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與樂山
- 樂山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 1785字
- 2021-10-29 10:39:12
費貽:“士大夫之郡”的締造者
人物小檔案
姓名:費貽,字奉君。
生卒年:生活在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
主要事跡:據《嘉定府志》,“費貽,犍為南安縣人。公孫述據蜀時,漆身為癩,佯狂避世。述破,光武征為合浦守?!绷頁度A陽國志·蜀志》記載:“費貽素隱,任君業閉戶,光武嘉之曰:士大夫之郡也?!?/p>
影響樂山指數:★★★★
相關人物:費詩、費立、費緝
節義至仁費奉君,不事亂世避惡君。
修身于蜀,紀名亦足,后世為大族。
這是《嘉定府志》記載的一則關于費貽的蜀地歌謠。
今天,很多人無法理解費貽的作派:哪朝哪代沒幾個拒不出仕或辭官歸隱之人?不當官就不當官,干嘛非要弄得“漆身為癩”,裝瘋賣傻,是不是太夸張了,故意做秀?其實不然,割據四川的“大成國”皇帝公孫述很“尊重”人才,絕不允許野有遺賢,并堅定地奉行一條“鐵律”:不為我所用,必為我所殺。
公孫述只當了12年皇帝,卻殺了好幾個名士。廣漢人李業屢屢稱病,不出來當官,公孫述就派人拿著毒酒上門:要么當官,要么喝酒!李業坦然選擇了酒。對譙玄,公孫述如法炮制。譙玄也選擇酒,但兒子“叩頭泣血,出千萬錢贖父”,才得以幸免。還有王皓王嘉兄弟,也不肯出來做官,公孫述就抓了王皓妻子作威脅,逼得王皓拔劍自殺。公孫述一氣之下,殺了王皓妻子。王嘉聽到這消息,自殺……環境如此險惡恐怖,也就不難理解費貽這種出于自保的夸張瘋癲行為了。
公孫述滅亡,費貽卻應劉秀的征召,重出江湖,擔任廣西合浦太守。他在合浦任上,政清刑簡,興修水利,推廣農耕,尤以清廉著稱。后來,合浦百姓為他建專祠,世代香火供奉,并將許多地方以“廉”為名,如廉州、廉山。因為費貽,光武帝劉秀贈予樂山一個光耀千秋的榮譽稱號:士大夫之郡!
這個稱號,既是對費貽、任永、馮信等犍為郡士紳群體精神面貌的概括,也折射出那個時代業已凸顯并被十分看重的價值取向:有“不飲盜泉之水”的節操堅守,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邁犧牲,有“窮則獨善其身”的淡然豁達,有“達則兼濟天下”的責任擔當……這些精神,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那些人物,通過舍生忘死的踐行,讓那個時代顯得格外的純粹,高揚起做人的道義標桿,載入史書,影響后世,成為樂山人文最美好的“人之初”。
“后世為大族”。費貽不僅樹立起了影響社會的道德標桿,更將崇高的道義追求灌鑄進家教家風,引導一代又一代費氏子弟向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目標而努力,人才輩出,福澤連綿,破解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第二個名列《嘉定府志》的費氏優秀成員是兩百年后三國時期的費詩(字公舉)。他做了三件出彩的事,一是劉備進占四川時,他擔任劉璋的綿竹縣令,順應潮流,舉城投降。二是劉備稱漢中王后,他到荊州宣布關羽為“前將軍”,但關羽一聽“后將軍”是黃忠,就不干了,“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費詩以劉邦開國封韓信為王卻封蕭何為侯的例子成功開導了關羽,避免了一場內訌。三是劉備想當皇帝,群下熱忱慫恿,費詩卻上書勸阻:大敵當前,中原未定,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渙散興復漢室的意志……結果得罪了劉備,貶官外放。到了蜀后主時期,蔣琬秉政,提拔他為諫議大夫,發揮其正直敢言的優點。
第三個是費詩的兒子費立,字建熙,活躍在西晉時期。他為人沉靜、肅穆、端儀、耿直,時稱“西州名士”,與《三國志》作者陳壽齊名。他有三類事載入史冊:一是教育有道。年輕時擔任郡國“中尉”,小王爺荒唐貪玩無可救藥,費立不拋棄不放棄,“常振顏正色規勸”,苦口婆心,誨人不倦,終于讓浪子回頭。二是善于治亂。費立擔任成都令,明察暗訪,寬嚴相濟,公正不阿,讓成都很快由亂而治,聲名大振。轉領三州督軍兼尚書。三是公正用人。費立升為朝廷重臣之后,任免官員,不褒不貶,不分親疏,皆繩之以墨,簡直就是一部嚴密周詳的用人法典。可惜,他的努力并沒有改變西晉王朝的頹勢。311年,胡人攻陷洛陽,諸王公、百官以下3萬余人死于“永嘉之亂”,費立父子也在其中。第二年,西晉滅亡。
《嘉定府志》記載的最后一名費氏人物也是西晉時期的,叫費緝,“字文平,犍為南安人,清儉有治干。舉秀才,累官歷城令、涪陵太守、譙國內史”。
之后再無費氏記載。也許,更多的費氏優秀人物已經走出南安做更大的發展了,《蜀世譜》就有“益州諸費有名位者,多是費詩之后”的記述。也許,后來五胡亂華,獠人入據,“布滿山谷”,200多年里“南安諸縣多荒廢”,費氏家族也不可避免受到沖擊,沒落,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