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在小學四年級時就從課本上讀到了班超投筆從戎到西域建功的故事。我上中學時,父親告訴我,歐洲人和日本人對蒙古、新疆和中亞地區很感興趣,不少學者都曾實地考察過張騫所開通的絲綢之路。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絲綢之路”一詞。從那時起,我便對絲綢之路抱有一種浪漫的情懷,憧憬要到絲綢之路體驗一下。

用腳丈量文明地圖

1963年,我的父母在東非的埃塞俄比亞為世界衛生組織工作。由于我要到美國留學,必須先去父母所在地申請美國簽證。于是,1963年7月,我從臺北出發,途經香港、曼谷、孟買、貝魯特,抵達埃塞俄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我還到埃塞俄比亞的故都貢德爾停留了一個多月。拿到簽證后,我輾轉經過阿斯馬拉、喀土穆、雅典、蘇黎世、羅馬、巴黎到達紐約,然后乘長途汽車橫貫北美大陸到洛杉磯,再從洛杉磯乘火車到位于舊金山灣區的斯坦福大學報到。

我先后于1972年、1978年和1983年三度趁暑假回國參觀、訪問、探親、講學,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只是沒有去新疆和西藏。

1987年夏,我獲得了一個罕有的機會,得以從蘭州經嘉峪關、敦煌到烏魯木齊和喀什,終于圓了自己幼時的夢想。以這個機會為肇始,探索絲綢之路成了我的最大愛好。為此,我買了不少飛機票、書籍和紀念品。

1963—2019年,我到過除阿富汗與伊拉克以外的所有亞洲國家,造訪了除立陶宛與摩爾多瓦之外的所有歐洲國家,以及除阿爾及利亞以外的所有北非和東非國家,一共探訪、參觀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200多個城市。

這些親身訪問的經歷加上多年的閱讀積累使我認識到,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構成了歐亞大陸文明的動脈系統,正是這兩條大動脈把各地的養分輸送到其他地區。幾千年來,在這兩條動脈上往來的商人、僧侶、士兵、外交官、作家、游客,在不同時段里用他們的腳丈量了“文明的地圖”。

用口講述絲綢之路

2007年夏,我在香港退休后,探索絲綢之路和歐亞大陸上的文明交流成為我的“新專業”。

2007年秋,我在清華大學給200名本科生教授“游走于文明之間”的通識課程。2008年,我在北京大學的新聞與傳播學院給碩士生講授“東西文明交流”課程,并給光華管理學院師生開設“文化與經濟系列講座”。2009年春,我在山東大學做了一個關于文明展與文明交流的系列講座。2009年秋,應土耳其海峽大學的邀請,我給歷史系本科生講授一門名為“中國與絲綢之路”的課程。2012年秋,我在上海交通大學給大約150名本科生講授了共30課時的“文明交往講座”。2013年夏,我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EMBA班(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講授了共56課時的“文明的地圖”課程。

數年間,圍繞絲綢之路與東西文明的交流,我系統地教授了不少課程。多次的講述難免涉及一些重復的題材,但我完全沒有厭倦之心,反而提升了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每次回望絲綢之路和相關的歷史,都會讓我有更深刻的認識。

用腦思考人類命運

1974年,毛澤東提出了“三個世界”這一概念:“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毛澤東第一次提出“三個世界”的概念,http://www.gmw.cn/03zhuanti/2004-00/jinian/50zn/50yj/yj-02.htm.鄧小平于1974年在聯合國大會上宣講這個理論時,我就坐在旁聽席上。當時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都不發達,其中大多數國家要么存在內部民族和宗教矛盾,要么與鄰國存在歷史恩怨和領土糾紛,甚至兼而有之。我一直在思索,這些國家要怎樣才能團結起來?

2013年秋,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這個被稱為“一帶一路”的倡議反映了世界的新格局,表達了中國對國際關系,進而對人類命運的設想。

“一帶一路”倡議或許可以被視為“三個世界”理論的當代版和具體化。兩者的共同點是都把重心放在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而“一帶一路”則是以合作共贏為重點。

在社會科學領域,目前并不存在適合各國情況的普遍理論和統一實踐。任何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現代化都會受到地理、歷史和文化因素的影響。中國學者若要認真地探索絲綢之路國家,就應該從“一帶一路”的具體建設中獲取啟發與資料,開辟新課題,做出新論述。

擺在中國知識界面前最大的挑戰是:通過對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進行深入的觀察與分析,參照發達國家與中國自己的發展經驗,建構一套“發展中國家應以合作互補來促進彼此發展”的政治經濟學,闡述在當今科技水平和國際新形勢下的最佳發展途徑。

用筆書寫體驗心得

這些年,我在用筆記錄自己的體驗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我曾在紙質期刊和網絡媒體上發表多篇文章,其中有對歐亞大陸的不同地區、族群的歷史做出的述評,也有對“阿拉伯之春”和高加索政局這樣的時事性題目做出的分析與評論。這些文章的主題都與“絲綢之路”和“文明的地圖”有關。部分在期刊上發表過的文字和授課內容的轉錄已經陸續被結集出版。本書所有的篇章都是以2020年為基準,包括經校訂的已發表的文章和近期新寫的文字。

付梓在即,中信出版集團的同人要我寫一篇序文。前兩節所述可說是本書的緣起,下面我將對本書的內容略做陳述。

從舊石器時代起,人類就以自己的手和腦對自然界加以改造,創造了人類文明的基因。今天,科學與技術已經將人類社會帶入DNA(脫氧核糖核酸)改造、干細胞、電子商務和5G(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的時代。應該與科學和技術互相促進的,是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和治理模式。

本書的書名為《文明的地圖》,如書名所示,本書是對不同地區和不同時代的文明的綜述。

本書第一部分表現了文明研究的不同方法和視角;第二部分著重介紹絲綢之路的概念和相關內涵,以及引起全球注視的“一帶一路”倡議;第三至七部分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觀察思考為基礎,分別對絲綢之路的五個重要地區(大中亞、印度、伊朗、高加索、土耳其)的歷史文化和發展前景做出介紹和評論。

結語部分,我敝帚自珍,做一個畫龍點睛的嘗試,希望能夠說明:古絲綢之路乃是人類歷史的地理宿命,而今日備受關注的新絲綢之路則是歐亞大陸的歷史宿命。換言之,新絲綢之路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开鲁县| 兴业县| 波密县| 桐城市| 洪雅县| 股票| 广德县| 巴中市| 巧家县| 宾川县| 永兴县| 南昌县| 松滋市| 吉首市| 德清县| 嵊泗县| 石景山区| 德清县| 白水县| 会理县| 上林县| 五大连池市| 新宁县| 衢州市| 临泽县| 嵩明县| 密云县| 万源市| 太仓市| 壤塘县| 雷州市| 中西区| 山西省| 崇阳县| 澜沧| 农安县| 会理县| 娄烦县| 鸡东县|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