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新聞獎作品賞析(全三冊)
- 貴州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 1040字
- 2021-10-29 10:15:25
昔日囊中羞澀閉門躲小販今朝荷包漸鼓村口盼貨郎
江口高墻村村民因茶增收挺腰板
本報訊 6月2日中午,江口縣壩盤鎮高墻村柿子坪茶山,瞿明香大姐拿著采茶20天的票據,從茶山老板娘羅興珍那里領到了2000多元采茶工資,轉身就去一輛鄉村貨郎車上買了一瓶綠茶。她說:“以前我們沒錢,最怕小孩聽到貨郎的叫賣聲。現在一年采茶工資一萬多塊,真希望貨郎開車上山方便我們。”
70多歲的陳洪發老漢告訴記者,高墻村山高路遠,經濟貧困,過去有商販進村叫賣時,好面子的鄉親只得閉門不出,以免被外人看出窮酸樣來。
隨著柿子坪茶園的建設,高墻村脫貧致富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2010年,在青島對口幫扶資金40萬元的扶持下,做木材生意的羅興珍轉行,流轉高墻村的荒山,新建茶園2000畝。去年茶園開采,在家的老人、婦女甚至中小學生都有了用武之地,有的幫助管理茶園,有的除草,有的采茶,家門口就能掙到現錢。
羅興珍算過賬,“綠寶石”茶青可以從3月一直采到10月,她每年支付給大家的采茶工資有200多萬元。
去年,扶貧部門又投入40萬元幫助茶山硬化產業致富路5.3公里,如今成了高墻村、怒溪鎮駱象村等4個村6000多名群眾的主要出山通道。交通條件改善后,一些貨郎直接把鄉村大篷車開到山寨或茶山方便鄉親。
貴州日報(2015.6.9)
第31屆貴州新聞獎一等獎
作品賞析
靖曉燕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深度報道部副主任,高級編輯,正高二級職稱。

短新聞魅力無窮 對比中生妙筆
這篇消息僅用不足500字,就把農民在發展大產業中實現增收的喜悅表達得淋漓盡致,畫面感強,更顯功力。
另一方面,針對當下存在的一種不好的風氣,即文章不寫長點就顯示不出作者水平的誤解,此文能獲獎,實際上是起到提倡短文,改進文風的導向作用。
在寫法上,此文采取的對比手法是其獨到之處。
對比是新聞寫作中常用的方法,通過對比,我們能夠把新聞寫深、寫透、寫活,使新聞報道更加生動、具體、鮮活,也就具有可讀性。
首先是標題制作上的用心。俗話說,字看骨,文看題。好的標題如文眼,起到讓人眼睛一亮的效果。
比如在引題用“昔日”對應“今朝”、“囊中羞澀”對應“荷包漸鼓”、“躲小販”對應“盼貨郎”,形象而生動,尤其是從“躲”到“盼”,十分貼切而又具有畫面感。主題的《江口高墻村村民因茶增收挺腰板》,用了“挺腰板”的表述,直白又形象地寫出了農民的自豪感,一掃以往因荷包干癟而帶來的自卑感。
其次是新聞的節奏感強,采用短句、短段落,形成一種干凈、利索的結構美感。比如交代新聞背景就是用兩個小段落,就把高墻村茶業發展帶動鄉親鼓了荷包的緣由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