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觀
- 唐山市曹妃甸區(qū)政協(xié)文史委編
- 2318字
- 2021-10-29 10:05:23
說蓮
許多人會認為蓮是生長在南方的植物,其實,它在我國除了西藏和青海之外,西自新疆,東到臺灣,北自黑龍江,南抵海南,各地均有分布,品種豐富,傳統(tǒng)品種達200個以上,并被譽為十大傳統(tǒng)名花之一。
在曹妃甸,稍上些年歲的人都記得,曾家灣村古來就有一個自然形成的蓮花坑,當?shù)厝怂追Q藕坑,面積雖然僅僅百畝有余,卻聞名于周邊百里鄉(xiāng)鄰之間。每到夏季,滿池溢香,一片繁茂景象,不僅是村民避暑納涼之佳地,也成為過路商旅休憩和遠近的讀書人拜謁君子之花的地方,更留下了許多在災荒之年奉獻鮮藕鮮魚、解除一方百姓疾苦的佳話。縣志記載,該地之南在唐朝時為海灣,那時就已有人煙并逐步形成村落,到遼代已經(jīng)人丁興旺。當?shù)剡€有兩處有名的勝跡——具有700年歷史的臥如寺和清雍正年間建設、光緒年間修繕的雙龍橋。村中曾經(jīng)流傳這樣一首民謠:“曾家灣,三件寶:蓮花坑,蒲子草,雙龍大橋修得好。”盡管具體形成年代無從查考,但這個位居三件寶首位的蓮花坑,據(jù)村中老人口口相傳至少在明朝之前就已形成了,由此可見曹妃甸植蓮觀花的歷史可謂久矣。
原唐海縣農(nóng)經(jīng)局局長的李慶璽曾經(jīng)回憶:曾家灣這個荷花坑是個值得說道的地方,2005年我曾受命負責申報省級濕地保護區(qū),聘請河北師大環(huán)資學院張義文教授,帶著他的研究生做科研報告和總體規(guī)劃,這期間張教授還請來他的一名同事,也姓張,是一個植物專家,我?guī)皆覟澈苫永镄蕾p荷花,竟發(fā)現(xiàn)在這一坑荷花里有一株野紅蓮,讓他大為興奮,告訴我,這是河北省目前見到的唯一一株野紅蓮,非常珍貴,囑我一定保護好。
李慶璽為此專門撰文《荷花坑里野紅蓮》說:“野紅蓮是紅蓮家族中最古老的一支,發(fā)端于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的黑龍江一帶。在后冰期來臨之后,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蓮屬植物由先前的10~12種降至2種,其中一種漂遷至北美洲,為美洲蓮,另一種分布在亞洲、大洋洲北部,為中國蓮,成為中國野生紅蓮的‘祖先型’。因其形態(tài)特征及遺傳性狀,從未受外界干擾發(fā)生改變,而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曾家灣荷花坑里的野紅蓮是什么時間有的沒人能說清楚,本來是高寒地帶的野生品種,何以遠涉千里在這里茁壯成長,更無文字記載。它的珍貴性不在于它的花有多漂亮、蓮子有多高的營養(yǎng)價值、根莖藕有多么難得,而在于其物種的珍稀性。”
蓮花可以說是中國人最愛好的植物之一,所以自古對于它的各部分都有名稱,這在別種植物里是沒有這樣詳細規(guī)定過的。就如《爾雅》所說:“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僅此一物即有如許名稱。據(jù)邢昺《疏》記載:“皆分別蓮莖花葉實之名,芙蕖其總名也,別名芙蓉,江東呼荷。”芙蓉今別有其物,故又加水稱蓮為水芙蓉。據(jù)晉崔豹《古今注》云:“蓮一名水芝,一名澤芝,一名水花。”蓮是典型的濕地植物,整個生長期間都離不開水,為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屬雙子葉植物綱睡蓮目蓮科。花單生于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花直徑10~20厘米,具芳香,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臺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黃色或間色等變化。葉圓形,高出水面,有具刺的長葉柄,呈盾狀生長。其地下莖的肥大部分稱藕,色白如玉,又名玉節(jié)、玉玲瓏。蓮全身是寶,《本草綱目》中記載說,蓮子、蓮衣、蓮房、蓮須、蓮子芯、荷葉、荷梗、藕節(jié)等均可藥用。中國人自古就視蓮子為珍貴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級滋補營養(yǎng)品,藕可作蔬菜食用或提取淀粉。蓮原指其果實,俗稱蓮蓬,花、果實都泛稱為蓮。根據(jù)《中國荷花品種圖志》的分類,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tǒng)。
蓮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1952年在遼寧普蘭店曾出土了1000多年前的古蓮子,仍培育萌發(fā)成植株。自公元前11世紀起,西周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始人工種植,至漢朝,在全國范圍得到廣泛傳播,每至夏末秋初,采蓮已成為一項重要農(nóng)事活動。隋唐時期栽培技藝進一步提高,許多史籍記載著各地的荷花品種。至宋朝,荷文化進一步發(fā)揚光大,周敦頤所作的《愛蓮說》在眾多詠荷作品中獨樹一幟。佛教自漢代從印度傳入我國后,蓮花就被視為崇高圣潔的象征,許多石窟壁畫上的觀音菩薩,均為站在蓮花寶座之上的形象,皆源于佛經(jīng)記載的佛祖釋迦牟尼轉(zhuǎn)世降誕前是蓮花王子,并降生于七寶蓮花之上的傳說。在我國詩詞歌賦諸多文學樣式中,有著大量的詠蓮佳句,最早的《詩經(jīng)·陳風·澤陂》里就有“彼澤之陂,有蒲與荷”的句子。
蓮花色彩艷麗,風姿高雅,令人賞心悅目,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滲透到人類的精神世界。蓮花也常作為工藝美術的造型或紋飾,到了明清兩代時,民間木板年畫常以蓮花表達人們的美好愿望,借“連(蓮)生貴子”, “連(蓮)年有余”等花語昭示吉祥。在我國繪畫藝術史上,有關荷花的精品更是不勝枚舉,在八大山人、石濤、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等藝術大師的筆下,都曾有傳世的佳作。

蓮/李克東 攝

蓮/李克東 攝
古時的人們都是擇水而居,這恰好是野生蓮花的主要分布區(qū)域,蓮子蓮藕就成了先民的食糧之一。隨著農(nóng)耕經(jīng)濟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人們生產(chǎn)勞動和對荷花生長習性、生存環(huán)境等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也逐步發(fā)展了審美意識,蓮花由野生轉(zhuǎn)入人工種植,由單純食用進入人們的精神世界,通過挖湖筑塘、堆山疊石、修橋建閣等手段,依山綴水,植蓮栽蓮,觀花賞景,尋求那種水天一色、自然和諧的景觀。改革開放以來,開發(fā)蓮花水景、建設賞花公園、打造旅游勝地,已經(jīng)成為各地挖掘自然和文化資源、豐富人民群眾生活的新方向。在曹妃甸雙龍河東西兩岸,已經(jīng)有華景生態(tài)長廊、唐王湖等開辟出數(shù)千畝池塘植藕種蓮,或進行魚藕混養(yǎng);還有四、八、十一等農(nóng)場均辟有大小不一的蓮池,有的是為了觀賞,有的經(jīng)營蓮藕;還有南堡開發(fā)區(qū)的海裕賓館、三友廣場、西苑小區(qū)等處,都有獨立的賞蓮水域,為當?shù)鼐用裉峁┝诵蓍e的好去處。
李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