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悅癥: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 (美)哈麗雅特·布萊克
- 6247字
- 2020-12-07 11:40:33
第5章 事情多到做不完
如果你像大多數取悅者一樣,你跟時間的關系就會很古怪。一方面,你的時間從來都不夠,你沒時間放松和娛樂,甚至完全沒時間做點兒私事。而另一方面,你似乎又總能擠出時間來完成任務,尤其是當那些任務牽涉他人提出的需求時。
你可能列了長長的“待做事項”清單,用來提醒自己注意那些暫時沒時間做的事情。你很少為已完成的任務稱贊自己,只知道拼命用“應該”“必須”以及完美的自我評價標準來逼迫自己。
事實上,作為一個取悅者,你的認同感、你的自尊甚至是被愛的價值,都源于你為別人做的一切。在大多數情況下,你是什么人似乎全取決于你做了什么事。
什么事都親自做
過分地把自尊跟你為別人做事聯系起來,這樣做的一個后果是無法把任務分派給別人。這種后果的危險在于,你的個人生活和工作生活都會因此產生令你疲憊的緊張甚至帶來壓力。如果你什么事都親自做,又沒有足夠的幫助和支持,那么最后你的時間和資源必然會耗盡。你會發現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為了補償這種壓力所造成的無能感,你會變本加厲地逼迫自己。
壓力不僅會危及你自己的生理和情感健康,而且還會傳染給你周圍的那些人,殃及你的家人、同事、朋友甚至每一個跟你有聯系的人。另外,壓力還會對你精心培養的“好人”品格產生扭曲、消極的影響,把你從一個討人喜歡的人,變成一個令人害怕、暴躁易怒的家伙。
你不肯把事情尤其是工作交給別人,原因可能很復雜。首先,你可能想牢牢地控制自己的工作或項目。不交給別人,你就有機會獨享成功的功勞和贊揚,這是相當大的誘惑。但是,你要記住,如果項目搞砸了,你也要承擔所有的責任。
你可能會辯解說,之所以不愿意把工作交給別人,是因為沒人能像你那樣兢兢業業地把工作做好。這或許是事實,但獨自承擔所有工作肯定會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同事或下屬希望幫你一把的時候。
如果你把工作全盤控制在自己手里,從不分派責任和義務,你就會阻止別人從工作中學習,剝奪他們發展技能和事業的機會,或者不讓他們像你一樣從工作成就中增強自尊。你不愿意真正地把工作分派給下屬,這會令他們產生怨恨和背叛之心,而你可能對此毫無準備。
不能有效地分派工作,這還會讓你身陷管理瑣事的泥潭。不管多小的事你都親自過問,這也許能讓你感到安全,甚至能緩解你的擔憂,但是這樣一來,你很可能會讓高級管理層覺得,你只是個管理者,而從來不是個領導者。
這種壞印象會在你的頭上形成眾所周知的“玻璃天花板”。盡管你可能很難承認,但如今人們的確有這樣一種認識,那就是初級管理者以及其他過分關注細節的人,不能著眼于長遠的戰略思考,而這恰恰是高級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在企業組織中,高管負責在戰略層面上思考和制訂計劃,而普通管理者負責在戰術層面上執行高管的指示。你希望自己屬于哪個群體?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能力和努力被認為是補償特質。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讓大家覺得能力高,那么人們也會認為,他不必像能力低的人那么努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個能力低的人取得了成功,人們通常就會認為他肯定付出了不同尋常的努力。
現在,請用類推的方法思考,如果一個企業管理者讓大家覺得比誰都勤奮,那么這可能會產生一些適得其反的效果。可能你不會相信,但實際的影響的確是,在觀察者的眼中,這個管理者的能力會因此打折扣,人們會認為他是為了彌補能力的不足,所以必須工作得如此勤奮。不幸的是,如果這個管理者是女性,那么這種傾向會尤其強烈。你認為勤奮工作是成功和晉升的保證?那你就錯了。
所有工作都自己做,這還會造成另一個錯覺。正是因為這個錯覺,當很多中層管理者和副總裁的職位在合并中被撤銷,或者用當代的公司語言來說,當他們的“職能被外包了”時,他們會感到驚愕,不敢相信那是真的。這個錯覺就是,如果你靠勤奮和努力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那么對你來說,晉升和職位安全就有了保障。這是一個危險的、完全錯誤的信念。
在任何商業環境中,允許誰(包括CEO)變得必不可少都意味著糟糕的管理。事實上,那就等于是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然后等著它爆發,就像下面的案例中那樣。
凱是特殊項目經理,在一家規模不大但很成功的公關公司工作。她的職責是為客戶策劃和協調所有特殊活動。
凱對老板非常忠心,工作更是勤奮。老板在10年前雇用了42歲的凱,當時她的丈夫剛剛過世沒幾個月,因此她非常感激自己的老板。“在我需要從痛苦和憂傷中走出來時,我的老板給了我一個真正的機會,”凱說,“在我丈夫去世的時候,我根本不需要為了賺錢而工作;但是,這份工作讓我找到了活著的價值和意義。”
不管什么工作,只要她認為“重要”,她就不肯交給別人去做,盡管她手下有兩個全職助理。凱認為,項目的每一個細節都對結果至關重要。因為凱不愿意放棄對手上任何工作的掌控,所以她只能事必躬親,除了那些最單調或最瑣碎的雜活兒,比如裝請柬、粘信封、把包裹或郵件送去收發室等。
“這樣,”凱為自己辯解說,“如果出了什么嚴重的差錯,我就怪不到別人了。”
但是凱的兩個助理覺得他們被貶低了,他們的職業發展受到了阻撓。他們跟管理層抱怨說,他們看不出凱派給他們的那些雜活兒有什么意義。他們提醒老板,公司聘用他們,是想讓他們學習特殊項目的運作,而不是為了讓凱把他們變成“表面風光的職員、雜役和奴才”。
總的來說,凱性情溫和,令人愉快——除非她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每有特殊項目來臨時,凱都會把自己以及公司的其他員工扔進高壓鍋里。
在這期間,凱幾乎是沒日沒夜地工作,再三地檢查每一個細節。整個公司的員工都難逃脫這種緊張氣氛的影響。因為凱在壓力之下性情大變,所以其他員工背地里都叫她“炮筒子”或“女巫”。如果出了什么差錯,她會沖著自動售貨機尖叫,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大哭,高聲咒罵,說粗話,厲聲地下命令,甚至怪罪那兩個助理,盡管她說過,如果出了差錯,她只會怪自己。曾經有四次,凱當場就把助理罵跑了,結果隨著特殊活動日益臨近,她把自己弄得更加疲憊不堪。
活動開幕之后,凱會為自己的“惡劣行為”感到懊悔。她會買來鮮花或其他禮物,送給同事和助理以示歉意。她乞求他們的諒解和寬恕,承諾自己下次“一定會保持冷靜”。但是,這一切還是會反復重演。
公司的總裁從來沒有處罰過凱。他會替她向員工道歉,為她的不當行為找借口,同時也會提醒大家,“沒有人能像凱一樣盡職盡責”。
凱負責的活動一般都非常成功,贏得了客戶以及地產和商業媒體的贊揚。因為凱有能力讓客戶滿意,所以過去老板一直愿意容忍她在壓力之下的夸張行為。他認為,沒有人能取代凱,所以哪怕凱的崩潰行為會把其他員工逼走,會令士氣一落千丈,留下她也是值得的。
然而現在,容忍的代價可能已經變得太高了。凱的6個現任和前任助理都對公司提起了訴訟,其中一條訴訟理由就是,凱對他們的“虐待”以及管理層對凱的“優待”,構成了對他們的騷擾和歧視。
凱感到不幸、內疚和沮喪。公司讓她無限期休假,直到她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回去。在凱休假期間,公司把特殊活動的策劃外包給了另一家公司。讓凱感到驚慌和傷心的是,老板現在已經發現,凱也許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事實上,誰都不是。
你靠做得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嗎
你的身份認同和自我價值取決于你為別人做了多少嗎?你認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嗎?請完成下面的測驗,找出答案。閱讀測驗的每項陳述,確定它們是否符合你的情況。如果陳述符合或基本符合,就選擇“符合”;如果陳述不符合或者基本不符合,就選擇“不符合”。
測驗:你的價值取決于你做了多少嗎?
1.我相信我的價值取決于我為別人做了什么。 符合/不符合
2.為了真正值得別人喜愛,我必須奉獻自己,為他們做事。 符合/不符合
3.我常常會覺得自己實在是分身乏術。 符合/不符合
4.我覺得我需要讓別人滿意,從而向他們證明我自己。 符合/不符合
5.要是我不能為別人做事,或者不能讓他們滿意,那我會覺得自己很沒用。 符合/不符合
6.我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源于我為別人做了多少。 符合/不符合
7.要是我不隨時向周圍的人奉獻自己,我就會認為自己是個自私的家伙。符合/不符合
8.我認為我必須替別人做事,討好他們,這樣才能贏得他們的喜愛。 符合/不符合
9.我相信,如果我不能為別人做事,那么他們就會質疑我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符合/不符合
10.盡管我一直盡最大努力取悅別人,可我還是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 符合/不符合
11.我很少把任務分派給別人。 符合/不符合
12.盡管我相信自己基本上是個好人,但我還是會覺得,我必須每天都替別人做事以證明自己。 符合/不符合
13.我相信,朋友們之所以喜歡我,是因為我為他們做了很多事。符合/不符合
14.我努力不讓疲憊阻止我盡力為別人做事。 符合/不符合
15.這么多人對我提出要求,這有時會讓我感到憤憤不平,但我絕不會把自己的消極情感表現出來。 符合/不符合
打分和解釋
數數你選擇“符合”的個數,那就是你的總分。請參照下面給出的分數范圍對你的總分做出解釋:
·總分在8~15分:你的身份認同和自尊嚴重依賴于你為他人做事的能力。這種心態會導致令人疲憊的緊張和壓力,因而危及你的健康。
·總分在4~7分:你可能仍然處在危險的心理地帶;如果你的自尊受到打擊,你可能就會驅使自己為別人做更多的事,以求贏回你覺得失去了的東西。你要小心。
·總分在0~3分:你做得很好,沒有高估自己對別人的不可或缺性。這是一個優點,你應該在康復過程中把它發揚光大。
只工作,不娛樂
當你把自我價值跟你為別人做了什么等同起來時,你就很可能會變成那種“只工作,不娛樂”的人。你似乎總是有時間迎合他人的需求和要求,卻總是沒時間關心和照顧一下自己。
過分重視成績和工作效率,這會讓你輕視娛樂和放松的價值。
你甚至相信,娛樂一下,小憩一會兒,或者悠閑地散散步,這些都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這么想對你是不利的,因為娛樂和放松不僅有益于你的身體健康,而且也是保持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質量所必需的。
盡管如此,你可能還是會推遲、拖延放松和娛樂活動的時間,直到你完成了所有你認為必須完成的工作。這一原則的問題在于,你認為必須完成的工作幾乎永遠也做不完,因此,你很少能為自己抽出或擠出時間。
或者,即使你真的為自己抽出了一點兒時間,你可能也已經把本應幫你減輕壓力的活動,變成了強制性的義務,反而會給你造成更大的壓力。鍛煉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鍛煉是不是也已經變成了“待做事項”,為了避免讓自己感到內疚,你必須要完成它?如果是這樣,那么鍛煉能給你的好處,很可能會比你想象的少得多。你可能在強壯肌肉,消耗脂肪或卡路里,但是就因為你把鍛煉跟義務、壓力和內疚聯系了起來,所以你同時也在抵消鍛煉的放松價值,而那也許是有規律的鍛煉能帶給人們的最重要的回報。
你對自己無疑會比對別人更嚴格。例如,大多數取悅者很少會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你可能不愿意贊美自己,或者不肯對自己感到滿意,以免你會變得自滿。你可能擔心,如果沒有了不滿足的“優勢”,你的工作表現就更會遠遠不及你心中的高標準了。
你可能還相信,對自己“嚴格”,不給自己娛樂和放松,這會讓你在別人眼中顯得更值得尊重。然而更有可能的是,你只會讓別人覺得你很不快樂,甚至有點兒悲慘。
你對自己嚴格的一種表現,可能是忽視身體發出的信號,該休息時不休息。因為你善于取悅別人,所以你會關心和照顧另一個跟你訴說身體不適的人,但是在這同時,你很可能會誤解或徹底忽視自己的身體發出的類似信息。
如果你是那個身體不適的人,那么為了繼續替別人做事,你很可能會試著把那些癥狀當作弱點或缺點來克服。事實上,對有些取悅者來說,當病情加重使得他們無法正常工作時,哪怕只耽誤幾天時間,他們也會變得非常沮喪和焦慮。
如果你的自尊跟你為別人做了什么聯系得過于緊密,那么當你生病和需要照顧時,你就會覺得自己很沒用,是累贅,可有可無,并因此感到內疚。反過來,這些于己不利的消極思想只會加重你的病情,延誤你的康復。
揣摩心思的陷阱
當你生活中的其他人似乎不知道該怎樣像你照顧他們那樣照顧你時,你可能會感到怨恨和失望。如果你懷有這樣的情感,那么你多半也會固執地相信,你應該不用告訴別人你需要什么,不用教他們怎樣最恰當地關心你。他們就應該知道。
馬西婭和彼得結婚三年了。三年來,馬西婭一直努力讓丈夫高興,這讓她感到自豪。然而當她發現,如果她不說,彼得似乎就不知道她想要什么,不懂究竟該怎樣回報她時,她開始心生怨恨了。事實上,馬西婭甚至把這當成了愛的試金石。
“我煮彼得愛吃的晚餐,睡前給他按摩后背,而在星期天的早上,我會把早餐和報紙一起給他送到床邊,”馬西婭自豪地說,“而且,請別誤解了我的意思,我愛照顧他,那讓我感到很幸福,甚至比他還幸福!”
然而,婚后沒幾個月,馬西婭就注意到,彼得弄不明白她究竟想要什么。因此,她感到很失望。另外,想到自己居然有丈夫無法滿足的需求,這又讓她感到很內疚。而且,她還錯誤地相信,如果夫妻兩人真的想讓彼此開心,那么誰都不必告訴對方自己想要和需要什么。
例如,讓馬西婭感到苦惱的是,不管她用什么方式向彼得表達愛意,彼得似乎總是會把那理解為性愛的暗示。
“你知道,有時候我只是想跟他擁抱一下,”她解釋說。“但是,彼得卻以為,如果我顯得深情洋溢,那就是想和他親熱。有時我的確想,但是大多數時候,我根本沒有這種想法。我覺得,即使我不明說,他也應該能分辨出來。”
馬西婭拒絕跟彼得談論性與愛的問題。
“我想不明白,為什么非得我告訴他我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為什么他不能像我一樣,自己努力弄清楚?如果他真的跟我的需求合拍兒,他就會知道我想要什么,并恰當地滿足我。”馬西婭憤怒地說。
夫妻倆最終接受了心理治療,因為馬西婭已經變得抑郁和沮喪了。起初,盡管已在接受治療,但馬西婭還是不肯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彼得。她堅持認為,她心目中的“完美婚姻”應該是,夫妻雙方根本不必告訴對方自己需要什么,因為雙方“就是會知道”。
然而,一旦他們開始坦誠地討論雙方的關系,馬西婭就認識到了,彼得其實并不喜歡她為他做的某些事情。
“我不想告訴她我不喜歡她燒的一些菜,或者她為我做的一些事,我怕那會傷感情,”彼得解釋說,“我知道她很為‘了解’我而自豪,更為了解并能恰當地滿足我的需求而感到驕傲。而且,她還很善良。但是,她也不是沒有錯的時候。”
馬西婭和彼得在治療中認識到,在最和諧的兩性關系中,雙方會讓對方知道,怎樣才能最恰當地給予愛和接受愛。令人滿足的、成功的婚姻,其標志不是揣摩心思,而是相互溝通。
馬西婭不理智、不現實地相信,如果彼得愛她,那他就能讀懂她的想法。這讓她設下了很多心理陷阱,并把自己和丈夫都困在了里面。當丈夫未能滿足馬西婭的期望時,她會感到憤怒和傷心,而當她只想著隱含的原則,堅信丈夫任何時候都應該知道她需要什么時,她就給自己的憤怒和傷心找到了“正當理由”。
現在,馬西婭和彼得是更加幸福美滿的一對兒。因為他們溝通彼此的需求,所以兩人都覺得,在讓對方感到幸福和滿足這方面,他們比過去成功多了。
態度調整:事情多到做不完
相信你是不可或缺的,你的身份認同感和自尊取決于你為別人做了多少,這會讓你陷入取悅于人的老套路中。要允許自己把任務分派給別人,提高工作效率;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要求和需求,不要害怕會遭到反對或懲罰。這樣一來,你就給取悅癥打開了出口,開始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請用下面的糾正陳述來對抗“你是什么人全在于你做了什么事”的錯誤思想:
·對你來說,有效地分派任務要比全盤掌控或者獨享功勞(獨擔責任)更重要。
·不分派工作,不要求幫助,不對別人說“不”,你這就是在自找苦吃,盼著自己被壓力和緊張壓垮。
·如果你花點兒時間去娛樂、放松、做些愉悅的事,那么你完成的工作以及你為別人做的每一件事的質量都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