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觀
  • 唐山市曹妃甸區政協文史委編
  • 1545字
  • 2021-10-29 10:05:23

野大豆的故事

“五谷”是我國對糧食作物的統稱。但“五谷”是指具體哪些品種,又會因地、因時,有很大差別。唯獨“五谷”中的“菽”,從古到今,東西南北中,毫無爭議,指的是豆類。毛澤東的名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菽”,也是泛指豆類作物。如果再進一步深究,狹義的“菽”,專指大豆。漢《春秋·考異郵》稱“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曰荅”。

大豆原產中國,由野大豆馴化而來,但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兩位近親卻分化到彼此難以相認的程度。植物特性上,野大豆為蔓生,纏繞在蘆葦等挺水植物上生長,可長到3~5米。蔓長且細,看上去很孱弱的樣子。大豆則枝繁葉茂而強壯;花序上,雖然二者花形、顏色幾無差別,但野大豆的花,明顯小一號,屬于微縮版。豆莢形狀相似,但野大豆的要小得多。特別是果實,野大豆籽粒比綠豆粒還要小。我們土話形容它“像槍沙一樣,又小又硬”。

我對野大豆的認識,算不上偶然。2005年,受命負責省級濕地保護區申報工作。2006年9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批復同意建立唐海濕地與鳥類自然保護區。在申報過程中,負責科考報告和總體規劃的河北師大張義文教授建議,濕地保護區除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外,野大豆也應作為野生植物中的保護對象。以縣農林畜牧水產局名義,編制了《河北省唐海縣野生大豆原生境保護點建設項目》,由省農業廳上報國家農業部立項。保護點位置在七場場部北側雙龍河西岸。保護點內由于護欄遮擋,沒有了牛羊的啃咬和人為的砍伐,野生大豆長勢茂盛。

野大豆古已有之,因最早生長在北方游牧區域的山戎,稱為“戎菽”。《爾雅》有“戎菽謂之荏菽”的記載,《管子》稱“山戎出荏菽,布之天下”。明代著名植物學家朱橚編纂的《救荒本草》記載最為詳細:“野大豆,生平野中,北土處處有之。莖蔓延附草本上。葉似黑豆,葉而窄小微尖。開淡粉紫花。結小角。其豆似黑豆形,極小。”可能是它莢果干時開裂種子易落,有的地方俗稱小落豆,《救荒本草》上它的名字是[豆勞]豆,至今中國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圖像庫仍在沿用這一名稱。

有不少資料介紹說,野大豆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生大豆生命力極強,與栽培的大豆相比,它的生長環境沒有極限。既然分布廣泛,為什么還要保護呢?從專業角度說,野大豆種群內存在豐富的遺傳變異,其中優秀的遺傳變異可為人類所利用。因此,加強對野大豆自然種群的保護,不僅有利于野大豆種質資源的自然保存,而且對今后野大豆種質資源的利用非常有益。地球上的每一個物種,都經過億萬年進化而來,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不可估量的價值。一個物種消失了,也就代表它所承載的基因消失。所以說,保護野生動植物意義重大。何況野大豆有很多優秀的基因,如抗蟲、抗病害、耐鹽堿等。由于野大豆和大豆是近緣種,它們之間是可以雜交的。通過雜交,可選育出抗性好的大豆新品種。

目前國際市場上,美國大豆占絕對優勢,但很少有人知道是野大豆挽救了美國的大豆產業。換句話說,今天美國大豆橫行世界,中國野大豆功不可沒。六十年代末期,美國大豆感染了花葉病,全國的大豆嚴重減產或絕收,產量從占世界總產量的80 %銳減至20%以下,取而代之的中國大豆,迅速占領了國際市場。在當時的科學技術條件下,攻克大豆花葉病的唯一辦法是通過雜交育種,引進抗病毒基因,而這種原始的抗病基因只有野大豆中有。中國作為大豆的原產地,是唯一有野大豆的國家。具體細節現在已無從考證,反正最終的結果是美國人把朝思暮想的野大豆弄到了手。有人說,是一名美國育種專家,某年秋后坐飛機到中國來,在機場見到了野大豆,順手采摘了種子,回國后,經過反復試驗,新的抗病毒大豆品種誕生了,美國迅速收復了大豆市場。

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我國疆域遼闊,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對獨有的珍稀物種不但要保護好生存環境,更要從戰略高度做好保護。

李慶璽

野大豆([豆勞]豆)/龐博 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建水县| 牡丹江市| 巴林左旗| 朝阳市| 灌南县| 拜泉县| 炎陵县| 遂川县| 武汉市| 泰安市| 专栏| 温宿县| 临漳县| 富宁县| 西华县| 衢州市| 积石山| 尼勒克县| 琼结县| 德令哈市| 五指山市| 兰西县| 新源县| 青阳县| 惠水县| 调兵山市| 大新县| 乐至县| 通州区| 奉化市| 湘阴县| 宁乡县| 大埔县| 遵义市| 奉新县| 平原县| 衡阳市| 郑州市| 九台市| 台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