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馬敘倫
書名: 世說人語(鄭逸梅美文類編:人物編)作者名: 鄭逸梅本章字數(shù): 1155字更新時間: 2021-01-07 17:14:23
馬敘倫,字夷初,浙江杭縣(今余杭)人。一八八四年生。師事陳仲恕、陳介石、王會澧,詞則就正于劉毓磐、吳癯安。幼時讀于杭州宗文義塾,某晚,學侶相聚比賽書法,同作一“九”字,敘倫年最小,卻得標為第一,原來他摹臨《九成宮帖》,寒暑不輟,已有數(shù)年了。他治學很博,訓詁、詩詞和書法,都有獨到之處。他自負:“環(huán)顧宇內(nèi),尚無敵手。”他對古人書法,也少許可。論宋人書:“米虎兒親承海岳之傳,于海岳書若具體矣,海岳直欲凌唐入晉,而虎兒局促唐人轅下,仍是宋人面目,且其骨氣不清,則子不能得之于父,殆天也。”又評趙于昂:“除側(cè)媚外無所有。”
評董香光:“若大家婢女,鬢影釵光,亦是美人風度,然不堪與深閨少女并肩。”他又說:“書自懸肘來之拙,是真拙,非不知書者之自然拙,亦非知書者之模仿拙,自然美不美,模仿拙反丑。”又說:“學書者,寫壁實為無上善法。茍能書壁,則案上懸肘絕無難矣。”他又自負識字多,一次宴會遇到一人,交換名片,那名片上,卻為“馬”三字,敘倫莫名其妙,以謂“”“”出于杜撰,及翻檢《康熙字典》,果有這二字,為之自愧。林畏廬評其文:“似惲子居。”又有人評其書:“似唐人寫經(jīng)。”
他中年已蓄須,有老氣橫秋之概。曾執(zhí)教江山縣中學堂,和余紹宋同事,又很相得。一度在北京大學講老莊哲學,其時康白情讀書北大,經(jīng)常遲到,敘倫嚴辭詰責,康答住居太遠,不及趕到。敘倫道:“你不是住在翠花胡同嗎?僅隔一條馬路,三五分鐘即可到達,怎能說遠!”康答:“先生不是講哲學嗎?彼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先生不以為遠,而我以為遠哩。”敘倫無以置詞。他喜制肴饌,有所謂“三白湯”,白菜、筍、豆腐,佐以二十種調(diào)味物,其味絕佳。一天,他飲于北京中央公園的長美軒,因沒有美味的羹湯,便開若干調(diào)味品,囑如法炮制。從此肆中稱為“馬先生湯”。他愛吃大蒜燒豆腐,說是:“色香味三者具備,且又價廉物美,大快朵頤。”
他又審音顧曲,說:“程硯秋之歌,婉轉(zhuǎn)促頓,固別有所長。其最佳處,納音至于塞絕,而忽悠揚清曼,乃如高山墜石,戛然而止。”于花木中最喜杏花,在北京時,每逢仲春,往往賞杏于大覺寺,一再賦杏花詩,如:“山中莫道無春色,門外家家有杏花。”又:“移來小宋尚書宅,染得環(huán)山十里紅。”又:“風景依稀似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只少杏花香。”制聯(lián)也多佳構(gòu),挽夏穗卿聯(lián):“先生是鄭漁仲一流,乃以貧而死乎!后世有揚子云復生,必能讀其書矣。”頗自許以為恰當。他經(jīng)常瀏覽說部,閱《蕩寇志》,謂:“所述戰(zhàn)具,如奔雷車之類,竟如現(xiàn)代之坦克車、機關(guān)槍、高射炮,亦奇思也。”后曾官浙江省民政廳廳長。解放后,主高教部、全國人大常務(wù)委員等。晚年病廢,失去知覺。一九七〇年逝世。所藏書,全歸輔仁大學,凡二萬余冊,其中近代詞人集很多。他主編《國粹學報》、《大共和日報》、《選報》、《政藝通報》、《昌言月刊》。后人克強、龍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