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州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政府劍指“兩化”污染治理

州政府回應:用老百姓生活需要的環境標準來指導環保

作者_龍波 編輯_許新曉 郭連軍

本報訊 10月29日,黔西南州七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二十七次會議,會議議程之一,州人大常委會就馬嶺河流域環境污染問題向州政府進行面對面專題詢問。人大常委會通過專題詢問的方式監督政府推動民生重點工作,這在黔西南是首次,在全省也屬鮮見的嘗試。

就在這天上午,州府所在地興義市的桔山片區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疑似霧霾天氣侵襲,出現空氣刺鼻現象。

雖然詢問內容涉及馬嶺河流域水體污染、土壤污染、興義城區污水排放、空氣污染等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諸多問題,但上午的空氣狀況,讓空氣污染治理問題順理成章地成為人大代表們詢問的重點,問題焦點直指興義城郊的貴州宜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和貴州興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化、興化)。

“治理過程中,對宜化、興化污染物的排放監測情況如何?根據監測報告,宜化、興化曾多次出現超排、漏排,為何沒有嚴格執行關停?宜化、興化的搬遷推進落實情況如何?”代表們的詢問之所以直接而尖銳,是建立在充分調研,并按程序向政府提交了調研報告和工作建議,于2014年1月24日州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州人民政府關于徹底整治貴州宜化、貴州興化環境污染問題的工作方案》的基礎之上。

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長胡洋代表州政府接受詢問時直面回應:“關于宜化、興化的問題,老百姓要的是生活中最好沒有污染感知,沒有污染影響生活,核心點就不是超不超標的問題,而是標準的問題。我們不僅要用新的國家標準來要求,更應該用老百姓生活需要什么樣的環境標準來指導政府的環保工作。”環境保護工作的得與失,不在于制定了多少規劃,形成了多少強硬措施,關鍵在于群眾對環境改善后的認可。無論困難多大,政府都將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嚴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扎實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的和諧發展之路。

“開展本次詢問,目的是希望創新機制推進黔西南州生態文明建設,為發展山地旅游這樣一個大產業和全州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文發作詢問小結時強調,黔西南要打造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就必須治理好馬嶺河流域污染。治污既是人民的要求、時代的要求,也是發展的要求,只有牢牢守住“兩條底線”,才能“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它地方的發展新路。”

會上,州環保局接受詢問并通報了對宜化、興化污染物排放指標的監測情況,信息顯示,29日上午興義城區氨氮含量均超出正常標準。興義市就宜化、興化搬遷問題回答了詢問。

黔西南日報(2015.10.31)

第31屆貴州新聞獎二等獎

作品賞析

吳妍

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新聞系副主任、副教授,傳播學博士。

抓社會焦點 用事實說話 寫活會議新聞

會議新聞,如何跳脫出單純的會議報道模式并寫出新意是衡量新聞記者報道技巧和功力的重要方面。要想跳出會議,需要抓住典型事例,寫出有價值的新聞。這篇消息的報道切口雖小,但涉及的問題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自然也就提升了報道的新聞價值和現實意義。

消息寫作,不求全龍之具備,但求一鱗一爪之靈動。這篇消息通過對黔西南首次州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政府以推動民生重點工作的會議報道,把這樣一種在全省而言都很少有的嘗試推到了讀者的視野里。記者沒有按照慣常會議新聞的寫法,只滿足于簡單交代會場信息,而是結合當天興義市真實的氣候狀況,并以此為背景,不僅抓住了整場會議詢問的關鍵問題,而且通過現場對答以及直接引語的使用,把會場內的氣氛及相關議題討論清晰地呈現出來。

引語在新聞報道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促使記者要認真研究如何恰到好處地使用引語。一般而言,直接引語能起到烘托新聞事實的作用,既能讓報道充滿“鏡頭感”,又能讓文章更具說服力。在這篇消息里,記者對直接引語的使用,為報道增添了色彩,使讀者通過引語同報道中的人物發生直接聯系,讓讀者對所涉及的內容更可信。

總體而言,整篇報道抓住了會議中的關鍵性內容,切中要害,接地氣地說實話,無形中增強了報道的感染力,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起到了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玛县| 白水县| 兴化市| 临澧县| 喀喇沁旗| 赤水市| 南丰县| 砚山县| 台中市| 达拉特旗| 绵阳市| 措勤县| 如皋市| 肥城市| 永春县| 广宁县| 滨州市| 宁陵县| 蕲春县| 岳普湖县| 宁波市| 呼伦贝尔市| 峨眉山市| 博白县| 平舆县| 长兴县| 图片| 壶关县| 四川省| 繁昌县| 聂荣县| 濮阳县| 科尔| 湘潭县| 凤城市| 岑巩县| 东山县| 得荣县| 海城市| 德庆县|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