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官府修正史,民間有野史,后人寫前人,文人寫歷史,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態度?是戲說還是正傳?是據野史演義還是正史為鑒?每一個作家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其實,兩種態度在司馬遷寫《史記》時便已并存。完全客觀的歷史學家不存在,完全客觀的作家更是不存在。即便是食官俸的皇家史官,也都是遮遮掩掩地表現出自己對人物的好惡,即使是治學嚴謹的太史公司馬遷寫《史記》,也添加了大量的文學描寫和大膽想象。每一個以歷史為題材的作家,都可以在遵從基本歷史事實的前提下,寫出自己心中的歷史,只要寫得有趣、有味,足矣!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卻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值得永遠記住的日子。這一年,經濟文化堪稱輝煌燦爛,發達程度不亞于甚或超過漢、唐最為鼎盛的時期,經濟文化發展達到巔峰,甚或是當時世界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北宋王朝,頃刻之間宣告覆亡,“靖康恥”如刀子般永遠刻進了中國人的記憶中。

社稷傾覆,江山易主,宋徽宗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如果將罪過全部算在他一人身上,那也不盡公允。眾所周知,北宋自真宗以后,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冗官”“冗兵”“冗費”問題突出,財政危機加劇,王朝統治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有志之士為挽救危機,進行了許多努力,如仁宗時范仲淹的慶歷新政,表現出一代賢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拳拳之心,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更是北宋王朝的最后一根火柴,只是好景不長,被反對派的口水澆滅了。宋徽宗親政的時候,北宋王朝已是每況愈下,氣數將盡了。

宋徽宗執政時,北宋王朝積弱已久,就像一個久染沉疴、行將就木的病人,要徽宗妙手回春,挽狂瀾于既倒,似乎不切實際。但是,徽宗昏庸無道,揮霍無度,遠君子,近奸佞,大興土木,棄儒崇道,對北宋的滅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徽宗聯金滅遼,本想大申國威,誰知弄巧成拙,竟然引狼入室,讓金國鐵騎以摧枯拉朽之勢顛覆了北宋王朝。后世不少史學家對徽宗這一決策提出質疑,認為這是導致北宋覆亡的催命符。

客觀地說,徽宗圖謀恢復燕云十六州之舉并無不當,自五代時期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遼國以來,中原王朝便喪失了抵御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長城。而自燕京至黃河之間地勢平坦,幾乎無險可守,游牧民族很容易長驅直入進入中原腹地。從五代末周世宗柴榮以來,中原王朝便處心積慮地要收復燕云失地,以使本固邦寧。宋朝皇帝都在做這件事,無奈都是以損兵折將而告終。真宗選擇以金錢換和平的方略,和契丹簽訂“澶淵之盟”,盡管在對遼貿易中賺回了歲幣,但對遼納歲幣,畢竟對一個主權國家,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因此,徽宗寧愿將給遼的歲幣轉給金人,也要收復燕云十六州,這個想法無可厚非。

在探討北宋亡國的歷史問題時,有的說法認為是政權腐朽,有的說法認為敵對者有強大的鐵騎,鐵騎具有當時最強大的戰斗力。事實這兩點都不足以解釋北宋積弱與滅亡的根源。

北宋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重文輕武。自元祐以來,朝廷上下幾無可用之將,舉國內外幾無可戰之兵,在聯金滅遼的大戰中,竟然派一個不知用兵的宦官童貫為帥,真正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啊!以兵力而論,北宋士兵的人數數倍于金兵,但當剽悍的金兵鐵騎揮師南下的時候,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越過黃河天險猶如跨越一條平靜的小河,直抵汴京城下。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徽宗還沉醉于享樂之中,一夜之間,便由雍容華貴的天子變成了階下囚。

作為皇帝,以宋徽宗的才能,治理國家本可游刃有余,但他卻是失敗者,把一個好端端的國家弄得滿目瘡痍,哀鴻遍野,十室九空,民怨沸騰。在斷送了繁花似錦的北宋江山的同時,也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

作為藝術家,宋徽宗極為成功:瀟灑飄逸、剛柔相濟的瘦金體;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花鳥人物圖;飽蘸淚水、哀怨低回的詩詞,時隔八百余年,仍然放射著璀璨奪目的光彩。

客觀地說,宋徽宗雖然尋花問柳,嫖娼狎妓,但沒有像前蜀王衍寫出“這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這邊走,莫厭金杯酒”(《醉妝詞》)那樣格調低下的詞,也沒有像李后主寫出“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菩薩蠻》)那樣露骨的詞,從操守來說,宋徽宗風流,但不下流。

趙佶是一位杰出的藝術家,他當皇帝,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他添加的最后一根稻草,壓死了駱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通许县| 东乡县| 攀枝花市| 镇赉县| 兰州市| 珲春市| 灵川县| 大关县| 五指山市| 蒲江县| 塔城市| 富宁县| 镇原县| 梁河县| 汉中市| 宜章县| 太康县| 岳阳市| 新干县| 大安市| 泰来县| 深水埗区| 西林县| 潍坊市| 丰县| 武川县| 德格县| 海南省| 平陆县| 灵山县| 张掖市| 通州市| 利辛县| 富宁县| 印江| 牟定县| 伊宁县| 海晏县| 南开区|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