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為什么寫這本書(自 序)

一、與心理學的邂逅

我為什么寫這本書,要從我為什么學心理學開始說起。

高三那年,繁重的學業壓力帶來的焦慮讓我失眠了,在這種后來才懂的名為“精神交互作用”的助力下,失眠愈演愈烈。以下是當時寫下的日記,相信也是很多失眠患者的內心真實寫照:

“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不能入睡,越想早點兒睡就越睡不著,即使睡著了也總是做夢,極易驚醒。白天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坐在教室里,精神卻集中不了,聽課效率很低。有時候為了保證睡眠,我特意很早就上床睡覺,結果更糟,凌晨兩三點了還沒睡著。試過各種方法:數綿羊,越數越精神;喝牛奶,喝多了晚上就想上廁所;聽音樂,結果音樂放了一晚上……最煎熬的是晚上了,看著夜幕降臨就莫名地恐懼,在同學們熟睡的呼吸聲中萬分焦躁、輾轉反側。夜靜得可怕,仿佛可以聽見時間嘀嗒嘀嗒的聲音,恐懼在空氣中彌漫,我很擔心高考前也睡不著,如果照現在這樣下去,高考我肯定考不好……”

也許經歷過失眠的人都能懂,把關注點放在失眠上,擔心自己睡不著,結果往往會“如愿以償”地發生。我相信,很多失眠患者甚至都想不起來當初為什么失眠,而失眠恰恰是對睡覺這件事過分地關注。所以,使一個人難以入眠的最大原因往往是因為他太害怕失眠。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精神交互作用”:當你在意某件事的時候,你就會特別關注這件事,而這種關注實際上會放大這件事在你心理上的感覺,導致你更加關注它。就像我們平時刻意地想忘掉什么,這個東西反而會更加牢固地占據你的大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墨菲定律。

于是我想通過學習認識自己來改變現狀,我試圖從書中尋找答案,偶然的一天,在學校門口的書店里,孟昭蘭老師的《心理學》印入眼簾,“心理學”這三個字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亮,照在我的心靈上,給了我希望。于是我毫不猶豫地將這本書買了下來,那是我的第一本心理學讀物,我如饑似渴地想從書中找到解鎖我心靈的密碼。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到原來人的心理世界這么復雜:它包含了感覺、知覺、意識、氣質和個性等等。雖然這與我想象中的心理學有些不太一樣,但是我終于明白了,這些我們無法掌控的心理因素竟會對一個人影響如此之深。

說也奇怪,自此以后,我好像突然戰勝了失眠,不是因為我不再失眠了,而是我嘗試著放下自己對失眠的恐懼。從此,我對奇妙的心理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立志今后一定要成為一名心理工作者。

這段經歷給了我勇敢面對未來的信心和勇氣,而成為心理工作者更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燈塔,讓我有了方向,讓我有了力量,驅散了我心中的黑暗,我仿佛是漂泊的浮萍找到了歸屬。雖然后來我沒有去成理想的院校,但當時我心里只有一個聲音:哪里有心理學,我就去哪里。我想去幫助那些和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

多年后的今天,我成為了一名高校心理工作者,也實現了當時的承諾。也正是那段經歷,讓我對他人的壓力和困惑多了些感同身受的理解,曾經痛苦的經歷成為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在后來不斷學習和實踐的時光里,我充滿感恩,感謝心理學像一面鏡子一樣讓我看見了自己,讓我能走出心靈的陰霾去追求最平實的幸福。正如圈內流傳的一句很自戀的話:“學習心理學,是你的福祉。”其實這個自戀的背后,是心理學工作者對自己專業強烈的認同感。

心理學是一門能讓人變得更加幸福更加智慧的學科,她通過科學的視角教會我們如何認識自己,從大腦的認知加工過程到心理的思維活動再到行為情緒的變化;她讓我們對自己及所處的環境多了一分理解,不再總是以受害者的姿態自居,而是有了一份對生活的控制感,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知而不罔,因為學而不怠,故而與你的世界達成和解。現在,我越發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曾經讓我深惡痛絕的失眠經歷竟給了我規劃人生方向的契機。因此,我渴望把這種幸福感分享給大家。

在咨詢室,我們聽見了太多的故事,看到很多來訪者因為內心的困惑讓他們的生活失去色彩,因為內心的緘默讓他們的臉上失去笑容,更有甚者,從此走向了不歸路。我始終堅信,心理學能給生活帶來希望,不是因為心理學是希望,而是她給了我們力量讓我們嘗試著打開了心靈的窗,讓陽光能夠照進來。我們常常會聽到很多因為調節了內在心靈而讓外在生活發生變化的故事,聽起來像神話,卻真實地上演著,正因為如此,很多渴望改變生活的人總希望心理學能夠給他們一點點啟示。

大學時,由于好友或同學們知道我學心理學,常常讓我給他們推薦心理讀物。每當這時,我都會覺得很困惑:由于國內心理學發展和起步較晚,市面上的心理學書籍多是一些高校心理教授編撰或翻譯的心理學教材,對于非專業群體來說太過理論,且實操性有限;國外的心理書籍,由于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等原因,對于非專業人群來說往往會深澀難懂。當時我就希望市面上能有一些科普類的心理學讀物,心里有顆種子在悄悄萌芽。

雖然近些年來心理學科普書籍越來越多,但由于人的心理現象紛繁復雜且難以觀測,這使得心理學不像物理或數學學科那樣有切實可行的客觀衡量標準,也使得心理學市場魚龍混雜,身心靈論、原生家庭歸因論,往往會使人們陷入一種誤區,讓心理學失去客觀性和科學性。

我渴望,《自我心理診斷——101種心理異常揭秘》是一本科學的、客觀的心理學科普的讀物,讓你能在里面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漳浦县| 南充市| 法库县| 色达县| 怀宁县| 鄯善县| 邵武市| 安宁市| 大悟县| 莲花县| 德兴市| 凤翔县| 连平县| 山东省| 阿拉尔市| 镇宁| 石屏县| 桓台县| 太白县| 久治县| 苏尼特右旗| 平利县| 鹿邑县| 清水县| 宜兰市| 无锡市| 芜湖市| 沧源| 任丘市| 昂仁县| 林周县| 清苑县| 海林市| 泗阳县| 光山县| 菏泽市| 涿鹿县| 安宁市| 嘉定区|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