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吳漢:樂山境內第一場大戰的指揮者

人物小檔案

姓名:吳漢,字子顏,河南南陽人

生卒年:? ~公元44年

主要事跡:助劉秀打天下,官至大司馬,是東漢開國名將。據《嘉定府志》,“建武十一年(35),伐公孫述,(吳漢)將南陽兵溯江而上;十二年春,與述將龍(魏)黨、公孫永戰于魚涪津,大破之,以次平蜀。”

影響樂山指數:★★★

相關人物:劉秀、公孫述、岑彭、馬援、隗囂


貔虎直沙壖,嚴更護早眠。

簇霜孤驛樹,落日下江船。

暫去非吳起,終休愛魯連。

平羌無一術,候吏莫加籩。


唐代咸通七年(866),患有詩歌創作“強迫癥”的薛能自成都赴樂山就任“攝嘉州刺史”,坐船經過平羌三峽,寫下此詩。江還是那條江,山還是那兩岸山,秀美依然,但該詩旨趣風格迥異于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寫的是蕭瑟景致,謀的是平邊安國,思的是攻伐征戰抑或道義和平……這般詩思,或許是因為他知道,平羌三峽出口不遠——魚涪津,曾經幾度成為刀光劍影血染長河的戰場。

這里最早的一次戰役,發生在東漢建武十二年(36)正月。交戰雙方是劉秀的東漢政權與公孫述的大成政權。之前,西北有個大軍閥,名叫隗囂,劉秀和公孫述這兩位皇帝都在聯絡拉攏他。隗囂既想稱霸一方,又顧忌自身實力不足;想兩邊都交好,又怕得罪其中一個,舉棋不定,左右搖擺。最后派遣其部將馬援——即后來戰功赫赫、創造了成語“馬革裹尸”的東漢伏波將軍,到成都、洛陽打探虛實。經過一番接觸交流,馬援對劉秀給予了高度評價:“博覽政事,文辯無比,古今罕見”,“開心見誠,毫無隱蔽,闊達多大略,與高帝(劉邦)智識相同”,且沒有劉邦的流氓無賴氣息,“頗好吏士,動必如法,又不喜飲酒”。但是,馬援對公孫述這位同鄉一點也不客氣,極盡鄙薄之詞:“乃井底蛙,未知遠謀,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為是。”隗囂并沒有采納這一建議,一廂情愿地想得很長遠也很美好:削弱了強的,自己不也就強了?于是,反行其道,聯弱抗強。結果,劉秀首先干掉隗囂,接著兵分兩路征討公孫述,北路從隴南武都向南攻擊,南路從湖北沿長江而上。南路軍的總指揮最初是大司馬吳漢,后來吳漢與征南大將軍岑彭在水軍配備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劉秀果斷中止了吳漢的指揮權:“大司馬慣用步騎,未習水戰,荊門事決諸征南公,大司馬毋得掣肘。”

岑彭成為南路軍統帥后,一戰破荊門,二戰圍重慶平巴郡,接著沿嘉陵江而上,劍指成都平原。此時,公孫述已調集重兵嚴陣以待。哪知岑彭并不進攻,留下幾萬兵士與敵對峙,自己則親率部分戰船兵馬,快速隱秘地退回重慶,再溯江而上,日夜兼行,入岷江,過魚涪津,占彭山,派出精銳騎兵突襲大成軍與其東部防線之間的戰略要地廣都,既威脅數十里外的成都,又對敵東部防線形成夾擊之勢。頓時,大成軍上下震駭,公孫述急調東部防線守軍回援。但東部防線對面的漢軍豈肯放虎歸山,乘勢進攻,大獲全勝,“收得降兵十余萬”。公孫述急紅了眼,再度使出絕招——斬首行動。4個月前,他派人成功暗殺了北路軍統帥來歙,遏制了漢軍北路進攻勢頭。這次,同樣成功了,岑彭被刺殺,其南路軍不得不集結休整待命。消息傳回洛陽,劉秀悲憤交加,嚴令在湖北夷陵操練水軍的吳漢“即日進軍,繼彭入討”。

在無指揮權的半年多時間里,吳漢可沒閑著,痛下決心彌補“未習水戰”的缺陷,趕造出數百艘“露橈”(一種戰船),刻苦操練,積極備戰。接令后,立即率領這支新練就的3萬“海軍陸戰隊員”浩浩蕩蕩溯江進發,進軍路線是和岑彭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公孫述汲取了教訓,派部將魏黨、公孫永設防岷江,陳兵魚涪津,“結筏自固”。“結筏自固”是怎么個“固”法?史料記載不詳,但可以作合理想象。第一,大成軍的水軍戰法可從荊門“江關之戰”中瞧出個大概:建浮橋,阻斷江面;橋上建橋樓,居高臨下,迎擊自下游而來的敵船;浮橋旁邊還設置“攢柱”,柱上有反扎鉤,一旦敵船被鉤住,進不得也退不了,任人宰割。“江關之戰”岑彭能獲勝,一靠敢死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二靠東風,部分戰船乘狂疾東風,直接沖斷“攢柱”,撕開浮橋;三靠火攻,火隨風猛,風促火騰,燒毀浮橋和橋樓,172年后諸葛亮火燒赤壁的靈感恐怕就來源于此。分析這三條制勝因素,漢軍的運氣占了很大成分,大成軍不一定因為此役失敗而改變戰法。第二,交戰之時正是農歷正月,水落石出,更容易搭浮橋扎木樁建橋樓,但時間倉促,從漢軍撤離到吳漢重來,僅兩個多月,大成軍也就只能“結筏自固”,有點簡陋,聊勝于無。第三,吳漢在夷陵趕造的“露橈”,其特點“橈系小楫”,“露楫在外,人在船中”,能有效躲避來自橋樓和兩岸高處的羽箭刀斧,這完全就是針對大成軍的戰陣法而設計的。因此,可以這樣描述大成軍當時的魚涪津陣地:寬闊平緩的江面上,一道由木筏緊密連綴而成的貫通東西兩岸的浮橋隨江流微微起伏搖晃,浮橋前面是犬牙交錯的柵欄木樁,浮橋后面是呈攻擊陣形排布的戰船,數量不少,延伸至峽口。寒風中,兩岸軍旗獵獵,工事堡壘森然……

吳漢率軍來了,結果呢?遍尋史料,僅三字——“大破之”。怎么個“破”法?又得費猜想。數百艘“露橈”前赴后繼展開攻擊,固然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恐怕是漢軍的士氣。首先,吳漢是一個頗具“亮劍”精神的將領。劉秀曾評價他:“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意思是說,吳漢善于鼓動振奮將士意志,威望抵得上一國之軍隊。其次,公孫述接連暗殺南北兩路大軍統帥,這種卑鄙無恥下流的行徑早已惹得漢軍上下義憤填膺,同仇敵愾,生出不共戴天的強烈復仇意志。哀兵必勝,加上吳漢極具感召力的忽悠,自然個個奮勇赴死,以一當十,用仇恨和勇氣毫無懸念地獲取了戰爭的勝利。

至于這場戰役持續了多久,死了多少人,俘獲了多少,等等,早已埋進歷史的塵埃。現在所能知道的是,吳漢后來的進軍并不順利,直到10個月后才攻克成都。入城后,吳漢縱兵搶掠,盡屠公孫述和一些大將家族。成都的傷痛比魚涪津更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岛县| 霍山县| 额济纳旗| 嘉义市| 涡阳县| 增城市| 昌江| 浠水县| 云梦县| 天全县| 永安市| 深圳市| 桐柏县| 墨脱县| 武山县| 江川县| 安国市| 四子王旗| 富裕县| 神木县| 云南省| 侯马市| 石城县| 长兴县| 忻州市| 阿拉善左旗| 潜江市| 兴安县| 绥阳县| 孟村| 沙河市| 高陵县| 仙游县| 阳信县| 舞钢市| 仁寿县| 珲春市| 阳春市| 双辽市| 文水县| 临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