這里形成了沿江5千米長,呈弧狀型的山體橫斷面,色彩各異,與江水相映,極為壯觀。清康熙年間詩人與畫家方式濟在《龍沙紀略》寫道:

察哈鹽峰在黑龍江東北隅,山形如剖壁……土色黃赤……深黑火光出帶間,四時騰熾不艷,大雨則煙煤入雨氣中。巡邊春舟過其下,續長竿取火為戲。

所以,我國在察哈彥的地理位置上標了個火山的記號。但也有人認為是山的橫斷面有煤巖層,遇氧后冒起白煙的。后來燃燒的面積很大,很遠就可以看見煙霧繚繞,夜間航行時,燃燒著火團順著峭壁滾落到江中,火團在半空中散開,似流星墜落,似禮花綻放,堪稱為黑龍江上的一大奇觀。

后來“冒煙山”上自燃的面積越來越少了,但仍然可以看到山頂上、夾縫中冒出的縷縷青煙,如同常年不斷的香火,保佑著航行的船舶一路順暢。

當下航船舶航行到356千米時,迎面有一座石山擋住去路,石山一直伸到江中心,船員們稱其為“迎門砬子”,江水在這里來了個急轉彎,浩浩蕩蕩的江水打著漩渦沖向石砬子,水流湍急,流向多變,此時如果航船操控不當,很有可能被急流摔到巖石上。

《龍沙紀略》清朝康熙年間方式濟編撰。內容包括方隅、山川、經制、時令、風俗、飲食、貢賦、物產、屋宇九門。以筆記體裁,記清初黑龍江地區的發展情況。

迎門砬子是黑龍江上最險的一段,俗話說:“迎門砬子鬼門關,十艘穿過九艘翻”。這里洶涌的激流和重重的漩渦,能夠讓人感受到什么境界才叫心驚肉跳,什么時候才會高聲尖叫。

在這里,只見迎門砬子以整座山峰之軀而迎面矗立于江水之中,自上游而來的滔滔江水,洶涌地憤怒地直面沖向山體,然而迎門砬子堅如磐石,巋然不動,受阻后的江水只得委屈地急轉直下而從迎門砬子的身側流過,這時江水變得更加湍急,從而形成了重重的旋渦,令人望而生畏。

香火 指供奉神佛或祖先時燃點的香和燈火:來朝拜的很多,香火很盛。古時候香火也指后輩燒香燃火祭祖,故斷了香火就指無子嗣。古時有一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即沒有后代傳承香火是最大的不孝。

自上游而來的大小江船,沿著航道順著水流都會直奔迎門砬子快速撞去,這時候就需在距迎門砬子幾十米處急速轉向,才能繞過迎門砬子安全通過。這樣的險境,這樣的險情,全憑駕駛者冷靜的頭腦、嫻熟的技藝、豐富的經驗和果敢的判斷來化險為夷、渡過險關。

在233千米處,有一座山像一條巨龍沿江伏臥,龍頭伸到江中,這就叫“龍頭山”,傳說這里就是小黑龍與大白龍戰斗的地方。

接著就是被當地人稱為“八十里大灣子”的江灣,這是一處狹長的半島,島這邊到島那邊的直線距離也就是三五千米,而船舶在這里卻要繞行40多千米,要繞一個巨大的“S”形彎子,致使直線距離只有幾百米路程,乘船則需要繞行40千米,故得此名。

許多船隊航行到這里時,長時間工作在船上的船員們都要在這下船,粘粘泥土地,再徒步翻過一座山梁等著繞行的船舶,以這種特有的方式,盡情地休閑一下。江灣也有“天下第一灣”的美譽。

龍骨山位于嘉蔭縣城西,山呈丘陵狀,山體靠江邊一側十分陡峭,有裸露出的黃土和褐色、白色的風化土石。在龍骨山腳向上約三四米處立有一塊龍骨山標志碑,十分醒目,沿山體上攀,似登懸崖峭壁,令人心怵。

據說在嘉蔭龍骨山埋藏有上百具完整的白堊紀晚期鴨嘴龍、霸王龍、似鳥龍等恐龍化石骨架,其化石是研究白堊紀晚期恐龍繁衍和滅絕的珍貴資料。嘉蔭龍骨山是我國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恐龍化石堪稱為無價國寶。

在黑龍江中游南岸支流庫爾濱河上,有著名的遜克大平臺霧凇風景區,每年的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3月,只要不刮風下雪,每天都有。遍山皆雪,漫天皆白。大自然用霧做原料,用風作筆,把天地萬物繪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世界。

在陽光照耀下,一切仿若琉璃初成,冰清玉潔中流轉光華。有的似雪蓮盛開,有的似白菊含苞,有的像一棵棵巨大的白珊瑚,殿閣披上了柔軟的輕紗,大地鋪展開潔白的氈毯。

觀音 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他相貌端莊慈祥,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位居各大菩薩之首,是我國百姓最崇奉的菩薩,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最大。

霧凇是其學名,我國是世界上記載霧凇最早的國家。千百年來古人對霧凇有許多稱呼和贊美。古書《春秋》稱之為“樹稼”,1500年前的文獻《字林》里第一次出現“霧凇”一詞,解釋為:

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

黑龍江天然形成的九曲十八彎,景致更為壯觀。特別是在每年6至9月的100多天里,早晨3時至9時登上高處俯視黑龍江,江畔層巒疊翠、江上云霧繚繞、其形狀變幻無窮,或山、或峰、或洶涌的潮水、或萬馬奔騰、令人如臨仙境,心曠神怡。

黑龍江上景點繁多,景色迷人,除了著名的有迎門砬子、冒煙山、龍骨山等,還有象鼻山、七女峰等景觀。那石門崖、龍頭崖、鬼見愁等,壁立千仞,如同各種猛獸的形態;而“觀音壁”、“佛祖崖”、“閻王鼻子”等,更是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

黑土地是大自然給予黑龍江流域得天獨厚的寶藏,這里土壤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夏季“雨熱同季”的氣候優勢,可促使一年生作物迅速生長,是我國大豆、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的主產區,也是棉花等經濟作物的重要種植區。

黑龍江流域山嶺聳立,平原較集中,森林茂盛,植被一般良好。河流眾多,土地肥沃,生物種類繁多。由于這里平均氣溫一般比同緯度其他地區低5至8度,寒冷氣候適于耐寒力很強的紅松和落葉松等珍貴樹種生存,流域內后來有野生植物達2100余種。

屬國家珍稀保護樹種有黃菠蘿、紅松、樟子松、興凱湖松、東北紅豆杉、水曲柳、蒙古櫟、核桃楸、鉆天柳、山槐10種。主要喬木用材樹種有紅松、落葉松、冷杉、云杉、山楊、白樺、紫椴、康椴等。

除了樹種外,野生經濟植物蘊藏量也較大,有十分廣泛的用途,很有開發利用的價值。藥用植物主要有人參、靈芝、北五味子、龍膽、升麻、防風等;野菜、野果類植物主要有蕨菜、薇菜、松茸、元蘑、榆黃蘑、山葡萄、狗棗、獼猴桃、山梨、櫻桃等;蜜源植物主要有椴樹、山梨、山楂等,在花期是養蜜的良好蜜源。

黑龍江流域是非常適于耐寒的珍貴皮毛動物和脂肪豐富的魚類繁衍生息,下游約有100種魚,上游約60種。有包括鱘鰉魚、大馬哈魚等在內的約25或30種魚,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

其中,黑龍江的一大特點是,大量魚類在海中發育,以避免遭受夏季河中出現的水位急遽變化的損害,然后再回游到黑龍江生長。

黑龍江流域連綿的山地和廣闊的沼澤地,是動植物的資源寶庫。天鵝、丹頂鶴、東北虎、東北豹、麝等珍稀動物在這里棲息,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種類有紫貂、貂熊、豹、虎、梅花鹿等。

鳥類分布有約占全國鳥類種數的29%,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丹頂鶴、中華秋沙鴨、白鸛、金雕等。

閱讀鏈接

傳說大白龍是大禹治水時逃到東北的,它盤踞在江中,自稱白龍江,為害百姓,人們只好搬離了,只有從山東到東北的一些伐木工人和船夫們,在沿江搭著窩棚臨時居住下來了。

有一年夏天,在山東膠州灣有家姓李的兄妹,妹妹到海邊去洗衣裳,中午在海灘睡覺后就懷孕了,后來就生下了一條小黑龍。

哥哥出門回來后大怒,就用刀砍斷了小黑龍的尾巴,小黑龍負傷跑到了白龍江。在當地伐木工人和船工幫助下,小黑龍長大后打敗了大白龍,使得當地人們從此安居樂業了。從此,人們便把白龍江取名叫黑龍江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化县| 高平市| 寿光市| 临夏县| 交口县| 修水县| 田林县| 桃园市| 兴安盟| 灵石县| 法库县| 襄汾县| 隆化县| 巴彦淖尔市| 雷波县| 永州市| 耒阳市| 濉溪县| 绥中县| 疏勒县| 梅河口市| 鱼台县| 海安县| 绥棱县| 通海县| 宝丰县| 屏东县| 台州市| 华坪县| 满洲里市| 蒲城县| 卢湾区| 博爱县| 桐柏县| 蓬溪县| 桐城市| 浏阳市| 揭东县| 增城市| 佛冈县|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