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觀
  • 唐山市曹妃甸區政協文史委編
  • 1806字
  • 2021-10-29 10:05:24

蒼耳

《詩經·周南·卷耳》曰:“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此詩有人釋為懷人的愛情詩,有人則認為是君子思賢求賢之作。而詩中用于比興的“卷耳”,后人多認為就是現在的蒼耳。

從美麗的《詩經》中走來的蒼耳,是一種常見的雜草,它容易成活,不擇環境,荒地、路旁、草叢、河邊等地均可見到。蒼耳的別稱有葈耳、羊負來、蒼耳子、喝起草、老蒼子、道人頭、蒼浪子、青棘子、胡蒼子、野茄等。曹妃甸稱其為“疥了海子”,至于到底是哪幾個字,什么意思,就無從考證了。

蒼耳是中國原本就有的物種還是后來傳入的,說法不一。南朝陶弘景不識此物,只根據別人所言稱:“云此是常思菜,傖人皆食之,一名羊負來,昔中國無此,言從外國遂羊毛而來。”宋朝蘇頌在釋異名“羊負來”時指出:“或曰此物本生蜀中,其實多刺,因羊過之毛中粘綴,遂至中國,故名羊負來。”這里的“中國”,是指中原。

蒼耳的名字,也頗多變化與爭議。除了《詩經》,其他一些書作中也多有記載。三國時,東吳的陸璣稱:“葉青,白色,似胡荽,白華,細莖蔓生,可煮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婦人耳珰,今或謂之耳珰草,鄭康成謂是白胡荽,幽州人謂之爵耳。”《救荒本草》中記載:“本草名葈耳,俗稱道人頭,又名喝起草,一名胡葈,一名地葵,一名葹,一名常思,一名羊負來,《詩》謂之卷耳,《爾雅》謂之苓耳。”夏緯瑛教授在《植物名釋札記·蒼耳》中稱:《山海經·中山經》大苦(上非下古)山“有草焉,其狀,葉如榆,方莖而蒼傷,其名曰牛傷”。“傷”為棘刺之義,“蒼傷”應為復義之一詞,具言刺耳。蒼耳之假果多刺,為其顯著之點,故名曰“蒼”, “耳”者,當是語詞,無義。“蒼耳”猶言“蒼兒”,亦猶若今之言“蒼子”也。

蒼耳為一年生直立草本,不分枝或略有分枝。莖有的紫紅色,有的綠色,帶紫褐色條狀斑紋,莖被灰白色糙伏毛。葉互生,三角狀卵形或心形,邊緣具不規則的粗齒,有時波狀或有淺裂,葉柄較長。葉柄與葉子兩面均被糙伏毛,因此摸上去,手感粗糙,像摸著一塊細紗布。

提到蒼耳,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就是它容易鉤在人衣褲上的小刺球,而它的花,很少有人注意,即使少數細心的人注意到了,恐怕對它的認識也存有誤解。蒼耳屬菊科,像大多數頭狀花序的菊科植物一樣,它看起來像一朵花的,其實是由許多小花組成的花序。蒼耳的花序單性,雌雄同株,腋生和頂生。

先來說雄花序。雄花序球狀,黃綠色,具多數不結實的兩性花。總苞一層,革質。雄花花冠鐘形,管部上端5寬裂。花蕊伸出花冠很長,花絲結合成管狀,包圍著中間細小的花柱,花藥分離,線形,黑色,尖端黃色。如果通過微距鏡頭或放大鏡觀察,會看到初開的雄花花蕊從球狀雄花序上高高伸出來,上部向內合著,像一個個袖珍打蛋器。

再說雌花。蒼耳的雄花序還算像花,雖然顏色是低調的黃綠色。它的雌花序,則完全不是人們心目中“花”的模樣。如果我說,你以為是果實的那個橢圓形的小刺球就是它的雌花序,你接受嗎?而真實的情況就是:那確實是它的雌花序。蒼耳的雌花序單生或簇生,每個頭狀花序具2花。它的總苞有兩層:外層總苞片小,分離,披針形,生有短柔毛;內層總苞片合成囊狀,卵形,在果實成熟時變硬,外面疏生鉤狀刺,上端有2個堅硬的喙。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頭頂長著一對犄角的小刺球,不是果實,而是蒼耳的內層總苞片。兩朵雌花就隱藏在內層總苞的里面,沒有花冠,柱頭2深裂,兩朵花的柱頭分別從喙中伸出,白色,絲狀,卷曲。

那么,它的果實在哪里呢?在總苞里面。剝開極扎手的刺球,會看到里面有兩枚青褐色的瘦果,瘦果扁扁的,一面平,一面略凸。蒼耳把自己的果實包裹得如此嚴實,想必也是為了保護它的下一代:當小刺球附著在動物或人身上長途旅行時,瘦果安全地待在里面,不會受到任何損傷。

蒼耳/龐博 攝

蒼耳全株有毒,果實、種子和幼苗毒性都很大,誤食可導致頭暈、嘔吐、腹瀉、心率減慢、全身無力等,嚴重者,會損害肝腎,昏迷、抽搐、心力衰竭、呼吸及循環衰竭而死亡。雖說蒼耳有毒,但它也具有多種用途:莖皮制成的纖維可作麻袋、麻繩;種子可榨油制油漆、硬化油及潤滑油等;蒼耳子懸浮液可防治蚜蟲;其根、莖、葉、花及果實均可入藥,具有不同的功效。

另外,曹妃甸還有一種意大利蒼耳,為外來入侵物種,原產北美洲,1991年9月最早在中國發現,約近5年傳入曹妃甸。它長得比本地蒼耳更為壯碩,鉤刺上又生有小刺,整個小刺球也比本地蒼耳大很多。意大利蒼耳適應力和繁殖力都很強,對本地植物有一定危害性。

龐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中县| 基隆市| 正安县| 襄垣县| 华池县| 淳安县| 武平县| 安徽省| 阿巴嘎旗| 平和县| 兰坪| 大连市| 家居| 偏关县| 丘北县| 彰武县| 资源县| 崇明县| 鄂托克前旗| 万源市| 牟定县| 股票| 乌兰浩特市| 枣阳市| 永仁县| 谷城县| 县级市| 闻喜县| 进贤县| 许昌县| 昂仁县| 顺昌县| 松潘县| 启东市| 共和县| 和硕县| 兴化市| 石狮市| 璧山县| 班戈县| 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