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安全應急響應技術實戰指南
- 奇安信安服團隊
- 1081字
- 2021-01-05 18:11:31
2.7 流量分析
在應急響應的過程中,有時需要用到流量分析,使用一般工具(如PCHunter、Process Monitor等)或相關命令(如netstat等)可以查看相關的地址連接情況,但是內部流量的具體情況卻無法查看。當要求看到內部流量的具體情況時,就需要我們對網絡通信進行抓包,并對數據包進行過濾分析,最常用的工具是Wireshark。
Wireshark是一個網絡封包分析軟件。網絡封包分析軟件的功能是獲取網絡封包,并盡可能顯示出最為詳細的網絡封包資料。Wireshark使用WinPcap作為接口,直接與網卡進行數據報文交換。
在打開Wireshark后,需要對要獲取流量的網卡進行選擇。在選好網卡后,就可以獲取相關的數據流量包了,Wireshark界面如圖2.7.1所示。
在應急響應中,對于監聽獲取后的流量,還需要進行提取過濾。Wireshark的篩選器可以很好地完成這個功能。Wireshark的篩選器可以找出所希望進行分析的數據包。簡單來說,篩選器就是定義了一定條件,用來包含或者排除數據包的表達式,從而達到篩選出自己想要的數據包的目的。篩選器也支持與(and)、或(or)、非(not)等邏輯運算符,可以提高篩選效率。
常用的過濾器命令如下。

圖2.7.1 Wireshark界面
(1)使用【ip.addr ==ip】命令,可對特定IP地址進行過濾。對192.168.198.225 IP地址進行過濾,如圖2.7.2所示。

圖2.7.2 對192.168.198.225 IP地址進行過濾
(2)使用【ip.src==ip】命令,可對指定的源IP地址進行過濾。對源IP 地址192.168.198.225進行過濾,如圖2.7.3所示。

圖2.7.3 對源IP地址192.168.198.225進行過濾
(3)直接輸入HTTP、HTTPS、SMTP、ARP等協議進行篩選,如圖2.7.4所示。

圖2.7.4 過濾特定協議流量
(4)使用【top.port==端口號】或【udp.port==端口號】命令,可對端口進行過濾。使用【tcp.port==445】命令對445端口進行過濾,如圖2.7.5所示。

圖2.7.5 對445端口進行過濾
(5)使用【tcp contains strings】命令,可對數據包中的關鍵字進行檢索,對流量中包含某一關鍵字的數據包進行篩選。使用【tcp contains baidu】命令篩選baidu關鍵字,如圖2.7.6所示。

圖2.7.6 篩選baidu關鍵字
下面以MS17-010的流量分析為例,具體介紹相關用法。MS17-010是“永恒之藍”漏洞,自2017年被曝光后,WannaCry勒索病毒利用此漏洞迅速感染蔓延,引發標志性的安全事件。之后各種惡意軟件(無論是勒索病毒,還是挖礦木馬),在攻擊載荷中都會加入“永恒之藍”漏洞的攻擊方法。
打開一個獲取到的MS17-010的流量包,發現其中有SMB協議流量,如圖2.7.7所示。因為MS17-010漏洞是通過SMB協議進行攻擊的,所以下一步可對SMB協議端口進行篩選。
輸入【smb】命令,篩選SMB協議流量,如圖2.7.8所示。
攻擊載荷一般會發送NT Trans Request載荷,里面有大量的NOP指令,如圖2.7.9所示。

圖2.7.7 SMB協議流量

圖2.7.8 SMB協議流量

圖2.7.9 NT Trans Request載荷
在發送NT Trans Request載荷后,會發送Trans2 Secondary Request載荷,相關的Trans2 Secondary Request載荷會分幾個數據包發送加密的攻擊載荷,如圖2.7.10所示。

圖2.7.10 Trans2 Secondary Request載荷
在攻擊載荷發送完后,如果發現數據包中存在Multiplex ID:82數據包,說明漏洞攻擊成功,如圖2.7.11所示。

圖2.7.11 存在Multiplex ID:82數據包
- 通信網絡基礎與設備
- RCNP實驗指南:構建高級的路由互聯網絡(BARI)
- 物聯網智慧安監技術
- 電子政務效益的經濟分析與評價
- 社交電商運營策略、技巧與實操
- 局域網組建、管理與維護項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03)
- Wireshark網絡分析就這么簡單
- Mastering TypeScript 3
- Yii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okbook(Second Edition)
- 圖解手機元器件維修技巧
- Hands-On Microservices with Node.js
- 移動物聯網:商業模式+案例分析+應用實戰
- 網絡空間全球治理觀察
- 物聯網的機遇與利用
- Hands-On Cloud:Native Microservices with Jakarta 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