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鑰匙
老子發現了道德的鑰匙,也是道德的核心規律,就是道德的因果。老子發現了讓道德失效的根本原因,也從社會生活中找到了以下四種典型情形,來給我們闡釋這個特殊的因果。
第一,“大道廢,有仁義”。為何現實中仁義講得多,也被破壞得多呢?原來根源在于人們脫離了大道所談的仁義,變成了虛情假意。看來大道廢是因,強調仁義是果。
第二,“智慧出,有大偽”。為何現實中虛偽的人和行為那樣普遍呢?原來脫離大道而生出來的不是什么智慧,而是心機。正所謂“嗜欲深者天機淺”。看來,離開大道的自以為是是因,虛偽狡詐是果。
第三,“六親不和,有孝慈”。大人們不懂事,把人間關系搞得亂七八糟,才會要求兒女孝順。若是大人們沒搞亂,孩子的孝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正所謂父慈子孝,這是孝慈的因果。種好了因,還需要刻意強調果嗎?看來“六親不和”是因,強調孝慈是果,也是強求的無因之果。
第四,“國家昏亂,有忠臣”。歷史上的忠臣大都出在亂世,和平年代好像顯不出那樣的忠良之士。原來,亂世是因,忠臣是果。
關鍵是,這“因”錯了,“果”還能正確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子決定著果實,這是農業種植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