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與李景貴同志相識,源于我們共同的好友馮自勇先生介紹。因為他的平易近人,雖說不是一見如故,但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來,我逐漸加深了對他的了解,深感他的人生之路坎坷不平,走來甚為不易,同時也被他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所感動。如今,他的《苦樂年華》出版,請我作序,我欣然命筆。我知道,開灤是一個出作家的地方。我記得楊立元教授曾為開灤作家專門作論,寫過一本《開灤作家論》。我也與許多開灤作家是朋友,如老劍(王建政)、古楓(李大維)、任榮會、東籬、鄭子森、許和平、閆克歧、許斌、龔乃全、趙曉平、李芮、楊迪等。
景貴是在1984年進入開灤工作的,屬于試行合同制后的第一批合同制工人,又是開灤第一個被聘任為管理人員的合同制工人。據我所知,他也是少數被提拔為處級領導干部的合同制工人之一(當然,在企業全面推行全民合同制后則另當別論),這頗能說明其待人處事有獨到之處。
景貴年輕時積極進取、好學上進。盡管他只是個國家不承認學歷的1979屆高中畢業生,在聘干之前曾經從事過很多與文字工作毫無關聯的重體力勞動,但他愛看書,愛看雜書、閑書,上中學時曾經把自家附近新華書店下屬租書門市部的書全看了一遍。雖然唐山大地震前后,租書門市部里的書無非是《金光大道》《烈火金剛》之類革命題材作品,品類遠不及現在豐富,但恐怕正是這段讀雜書、閑書的經歷奠定了他一定的文字基礎。后來,他深感自己學歷上的短板限制了自身發展,便在入職后發憤圖強,通過自學拿到了北京市自學考試委員會和北京大學頒發的心理學專業畢業證書,同樣通過自學,拿到了注冊物業管理師、人力資源師、市場營銷師和高級經濟管理師等職業資格證書。組織上見他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先后推薦他參加了開灤青年干部理論班和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舉辦的青年理論班的學習,其后,他又進入河北省委黨校經濟類研究生班學習,最終拿到了研究生學歷證書。
景貴是個吃苦耐勞、歷經磨難的人。地震恢復建設時,他在街道搬運站干過裝卸工,在開灤林西礦勞動服務公司(過去叫事業科)建筑隊當過小工,在林西礦井下拔過大碹,這些底層經歷不僅為他提供了寶貴的人生經驗,也積累了豐富的人民群眾的語言,特別是窯詞、窯嗑兒,積淀了深厚的礦工文化底蘊。除了在他當通訊員時所寫的報道稿件中體現之外,他文集中的散文、隨筆、小說里對人、事、物的描摹及其所感所思,無不體現出這些特點。
一、貼近生活感人心,咀嚼人生有況味。文集中除了報章稿件外,都是發生在大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如早期的微型小說《水果、罐頭、麥乳精》是以開灤林西礦采四區青年突擊隊長秦寶忠的事跡為藍本所寫。秦寶忠帶領的突擊隊曾被開灤黨委命名為“八只虎青年突擊隊”,當年在礦區可謂家喻戶曉,為林西礦做出過突出貢獻。小說《舊樓》寫的是開灤林西礦南門外宿舍改造之前各種百轉千回的事兒。工作紀實《為了母親的微笑》《水污染事件發生后》則真實記敘了古冶區林西南新區小區各項改造前后跌宕起伏的過程,其情亦真、其意也切,這使得時任開灤集團董事長的楊中親筆批示將此文在全集團干部中進行傳閱呢!中篇小說《溫馨》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供熱服務為主線,通過一個家庭及其周圍人物發生的故事,折射出當時城市供熱體制各自為戰的重重矛盾,以及這種矛盾給人與人之間關系帶來的深遠影響,反映出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極易在普通大眾心中引起強烈共鳴。
二、閑適情趣有哲思,賞心樂事覓道理。在《閑趣隨筆》的七篇文章中,有寫打乒乓球的,有寫健走的,有寫騎行和垂釣的,這些篇章往往不從正面弘揚,絕大多數從趣事、糗事曲筆切入,引人入勝,令人讀來不禁捧腹。在每個段落、每個結尾,筆者都會意味深長地添上一筆,或總結人生,或說明問題,使讀者在大笑之余亦掩卷沉思,參透玩樂背后的真諦,閑趣之外的道理,撥動讀者的心弦。講故事無非三重境界:事,理,道。在玩樂中說事,從閑趣中論理,于沉思中悟道。景貴能夠從嘻嘻哈哈中做到這一點,也算是童子功,他自小身邊便有一批忠實擁躉聽他繪聲繪色講故事!
三、質樸平易接地氣,幽默詼諧顯意味。文集中的文章沒有一本正經的艱澀說教,而是通俗易懂、質樸簡潔。雖說文章在表現形式上幽默詼諧,但內里卻充滿憂患意識和人文情懷,飽含著對工作和生活環境的無奈。他后期工作中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都在深入接觸礦區普通職工和家屬,這一時期也恰恰處于企業的若干次變革和動蕩階段。他趕上了開灤的專業化重組,趕上了林西礦破產,趕上了2012年開始持續幾年的經濟低迷形勢,趕上了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在歷史變革時期,很多看似順理成章而又無前車之鑒的邪性事兒、人們積壓的不滿情緒都要通過某些渠道宣泄出來,其中突破口就在居民群眾平時體會最深、憋氣最多、麻煩最甚,誰也離不開、躲不掉、甩不脫的吃、喝、拉、撒、住諸事之上。作為一個主管這些工作的區域領導,景貴的心得和體會肯定比別人更為深切。汪國真說過:有的人臉上有太多太多的微笑,是因為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淚水。這句話也送給景貴。本書中文學類作品的又一特點是比較充分地反映了開灤文化——窯文化和俗文化。有些細節描寫只有深入市井文化、熟悉底層群眾生活才能妙筆生花和盤托出,比如菜市場買鮮活海鮮有專用的黑色塑料袋。有的細節描寫看似荒誕不經,倒也在情理之中,比如小說《溫馨》中維修工人與婦人斗氣、吵罵,因懶于聲嘶力竭叫罵,索性備一上書國罵的紙牌,舉在手中與婦人你一句我一句斗法,你來我往間令婦人火冒三丈氣得跳腳。看到這里,不禁令人啞然失笑,此處亦體現了小人物的悲哀和生存智慧。
從作品中可以看出,資金困擾、體制障礙和個別群眾的不理解等都給作者帶來了許多煩惱和無奈。然而,辦法總比困難多。作者有抽丁拔楔后的快樂,有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后的欣慰,有對改革的殷切期盼,乃至由此生發出的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盼望。特別是《游學札記》中描寫荷蘭的幾個細節以及對荷蘭整個國家發展歷程的思考,《工作紀實》中描述德國在二戰前后思想解放與束縛對該國生產力發展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及思考,都能帶給今天的我們一些啟發。
可喜的是,景貴的心路歷程以及對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都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前期的小說《舊樓》、工作紀實《為了母親的微笑》筆調略顯沉重,再看其后來的一些作品,如描寫打球比賽經歷的幾篇隨筆和小說《溫馨》,都顯得行文更為輕松、樂觀,側面說明了其心態的轉變。
景貴從2003年走上開灤高級管理崗位至今,除了任黨委書記,就是做行政正職,還曾經當過開灤服務分公司副總經理,不論怎樣變化,都沒有離開過生活后勤戰線。特別是他調任唐山社區黨委書記及社區主任職務以來,需要負責唐山礦、錢家營礦、荊各莊礦、東歡坨礦和開灤直屬機關所轄43個小區、3萬多戶居民的工程維修、物業保潔、收費以及3萬多名離退休職工管理和服務等諸多工作,業務繁雜、不勝其擾。難能可貴的是,他還能利用出差間隙,借晚上在賓館休息的時間,比較認真地記錄下一些事情,并有感而發、揮筆成文。盡管作品不多,但仍能從中讀出其獨特的趣味和巧思,值得滋味三咂,個人認為很值得攬卷細細品讀一番。
略顯不足的可能是因為時間和精力有限,有些篇章在語言組織和藝術化的表達上略有欠缺,其早期的作品還透露出我們都能理解的幼稚,但我還是要推薦給大家,因為他是工人中的作家、“老板子”中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