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名人與樂山
  • 樂山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 1475字
  • 2021-10-29 10:39:10

李冰:澤被萬世的川主

人物小檔案

姓名:李冰

生卒年:大約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紀

主要事跡:據《華陽國志·蜀志》,“周滅后,秦孝王以李冰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檢江,別支流,雙過郡下,以行舟船……又溉灌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時青衣有沫水,出蒙山下,伏行地中,會江南安;觸山脅溷崖,水脈漂疾,破害舟船,歷代患之。冰發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或曰:冰鑿崖時,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與神斗。迄今蒙福……”

影響樂山指數:★★★★★


青衣誰開鑿,獨在水中央。

諸嶺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蘭若向西開,峨眉正相當。

早知清凈理,久乃機心忘。


767年,嘉州刺史岑參登上今天的烏尤山,寫下一首長律《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題惠凈上人》。這八句便摘自其中。

青衣誰開鑿?當然是李冰。不過,有些人并不認可。四川、重慶兩地的“離堆”多達近百處,很長時間以來,個個都想和李冰扯上關系,往自己臉上貼金,抬高身價。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任乃強卻力挺樂山:“……近百所離堆中,其顯然為人工開鑿成者只樂山烏尤寺一處。”他認為,大多數離堆由砂巖或石灰巖構成,是受水流長期侵割后形成的;部分離堆,像都江堰寶瓶口,由堅硬的礫石構成,是在造山運動中自然裂成的,非兩千年前的人力所能為。而烏尤離堆與大佛崖原連成一片,由質軟而韌的紅砂巖組成,極易開鑿。

青衣山中峰——離堆(唐長 攝)

鑿成什么樣?岑參此詩意境很美,美得有些縹緲不可觸摸。幸運的是,岑參寫了一段“序”,語言簡明實在,讓人能切身體會那時那景:“青衣之山在大江之中,屹然迥絕,巖壁蒼峭,周廣七里,長波四匝。有惠凈上人廬于其巔,惟繩床竹杖而已,恒持《蓮花經》,十年不下山……”撫今追昔,滄海桑田,讓人禁不住要問:這般難得的卓然江中、長波四匝的壯美景致,為何消失,何時消失?任乃強這樣解釋:大江之水,侵蝕力強,能歲歲刻削岷江河床,使之下降。但離堆峽及其延伸至烏尤壩、牛華、五通橋的渠道,不可能年年開鑿加深,相反沙石沉積,峽底慢慢上升。一升一降,到了明代,離堆峽水道就徹底廢了,成為陸地石峽。這番解釋頗有道理,再看其繪制的烏尤離堆圖就更信服了。

集分洪、灌溉和行舟于一體,離堆開鑿工程搬山開峽導流,著實浩大,超乎世人想象。李冰作為該工程的設計者和執行者,其魄力和能力,自然也超乎世人想象。對于超乎想象的事情,世人總有駕輕就熟的闡述方式——神化——那不是一般尋常事,會冒犯水神,若水神發怒則風云際會山呼海嘯大地震蕩;那也不是一般平常人能做的,只有具備了神的智慧與力量的李冰才能做到,他操刀入水,與水神赑血戰幾天幾夜,殺死了赑,工程才得以順利推進。為了紀念這場偉大的戰爭,附近有個地方被命名為“赑死里”,后來音變為“篦子街”,沿用至今;健壯具有神力的男子,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冰兒”……

李冰任蜀郡太守40年,藍褸開疆,功績卓著。開鑿烏尤離堆,僅僅是一個小側面,更多更偉大的澤被千秋萬代的是興建都江堰灌溉工程,開創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修建汶井江、白木江、洛水、綿水等水利工程,打通宜賓赤崖山,等等。同時,鼓勵蜀人開山挖塘,取鹵水制鹽。有史料記載,烏尤山下游不遠處的紅巖子,樂山第一口鹽井,也是他帶人鑿出的。可以說,樂山曾經獨步西南的輝煌鹽業肇始于李冰。

樂山人忘不了李冰,四川人忘不了李冰。不知從哪年哪月開始,人們設立專祠,將李冰作為“川主”供奉。雖然后來劉備、趙昱等也躋身“川主廟”,但都未曾將其從供壇上撤下,他是永遠的“川主”。

“離堆”碑

沫水離堆示意圖(唐長壽 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道| 全州县| 化德县| 和平区| 托克逊县| 互助| 什邡市| 长武县| 井研县| 武邑县| 晴隆县| 石屏县| 新安县| 冕宁县| 辽源市| 芜湖市| 博爱县| 临沂市| 延津县| 银川市| 天镇县| 三都| 庄浪县| 德令哈市| 三江| 中超| 施秉县| 广灵县| 三江| 迁西县| 贞丰县| 渑池县| 子长县| 自治县| 枣阳市| 色达县| 久治县| 阿图什市| 兴城市| 逊克县|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