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怎樣盡可能避免“遺傳”父母的性格缺陷?

有人曾問我:“如何避免‘遺傳’父母的性格缺陷?”

如果是遺傳,來自基因的東西,恐怕怎么努力都無法避免。好在,我們性格中非常多的東西雖然與父母很像,但并不是來自遺傳,而是習得。

這是一個好消息,只要是從人際關系中學到的東西,就有改變的可能。當然,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我們與父母相關的性格形成方式主要有兩種:認同和反認同。當然,實際過程遠沒有這么簡單。

認同。在成長過程中,當我們與父母互動時,會觀察與感受父母的行為方式,也會感受父母行為方式帶給我們的影響。在經年的互動中,父母的影子投射進我們的內心世界。經過慢慢積累,我們內心會將這影子吸收成自己的東西。于是,我們成了父母那種樣子,比如變得像媽媽那樣遇到事情就會擔心。

反認同。父母投射進我們內心的影像是我們非常不喜歡、不愿意在自己身上出現的,于是我們讓自己變得與父母完全不一樣,比如對自己說:堅決不能像媽媽那樣心情一不好就吵架。

所以,一個孩子在成長中避免像父母一樣,可能有一部分原因來自這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意間選擇的反認同方式。

當然,反認同不一定會比父母有更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因為不管是認同,還是反認同,行為的標準其實都來自父母的行為,都是受制于父母的行為方式的(“行為方式”只是為了簡化描述的過程,實際上,不只是行為方式,還有情感模式、人際關系模式、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應對方式等非常豐富的內容)。

對于想改變對父母的認同的人來說,隨著年紀增長,閱歷的增加和各種學習積累會幫助修正當事人的行為模式;不適應現實的行為模式帶來的挫敗性體驗增多,也促使當事人不得不努力做出調整和改變。

這些改變可以在一個人不斷長大的過程中持續發生。

人格成長最快捷的方式,可能是接受精神分析;但是就算快,通常也要花上幾年的時間才有可能。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做好了為了改變而付出努力的準備。

實際上,很多人來到咨詢室里,都帶著“讓咨詢師告訴我一些辦法,于是我就可以脫胎換骨”的幻想,這其實與“不遺傳”的期待差不多。然而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終究是躲不過父母的影響的。

生命中很多事情,不是靠個人的意志可以拒絕的,也不是靠知識就可以改變的。

對于改變性格這件事,當事人只能自己經過感受、思考、理解、調整、改變這樣的過程,而不可能靠多讀了幾本書,多知道了幾個道理來達成。

所有的痛苦是需要真正地經歷過,懂得了它存在的功能,想放棄它之后,才能獲得改變的。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性影響已經形成,那就只能通過孩子自身的努力去改善,而不可能有什么靈丹妙藥,像做個手術一樣,麻藥一打,醫生一開刀,醒來一看,病灶沒有了。

天下最“神”的咨詢師也沒有這樣的功力,何況這天下就沒有“神咨詢師”。

所以,“不遺傳”這件事,更多的是來自自身后天的學習與努力,而從父母那里阻斷的渴望是很難實現的。

一個比較現實的渴望是,讓自己努力學習做一個好的父親或母親,將自己將來對孩子的傷害性影響盡可能地降低下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县级市| 泸州市| 广灵县| 平乡县| 安远县| 梓潼县| 洱源县| 青阳县| 老河口市| 外汇| 柳江县| 咸阳市| 石嘴山市| 呼和浩特市| 临朐县| 彭山县| 隆林| 黎城县| 黄山市| 泰和县| 太湖县| 阿荣旗| 内丘县| 永德县| 麻江县| 荔浦县| 敖汉旗| 兴海县| 兴安县| 合阳县| 县级市| 龙游县| 格尔木市| 宜都市| 大同市| 丁青县| 南京市| 黑龙江省| 新化县|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