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可恨之人的可憐之處

心理圈子的同道聚在一起,常會有一句慨嘆:“心理咨詢,可真不是人干的活兒!”雖然這句話里有玩笑的成分,但是也非常寫實。咨詢師每天在與人的病理性部分打交道,的確要承受非常多的痛苦體驗。

對于分析性咨詢師而言,不能承認人性中的陰暗面是無法進行分析性治療的。而去分析這些內容,就必然要讓自己的情感體驗進入那個陰暗區。

因為分析性咨詢師能動用的唯一“工具”就是咨詢師自己,他必須讓自己的情感處于與來訪者的互動過程中,去感受和理解面前的這個人。

只有在這樣赤膊戰一般的近距離互動中,咨詢師才能幫助來訪者慢慢發現自己的幻想與現實的不同(比如感覺咨詢師從來聽不懂自己,也不滿足自己的需要,只是為了賺錢才與自己在一起),才能幫助他慢慢放棄一些非現實性的理解,在人際關系中慢慢建立安全感(慢慢感受到咨詢師沒有滿足自己的背后,是幫助自己發展了觀察、理解他人的能力,而咨詢師在這個不滿足自己的過程中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當來訪者發展出了理解人際關系的能力時,他也就更有可能學習到或者發展出健康的人際關系。而在這個過程中,咨詢師的情感要始終保持開放,保持開放的一個結果,就是要承接來自來訪者的種種傷害性情感。

每個人的人格中,健康部分都是與病理部分比鄰而居的。這就意味著,每個人的人格中都存在著病理性的內容,當遇上一些特別的情況時,這些病理性的內容還可能會發作。

所以,我們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些時候被一些人的病理性狀態所折磨,何況有時候我們自己就會進入病理性狀態(比如情緒突然失控,懷疑一切,痛恨一切)。

既然如此艱難,那咨詢師在這樣的痛苦中是靠什么支撐下來的呢?靠的是對人性的理解。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咨詢師經過多年訓練,并在臨床上摸爬滾打多年之后,與一般人相比,對人性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接納,所以也就更容易理解與來訪者互動過程中的傷害性體驗是怎么發生的,也更有能力去處理和代謝這些傷害感。

很多時候,當理解了可恨背后的可憐(此處的可憐是憐惜,非憐憫),被傷害感也就減輕了。

這也是為什么在西方國家有資深的精神分析師建議青春期的孩子都接受一段時間的精神分析。那是因為,對自己了解越多,對人性的了解也就越多,在社會上也就更容易健康地生活,這會是一個持續受益的過程。

與日常生活環境相比,咨詢室是一個集中地體現病理性表達的地方。并不是說來到咨詢室里的人都有嚴重的精神病理性問題,而是說健康的部分是沒有必要花錢、花時間找咨詢師來處理的,所以咨訪之間常常要面對的,是來訪者在社會上適應不良的部分。

有時候,在前后兩個時段的不同來訪者身上,會非常清晰地看到人格相對健康的人和人格中存在大量病理性內容的人之間的巨大差異。

簡單點兒說,面對人格相對健康的人,咨詢師工作起來要容易得多,工作進程也快得多,工作過程中雙方好的體驗也要多得多。

而面對人格發展健康度相對差的人,咨詢師的工作難度會加大很多。

尤其是一些人格障礙的來訪者,比如邊緣型人格障礙,簡直可以把咨詢師折磨得生不如死,所以有的咨詢師會拒絕與嚴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來訪者一起工作。因為與他們一起工作,耗費的心力巨大,而改善又非常緩慢細微,過程還極其痛苦。

更重要的是,與破壞性極強的來訪者一起工作,咨詢師要保證自己“活下來”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咨詢師在來訪者的攻擊和破壞下不能“存活下來”,那是很難幫到他的。對來訪者來說,有可能會形成新的破壞性體驗。

心理咨詢師尚且如此,如果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身邊有一兩個這樣的人的話,那就會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所以,試著去懂得一些和那些“可恨”相關的知識,對于調整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有幫助的。

當然,懂得這些的目的,并不是要每個人在懂了之后去承載那些讓人不舒服的人的行為,生活里誰都沒有這個義務,而是要學會區分:哪類人群是可以通過與之溝通達成諒解的;哪些人是要避免戀戰,遠而避之的。

因為對于某些嚴重病理狀態的人,經過多年訓練的心理咨詢師尚且需要在督導或是分析師的幫助下去代謝他們投射過來的破壞性內容;對于普通人來講,既無從區分他們的病理性的內容(大多數人會覺得那個人“怪”,或是脾氣不好等,但是很難知道那些是基于人格中的病理性內容),又沒有那么多途徑去處理傷害感,躲遠些才是最好的保護自己也保護對方的方式。

因為對于病理狀態的人來說,他們不會覺得是自己傷害了你,更多地會認為是你在傷害他們,這就是缺少現實感的表現。

那么,那些“可恨”,到底在表達什么呢?

“無底洞”背后的傷害感。這是很常見的一類人,他們很難獲得滿足,不管是物質上,還是情感上。不管給予多少,他們都會感覺不夠,甚至會一直感覺“你都不給我”。

他們會花很大的精力用于尋找“得到”,有時他們會開口向你要,要你不斷給他一些東西,要你全天候地陪著他,要你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脫離他的視線,要你不斷贊揚他,要你……反正,他有各種各樣的需要,哪怕你只能給予八個,他也會不斷要求你給他十個。

只要你稍不滿足他,他就會感覺被你傷害,可能會對你感到憤怒,也可能暗暗垂淚。

總而言之,他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都會讓你感覺自己很糟糕:“怎么能夠去傷害他?”慢慢地,你在關系中會感覺自己越來越無法忍受,直到有一天,你實在受不了了,開始拒絕他的一切需要,于是他感覺天要塌下來了:你果然是一個如此嚴重傷害他的人!

他的心里是真的有一個無底洞,那個洞就是被傷害的恐懼以及對理想化客體(全能的父母)的渴望。當那個恐懼在他的心中占據主導地位時,他就會渴望不斷從外部獲得一些安全保障來抵御那些恐懼的威脅。

但是,當他的需求太強烈時,就會有了貪婪的特質,貪婪的人是無法獲得滿足感的,也就是沒有可以中和他心中的傷害感的資源存在。所以,他就會一直將自己和周圍人陷在這樣一個“害怕—索取—給對方施加壓力—被拒絕—更加害怕”的循環里。而那個理想化的客體,也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得到,所以就注定他會陷進失望的憤怒里。

“我才是對的,你們怎么可以那么想(那么做、那么……)!”否定或者不愿意傾聽和理解別人的想法,認為只有與自己的想法相同的人才是對的,這種人往往只是擁有一個相對狹窄的內在世界。

當他們無法理解世界的多元性時,也容易陷在非黑即白的狹小空間里,在黑白兩極間滑動。

因為缺少了中間地帶,他們的內在世界也會缺少色彩,他們的生活狀態往往也是貧瘠的,這個貧瘠是指情感空間的匱乏。

因為選擇性太少,為了保證自己不處于“錯”的位置,他們就會努力將自己感覺為好的、對的,將不好的部分推給別人。

所以,只要與他們的想法不一致,在他們的世界里,都會被認定為“錯”或是“不好”。這類人常常會對他人充滿批判,讓周圍的人對他不勝其煩。

而他們今天對別人的批判,恰可能是他們成長中曾受到的對待。

當一個孩子在被否定、被批評中長大時,就很難發展出勇氣去探索世界,所以他就會把自己限定在一個批判者認可的小圈子里,保護自己遠離被批判的感覺。而他的小圈子,在他今后的人生中,又會成為他評判和責備別人的標準和武器。

“你怎么可以不知道(不理解、不……)!”有些人,是無法接受對自己重要的人只是一個普通人的,所以當他們發現這個人并不是如自己期待的那樣可以滿足、理解自己時,就會變得很憤怒。

在親密關系里,有時,他們會感覺自己什么都不用說,對方就應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給予自己。

當他們一旦沒有得到自己期待的那個結果時,就會變得非常憤怒,覺得對方是在故意傷害自己。他們無法理解,如果自己沒有講出來,甚至沒有經過幾輪的反復確認,對方是無法知道他們的內心世界發生著什么的。因為在他們的內心,一直沒有完成與母親分離的過程(個體化不足)。

當一個胎兒在母親體內時,他的確什么都不用做,母親就為他做好了一切。但是成人的世界里,再也不會發生這樣的絕對滿足。

這個期待背后,還有一些理想化的成分。理想化的意思就是為了抵御自己無力去做什么來保護自己的恐懼,于是將對方感受為一個理想的人,那個理想的人甚至可以擁有神奇的能力,保護自己遠離傷害。在一個嬰兒成長的早期,理想化可以非常有效地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信任感。

但是,如果在成人世界里過量動用這個機制,就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為,畢竟理想化只是為了抵御傷害而動用的一個方式,背后的傷害感會一直在關系中發生影響。

“你沒給我情感(理解、溫暖……)!”隨著“共情”這個詞的日益普及,共情常被誤解為給人以溫暖、接受或同情,而不必在乎對方表達出的情感性質。人們會將“共情”與“被滿足”等同起來。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這種情況尤其突出,咨詢師常常被來訪者責備只給了他分析卻沒有對他表達共情。

其實,心理咨詢的目的并不是讓來訪者單純在情感上感到舒服,而是幫助他獲得對自己更多的理解。而這樣的理解過程,有時候是建立在深入痛苦體驗中的;何況很多時候,咨詢師也并不能馬上明白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在發生什么。但是自我功能差的人,是很難理解咨詢師的不明白的,他會將咨詢師沒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樣子給予情感上的呼應感受為來自咨詢師的迫害,哪怕咨詢師正在做的是對他真正意義上的幫助。

當然,對于精神病傾向的人來說,他們也是很難覺察到自己有問題的。因為他們會更多地動用分裂與投射的方式,從而將所有的問題推向咨詢師。

在生活里,人格中存在太多精神病型人格組織的人,往往會讓周圍人發狂。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曾有過非常強烈的創傷性體驗,比如養育者情緒的極度不穩、被拋棄、被虐待等等。所以他們在人際關系中極度缺少安全感,對人也無法抱有希望。

他們會用各種折磨人的方式來抵抗來自外部的“傷害”,而且當一些好的體驗發生時,他們會變得非常焦慮,甚至破壞那個好的體驗(比如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有可能在開始好轉時,出現自殺的念頭)來抵抗對好的期待。他們在人際關系中充滿了抱怨、責備、憤怒、攻擊等等。而他們的所有這些“可恨”,其實都來自他們心底的絕望和恐懼。

當然,生活中的“可恨”會有許多,也許寫上幾天幾夜也寫不完。但是如果你知道那些可恨的背后,往往有著深深的傷痛,也許就會讓自己更容易面對一些。當然,面對的意思并不是讓自己忍受無端的傷害,而是幫助自己識別出對方的傷害性行為,然后可以選擇讓自己舒服的應對方式:去包容、理解,或者去拒絕、遠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安区| 海淀区| 奉贤区| 克什克腾旗| 天镇县| 屏山县| 道真| 镇平县| 临桂县| 江陵县| 黎川县| 上蔡县| 新安县| 巴青县| 丰都县| 汨罗市| 色达县| 和龙市| 仁怀市| 岳阳市| 砀山县| 英吉沙县| 兴业县| 女性| 石棉县| 曲松县| 繁昌县| 玛纳斯县| 桐梓县| 九江市| 探索| 登封市| 新晃| 翁牛特旗| 永定县| 卢氏县| 宁德市| 郸城县| 卢龙县| 额济纳旗| 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