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其成講易經(jīng)
- 張其成
- 10995字
- 2020-12-11 18:17:40
一 乾卦——自強(qiáng)不息,龍馬精神
《易經(jīng)》的卦爻辭傳說是周文王或者周公寫的,距今三千年了。很多人讀到乾卦的卦爻辭會說,這不就是金庸的小說《射雕英雄傳》里面的降龍十八掌嗎!洪七公教給郭靖的降龍十八掌里面就有“潛龍勿用”“亢龍有悔”“見龍?jiān)谔铩钡取F鋵?shí),是金庸老先生按照《易經(jīng)·乾卦》來編的降龍十八掌。
首先,“乾”字表示這個卦的名稱叫作乾卦。其次,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這幾個詞是指爻的名稱,因?yàn)槊恳回扯际莾蓚€基本符號之一,或者是陰爻,或者是陽爻。陽爻叫作九,陰爻叫作六。大家以后看到六十四卦當(dāng)中的爻辭有九的,肯定是陽爻,有六的,肯定是陰爻。
乾卦六根爻都是陽爻,那就是九九九、九九九。雖然都是陽爻,但是它們的位置是不同的,從下往上一共六個位置。數(shù)的時候一定是從下往上數(shù),這表明事物的規(guī)律是從下往上長,我們地球上的生物也都是從下往上長的。
第一個位置不叫一,叫初。初就是開始,是最下面的位置。第二到第五個位置,由下往上叫二、三、四、五。第六個位置也不叫六,叫上。這樣就比較清楚了,第一根爻是陽爻,叫初九;最上面一根爻也是陽爻,叫上九。中間四根陽爻從下往上是不是叫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呢?不是,把它倒過來,叫九二、九三、九四、九五。
如果是坤卦,它六根爻都是陰爻,也很簡單,從下往上就是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乾,元亨利貞。
我們先來看一看乾卦的卦辭。很簡單,四個字“元亨利貞”。“元”就是頭,“亨”就是亨通、通暢,“利”就是有利的,“貞”原意是指你問的問題。事情一開頭就通暢,有利于你問的問題。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jiān)谔铮姶笕恕?/p>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jiān)谔欤姶笕恕?/p>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我們一根一根爻來看乾卦的爻辭。
如果你處在第一個時空點(diǎn)、第一個時位,“潛龍勿用”這個龍要潛伏在水里,不要亂動。
到了第二個時空點(diǎn)叫“見龍?jiān)谔铮姶笕恕薄!耙姟本褪恰艾F(xiàn)”,這個時候龍可以浮現(xiàn)出水面了。浮出水面在哪里呢?在田野。“利見大人”,對大人來說是有利的。“利見大人”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有利于出現(xiàn)一個大人;第二種解釋“見”字作“于”字講,就是有利于做一個大人。
到第三爻,也就是九三的時候,君子要整天前進(jìn)又前進(jìn)。“乾乾”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前進(jìn),也就是要前進(jìn)兩步,因?yàn)榈谌城斑M(jìn)一步的話是第四爻,第四爻還是不好的,再前進(jìn)一步到第五爻——九五至尊——是最好的;第二種解釋是要剛健又剛健,這個“乾”字當(dāng)“健”字講,也就是要付出比平常多一倍的努力。“夕惕若,厲無咎”,現(xiàn)在有的斷句是“夕惕若厲,無咎”,但我認(rèn)為是“夕惕若,厲無咎”,也就是到傍晚要警惕。“若”意思是樣子,你要警惕、要反思、要反省。“厲”是危險,因?yàn)榈谌炒蠖辔kU;“咎”是災(zāi)禍。“厲無咎”,雖然危險,但沒有災(zāi)禍。
古漢語的“或”當(dāng)“有的”講,表示有的時候、有的地方、有的人、有的事,這里作“有的時候”講。這條龍可以“躍在淵”,什么意思?現(xiàn)在解釋《易經(jīng)》的書很多,絕大部分都是這么解釋的:有的時候,龍可以在深淵里面跳躍。這條龍沒事在深淵里面蹦來蹦去干嗎?所以,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學(xué)古漢語要學(xué)古文字,“或躍在淵”的“在”不是“在哪里”的“在”,而是“從”的意思。這句話連起來就是:有的時候,龍可以從深淵里面躍出來,它就沒有災(zāi)禍。你看這個卦多了不起,“躍”這個動詞表明一種速度,這種速度也表明一種高度。
第二個時空點(diǎn)的“見龍?jiān)谔铩保俣嚷‖F(xiàn)一下,所以達(dá)到的高度就低,達(dá)到田野。第四爻的“躍”肯定比第二爻的“見”快,所以達(dá)到的高度一定高于田野;但是它沒有后面第五爻“飛龍?jiān)谔臁钡摹帮w”快,所以肯定不如“飛”那么高。“飛”是最快的,達(dá)到的高度最高,那就是天上。第四爻“躍”是從深淵里面躍出來,一定要注意它是躍在高于田、低于天的地方,就是半空中。
龍?jiān)谶@個時候可以飛到天上。第二爻和第五爻都有“利見大人”,第五爻的“利見大人”同樣也有兩種意思:一是有利于出現(xiàn)一個大人,一是有利于做一個大人。那言外之意是什么?利不見小人!雖然這個時候非常好,但是要做個小人照樣不利。
那我問問大家,你們想一想第二爻的“利見大人”和第五爻的“利見大人”有沒有區(qū)別?有區(qū)別,第二爻的“利見大人”指有利于出現(xiàn)一個大人,偏于講別人;而第五爻的“利見大人”偏于講自己,就是自己要做一個大人。
這條龍飛得太過了,就要反悔、后悔。因?yàn)榈谖遑骋呀?jīng)是最好的,不是說越往上就越好,而是不能再高了。如果此時反悔、后悔了,那就吉了。
這六根爻都講完了,但是乾卦多出了一條:“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用九”就是通觀這六根陽爻,會出現(xiàn)群龍無首、大吉大利的局面。大家可能就不明白了,“群龍無首”不是形容沒有一個領(lǐng)導(dǎo),一片混亂的局面嗎,怎么還大吉大利呢?這就是《易經(jīng)》非常偉大的地方,只有出現(xiàn)群龍無首了才大吉大利,你看前面六根陽爻都沒有一個“吉”字,到這里卻出現(xiàn)了“吉”。對于人類社會來說,“群龍無首,大吉大利”就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沒有等級、一片大吉大利的社會。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我們已經(jīng)學(xué)了《易經(jīng)》的第一卦——乾卦。我們知道乾卦的卦辭和爻辭其實(shí)很少,一共才六十七個字。它有一條卦辭,七條爻辭。在爻辭里面,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個字應(yīng)該就是“龍”,七條爻辭里面有五條直接說到了“龍”。除了龍,乾卦還表示什么呢?《說卦傳》里面說,乾卦還表示馬,“乾為馬”。《說卦傳》說它是老馬、瘠馬、駁馬。所以乾卦為龍,乾卦為馬,就是龍馬,這種龍馬精神就成了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
龍馬精神是剛強(qiáng)的、向上的。龍騰云駕霧,是向上的;馬也是剛健的,跑起來非常快,自強(qiáng)不息、剛健堅(jiān)毅、勇往直前、百折不撓、與時俱進(jìn)、變異創(chuàng)新,這就是一種龍馬精神。這種精神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并且是唯一延續(xù)到今天而沒有中斷的文明。
龍馬精神是怎么傳承下來的呢?又是誰賦予了乾卦這種龍馬精神,或者把它解讀出來的呢?這里我們得感謝一個人,那就是孔子。孔子在《易傳》里面明確提出了乾卦就是“龍馬”:為龍,為馬。孔子作的《易傳》一共有七種十篇。為什么七種有十篇呢?因?yàn)槠叻N里面有三種分為上篇和下篇,加起來就是十篇。這十篇也叫作十翼。
這七種里面,有三種是隨文解釋的,分別是《彖傳》《象傳》《文言傳》,有四種是獨(dú)立成篇的,分別是《系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這三種隨文解釋的傳文里面,第一種叫《彖傳》,這個“彖”是判斷的意思,但是《彖傳》只對卦辭進(jìn)行判斷、解釋,不解釋爻辭。乾卦的卦辭是“元亨利貞”,《彖傳》就解釋這四個字。
“大哉乾元”,這一句解釋“元”,偉大啊乾卦這個“元”;“萬物資始”,萬事萬物是靠它開始的,“資”就是依靠的意思,“資”后面省略了一個賓語“乾元”,也就是說萬事萬物是靠乾這個“元”而開始的;“乃統(tǒng)天”,所以它可以統(tǒng)領(lǐng)天道。原來那個卦辭就是“元亨利貞”,“元亨”的字面意思是一開頭就亨通,是指這件事的開頭。可是孔子把它看成是萬事萬物的本源,這個“元”已經(jīng)變成哲學(xué)本體、本源了,就是萬事萬物都靠這個乾元,也就是靠天開始的。天是第一位的,這是哲學(xué)的一個本體論,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一個詞——“初心”。所以,我認(rèn)為整部《易經(jīng)》的第一個字“元”是提醒我們要回歸本源、初心。所以抓住了這個“元”,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這才是最重要的。萬事萬物就是因?yàn)橛辛诉@個“元”才有了“始”——開始。
這個“始”非常重要,我們將會在坤卦里面對比來看。坤卦也說了“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乾元”主始,“坤元”主生。“始”,字面的意思就是開始,那這個“始”為什么是女字旁?《說文解字》解釋“始”:“女之初也。”就是女人剛生下來,叫作始,就是童女、少女。童女不能生孩子,所以乾卦不能直接生出萬物,它還只是一個開始,到了坤卦才開始生出萬物,這個關(guān)系非常有意思,在講坤卦的時候再對比講解。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這句話一般字面的解釋是什么呢?“云行雨施”,乾卦代表天,天道就是萬事萬物的開始,就是萬事萬物的本源,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違背天道。天上有云,云密集了之后,就要下雨,雨下到地上,萬事萬物就流動成形了,就滋潤著萬物;“品物流形”,“品”的意思就是“類”,“品物”就是眾多的事物,各類事物流動成形了就有了形體。我認(rèn)為這種解釋是有問題的,乾卦代表天、陽氣、男人,但是男人自己不能生孩子,女人當(dāng)然也不能自己生孩子。男人和女人要“云行雨施”才能生孩子,“品物”才能“流形”。易學(xué)開創(chuàng)了陰陽要交合的觀念,《易經(jīng)·系辭傳》有一句十六字的總論:“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這就是說,光是乾卦、天,還不能產(chǎn)生萬事萬物,必須要陰陽、天地交合才能產(chǎn)生萬事萬物,因?yàn)椤蔼?dú)陽不生,孤陰不長”,只有陰陽交合了,才能產(chǎn)生萬事萬物。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和合思想,也是中國文化的特點(diǎn)。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日”和“月”兩個字,左右結(jié)構(gòu)就是明,上下結(jié)構(gòu)就是易。太陽和月亮是怎么運(yùn)行的呢?都是“終始”——終而復(fù)始,也就是周而復(fù)始。每一天太陽都要東升西降,這個過程是周而復(fù)始的。一個月當(dāng)中月亮有陰晴圓缺,一年有春夏秋冬,都是周而復(fù)始的,這個規(guī)律其實(shí)就是天道規(guī)律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要注意無論什么時候,太陽和月亮、萬事萬物的周期性運(yùn)動都按照“六位時成”運(yùn)行:“位”就是空間,“時”就是時間,就是按照六個空間、六個時間、六個階段運(yùn)行的,這個規(guī)律特別重要。
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表明,你要找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只要通過六個人就可以找到。這個理論叫六度空間理論,這和《易經(jīng)》“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的理論一致:六個時空點(diǎn)中每一個時空點(diǎn)都要乘六龍,然后“御天”,這就是駕馭天道,就是要符合天道規(guī)律。
一個卦分六根爻,就是六個時間、六個空間。“六龍”不是指六條龍,而是指一條龍?jiān)诹鶄€不同的時空點(diǎn)里面的六種不同的做法、行為。符合這個時空點(diǎn)的規(guī)律,就是符合天道,就能駕馭天道了。比如在第一個時空點(diǎn)就應(yīng)該“潛”,在第四個時空點(diǎn)才可以“躍”。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這句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這個詞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基本精神。我們先來具體分析一下。“乾道變化”,就是天道的變化;“各正性命”的“正”其實(shí)就是解釋“元亨利貞”的“貞”,它把“貞”解釋為“正”,要守正道。“各正性命”就是如果按照乾道的變化規(guī)律來做,它可以使你的“性”和“命”都得到端正,都走正道。
“保合太和,乃利貞。”“元亨利貞”,怎么才能有利?怎么才能走正道?四個字:保合太和。只有太和了,才能生生不息。“保合太和”可以組成幾個和啊?以最后這個“和”為準(zhǔn),能組成三個和:太和、合和、保和,再加上《易經(jīng)》推崇的中和,一共是四個和。
說到這里,大家都想到了故宮吧。故宮開四個門,這四個門就是文王八卦的四正卦。故宮的中軸線有六座建筑,就是《易經(jīng)》的六根爻,“六位時成”,六個空間,六個時間。一個六爻的六十四卦可以拆成兩個八卦,所以這六個建筑又分成兩大部分,叫前三殿、后三宮。前面是辦公區(qū),后面是生活區(qū)。
前三殿就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就取自“保合太和,乃利貞”。后面三宮:第一座乾清宮是乾卦,第三座坤寧宮是坤卦。因?yàn)榍允腔实郏へ允腔屎螅员緛碓O(shè)計(jì)時乾清宮是皇帝住,坤寧宮是皇后住。中間那座叫“交泰殿”,是泰卦,指乾坤的交合,取自于《易經(jīng)·彖傳》的“保合太和,乃利貞”。
這里的四個和——太和、合和、保和、中和——里最重要的就是“太和”,就是圓滿和諧的最終目標(biāo)、最高境界。所以在前三殿里面,最主要的殿就是太和殿。那怎么實(shí)現(xiàn)這種境界、終極目標(biāo)呢?前面的三個和——中和、保和、合和——是實(shí)現(xiàn)“太和”這個終極目標(biāo)的手段和方法,也可以叫途徑。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這個精神里面我認(rèn)為主要的一個字就是“和”,還有一個字就是“中”,“中和”是最基本的精神。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這個“首”毫無疑問是解釋“元亨利貞”的“元”。抓住了這個“元”,就抓住了事物的本體,抓住了我們的初心、本性,就可以產(chǎn)生萬事萬物。“庶物”的“庶”就是眾多的意思,什么樣的東西都可以產(chǎn)生出來,前提是要抓住這個根本,抓住這個“首”。“萬國咸寧”,“咸”是都的意思,“萬國”都安寧,就能產(chǎn)生出萬事萬物,包括財物。要是掌握了這個“元”——天道、根本、萬事萬物的初心、人的本性本心,你就可以發(fā)財。“庶物”當(dāng)然不僅僅是財物,而是所有的事物,包括精神的和物質(zhì)的。用這個原則來治理國家,萬國都能安寧。不僅治理國家是這樣,管理企業(yè)、家庭、事業(yè)、行業(yè)等也一樣,都能得到安寧,都能夠大治。這就是《彖傳》給“元亨利貞”這個卦辭的解釋。
我們總結(jié)一下,《彖傳》的解釋一下就把乾卦的卦辭升華了。“元”,是萬事萬物的本源;“亨”,就是要按照六個時空點(diǎn)的六種不同的做法去做,才能亨通;“利貞”,就是只有保和、太和,才能利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初九)《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九二)《象》曰:見龍?jiān)谔铮率┢找病?/p>
(九三)《象》曰:終日乾乾,反復(fù)道也。
(九四)《象》曰:或躍在淵,進(jìn)無咎也。
(九五)《象》曰:飛龍?jiān)谔欤笕嗽煲病?/p>
(上九)《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孔子對《易經(jīng)》卦爻辭的七種隨文解釋里,第一種叫《彖傳》,只解釋卦辭,不解釋爻辭;第二種叫《象傳》,既解釋卦辭,又解釋爻辭。解釋卦辭的叫作《大象傳》,解釋爻辭的叫作《小象傳》。《象傳》的“象”,簡單理解就是形象,也就是從形象上解釋卦爻辭。比如,乾卦的《象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坤卦的《象傳》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象傳》說乾卦的形象像天一樣,天的運(yùn)行是剛健的,所以君子要“以自強(qiáng)不息”,“以”就是“按照”,君子要按照天道來自強(qiáng)不息。這句話說明了《大象傳》的體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從客觀上來分析、解釋卦的形象,比如乾卦就像天;第二部分,君子要按照什么來做,多數(shù)時候會說“君子以……”,有時也說“大人以……”,或“先王以……”,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彖傳》側(cè)重于對天地萬物規(guī)律的客觀認(rèn)知、把握,《象傳》則側(cè)重于對天地萬物主觀上的情感把握,并且把它化為一種行為規(guī)范,所以大部分《象傳》都出現(xiàn)了“君子”。《易經(jīng)》給我們樹立了君子人格,六十四卦的《大象傳》就是六十四條君子的行為規(guī)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這句話里最關(guān)鍵的一個字是“自”,一定要自強(qiáng),別人讓你強(qiáng),是不能永遠(yuǎn)強(qiáng)下去的。天就是自己在運(yùn)行,所以只有自己讓自己強(qiáng),才能強(qiáng)。怎樣才能自己強(qiáng)呢?用西方心理學(xué)的理論,就是潛意識要強(qiáng),比如冰山理論:浮在水面上的冰只是冰山一角,就是意識,占5%;大部分的冰都在水面下,也就是潛意識,占95%。怎樣才能做到潛意識強(qiáng)?先說一個西方心理學(xué)的方法:一比五十。也就是一個意識符號重復(fù)五十遍,就變成潛意識了。但是要注意,進(jìn)入潛意識的意識符號,是不能帶否定詞的,像“否”“不”“別”這種都不行。
《易經(jīng)》里也有開發(fā)潛意識的方法。乾卦第一條爻辭“潛龍勿用”,“潛龍”不是單指潛伏的那條龍,而是指這一類事物,潛意識就好比是潛龍,“勿用”就是不要亂動,要靜。不論儒家、道家,還是中國化的佛家,獲得智慧的時候都要求“靜”。《大學(xué)》里說止、定、靜、安、慮、得:“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道德經(jīng)》里也說“致虛極,守靜篤”,要靜到極點(diǎn)才能獲得智慧,靜能生慧。佛家也說戒、定、慧,戒就是五戒,定就是心靈的虛靜,在禪定的情況下才能開般若智慧。但是無論如何都要符合天道,因?yàn)樘斓倪\(yùn)行本來就是剛健的,所以人也應(yīng)該模仿天道來做,這就形成了中華民族自強(qiáng)不息的精神,也就是龍馬精神。龍、馬都是形象。龍是一種意象:龍的頭是駱駝頭,眼睛是兔眼,角是鹿角,頸是蛇頸,腹是蜃腹,鱗是魚鱗,爪是鷹爪,掌是虎掌,耳朵是牛耳,尾巴是馬尾。龍的形象反映了中華文化是多元統(tǒng)一的文化,正是這種和諧的組合才能使龍可以騰云駕霧,上至天空,下至海底;馬是一種實(shí)象,跟牛相比,馬跑得快,是剛健、孔武有力、剛毅的體現(xiàn),也就是天道的體現(xiàn)。
《小象傳》解釋了六根爻的爻象。第一根爻:“潛龍勿用,陽在下也。”陽氣在下面,就不要亂動。第二根爻:“見龍?jiān)谔铮率┢找病!饼堅(jiān)谔镆埃镆笆菑V闊的,所以君子要品德寬廣,普施大眾。第三根爻:“終日乾乾,反復(fù)道也。”要奮進(jìn)又奮進(jìn),在這個時空點(diǎn)上要反反復(fù)復(fù),奮發(fā)有為。第四根爻:“或躍在淵,進(jìn)無咎也。”前進(jìn)一步,到第五個時空點(diǎn)——九五至尊——就沒有災(zāi)禍。第五根爻:“飛龍?jiān)谔欤笕嗽煲病!薄霸臁笔亲咧裕褪恰斑_(dá)到”的意思,就是達(dá)到“大人”的境界了。第六根爻:“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盈”是太滿了,就不可能長久,所以要“有悔”,要倒過來走。最后多出來的這條《小象傳》,也就是解釋用九的:“天德不可為首也。”就是按照天道來說,是不會有首尾之分的,因?yàn)樘斓朗枪降模瑳]有等級、高低、尊卑之分,所以群龍無首,大吉大利。
《大象傳》是對卦象的解釋,整部《易經(jīng)》一共六十四條。《小象傳》是對爻象的解釋,整部《易經(jīng)》一共三百八十六條。因?yàn)榱呢裕控粤常踩侔耸臈l,但是乾卦和坤卦各多出一條爻辭(用九和用六),所以一共是三百八十六條。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易傳》中對乾卦和坤卦的隨文解釋,除了《彖傳》和《象傳》,還有《文言傳》。《文言傳》是《易傳》中最后產(chǎn)生的,不僅解釋了乾卦和坤卦的卦爻辭,而且還解釋了乾卦和坤卦的《彖傳》和《象傳》。但《文言傳》只有乾卦和坤卦有,其他六十二卦都沒有。小時候我父親給我出了一個對子,讓我對下聯(lián),上聯(lián)是:《易經(jīng)》六四卦,唯乾坤中有《文言》。后來我在給中成書院我的弟子班講課的時候,就給他們出了這個上聯(lián),對出來下聯(lián)才可以結(jié)業(yè),很多人絞盡腦汁也對不出來。大家先思考一下,我到本篇最后再公布答案。
乾卦的《文言傳》對乾卦進(jìn)行了四次解釋,說明乾卦非常重要,我們先看第一次。
這里對卦辭的“元”“亨”“利”“貞”進(jìn)行了解釋,前面《彖傳》的解釋是“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就是說這個“元”是萬事萬物的本源,跟《文言傳》是不一樣的。這里說“元者,善之長也”,意思是“元”是眾善之首,各種善德里最大的善就是“仁”,所以“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仁”是第一位的,它最基本的意思就是“愛”。“仁”字左邊一個單人旁右邊一個“二”,表示人與人之間要有“愛”。1993年湖北荊門出土的簡書里,“仁”的寫法是上面一個“身”,下面一個“心”,表示愛要從心里發(fā)出,然后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所以“元”就是要有一顆仁心、一顆善心。“亨者,嘉之會也”,“亨”就是亨通,“嘉”就是美好,亨通就是有美好的東西會合,美好的東西會合是什么呢?后面又說“嘉會足以合禮”,也就是符合禮儀的東西才是美好的,想亨通必須符合禮儀。“利者,義之和也”,“利”就是“有利”,財物也算一種利,要發(fā)財就必須符合“義”。“義”就是正義、道義,也就是正確的主張、觀點(diǎn)或行為。《論語》里說“大人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將“義”和“利”對立了,追求“義”(道義、正義)的是大人,追求“利”(禮儀、財富)的是小人,而《易傳》中孔子則將“義”和“利”統(tǒng)一起來了,這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是符合道義地追求利,也是大人。“貞者,事之干也”,“貞”的原義是“問”,這里孔子則將“貞”解釋為“正”,是建功立業(yè)的主干和根本,“正”就是正確的事情,也就是符合天道、天地大義的規(guī)律的事情,堅(jiān)守正道就可以建功立業(yè),這就是“貞固足以干事”。因此,“元亨利貞”在《文言傳》里變成了四德——仁、禮、義、事。“元”就是“仁”,居第一位,因?yàn)椤叭省笔亲鋈说钠瘘c(diǎn);“亨”就是“禮”;“利”就是“義”;“貞”就是“事”,“事”也可以理解為“智”,就是智慧。君子有了這四種德行,就可以成就一番大業(yè)。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初九的爻辭說“潛龍勿用”,《文言傳》對“潛”的解釋是“龍德而隱者也”,就是說龍的本性是要潛伏在水里,要?dú)w隱。“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乎”就是“被”,不被世人改變,不在世上成名,也就是自然無為,不表現(xiàn)出自我,不刻意去做,要自然而然地歸隱。“樂則行之,憂則違之”,高興了就去做,不高興了就不去做,這是龍的本性,它的本意就是不想表現(xiàn),但是該表現(xiàn)的時候要表現(xiàn)出來。所以做人,一開始就要立志找到天理,找到人的本性,要按照天性去做,不要違背本性的意愿,這就叫潛龍。
九二曰見龍?jiān)谔铮姶笕恕:沃^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jǐn),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jiān)谔铮姶笕恕>乱病!?/p>
九二爻的爻辭說“見龍?jiān)谔铮姶笕恕保鬃邮沁@么解釋的:“龍德而正中者也。”因?yàn)榫哦澄挥谙仑缘闹虚g,引申開來就叫“庸言之信,庸行之謹(jǐn)”。這是個賓語前置句,也就是“信庸言”“謹(jǐn)庸行”,“庸”就是中庸、不偏不倚、合適、守中道,這是告訴我們守中道的行為言語要去做、去聽、去信,平常的言談要有信用,舉止要謹(jǐn)慎。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jìn)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jìn)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文言傳》對九三爻和九四爻的解釋都有“進(jìn)德修業(yè)”,因?yàn)槿退牡奈恢枚际恰安蝗凰牡摹薄叭鄡础薄八亩鄳帧保砸斑M(jìn)德修業(yè)”。“進(jìn)德”就是提升自己的品德,“修業(yè)”就是使自己的事業(yè)美好,“修”是美好。后面繼續(xù)講如何“進(jìn)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jìn)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居業(yè)”就是“修業(yè)”,就是要“忠信”,“修辭”就是要使自己的言辭美好,要說好話,出口傷人肯定不能成就大業(yè),而且要誠心,這個“誠”是從我們的本心自然而然發(fā)出的,不是做作的。因此“忠”“信”“誠”都是提升品德,使自己事業(yè)美好的一些做法。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jìn)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jìn)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四爻也說“進(jìn)德修業(yè)”,而且又加了一句“欲及時也”,因?yàn)榫潘呢车臅r空點(diǎn)是人生第二個階段的開始,是轉(zhuǎn)折期,所以要抓住這個時機(jī),抓緊修煉自己的品德,才能建功立業(yè)。
九五曰飛龍?jiān)谔欤姶笕恕:沃^也?子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九五爻是乾卦的最佳之爻——“飛龍?jiān)谔欤姶笕恕薄!段难詡鳌方忉尀椤巴曄鄳?yīng),同氣相求”,這實(shí)際上是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方式,就是類比,就像后面講的“各從其類”,是取象比類的方法。九五爻是乾卦的最佳時位,九五至尊,又中又正,“飛龍”、“天”、最大的“利”、最大的“大人”,這些都是同類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水流向濕的地方,火是燥的,“云”和“龍”,“風(fēng)”和“虎”都是同類,放在一起比較,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個道理。因此人在交友的時候要慎重,多和同類、同等志向的人在一起,才能在正向能量上有所提升。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上九爻“亢龍有悔”,孔子解釋說“貴而無位”,本來九五爻是最好的,但上九爻超過九五了,就太高了,反而就沒位置了。“高而無民”,太高高在上遠(yuǎn)離百姓,人民就不會擁戴你。“賢人在下位而無輔”,賢能的人在下面離你太遠(yuǎn),就不會來輔佐你了。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jiān)谔铮瑫r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jiān)谔欤现我病?糊堄谢冢F之災(zāi)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這是《文言傳》對乾卦的第二次解釋,比較簡練。初九爻“潛龍勿用,下也”,第一爻處在最下面,所以不要亂動。第二爻“見龍?jiān)谔铮瑫r舍也”,這時有了轉(zhuǎn)機(jī),因此可以停留在這個時機(jī)。第三爻“終日乾乾,行事也”,就是要去做事了。第四爻“或躍在淵,自試也”,自己要試一試。第五爻“飛龍?jiān)谔欤现我病保@是最佳之爻,“治”就是平安,天下大治。第六爻“亢龍有悔,窮之災(zāi)也”,“窮”就是到頭了,因此就有災(zāi)禍了。多出的用九爻“群龍無首,吉”,這是“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jiān)谔铮煜挛拿鳌=K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jiān)谔欤宋缓跆斓隆?糊堄谢冢c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這是《文言傳》對乾卦的第三次解釋,在解釋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的時候用了一個詞叫“與時偕行”,就是要與時俱進(jìn)的意思。所以,“與時俱進(jìn)”這個詞其實(shí)出自《易傳》。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xué)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jiān)谔铮姶笕恕!本乱病?/p>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jìn)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jìn)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這是《文言傳》對乾卦的第四次解釋。對九五爻“飛龍?jiān)谔欤姶笕恕钡慕忉尫浅>剩骸胺虼笕苏撸c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對“大人”的論述要達(dá)到四個“合”;第一個“與天地合其德”,是從倫理學(xué)角度來說,是要天人合一(德),人不能違背天命;第二個“與日月合其明”,是從認(rèn)知學(xué)角度來說,是要像日月那樣光明,符合日月運(yùn)行的規(guī)律;第三個“與四時合其序”,是從行為學(xué)角度來說,做事一定要符合春夏秋冬四時的次序規(guī)律;第四個“與鬼神合其吉兇”,是從神學(xué)角度來說,達(dá)到前面三個“合”之后就可以擁有超常的智慧,能像鬼神一樣預(yù)知未來、把握吉兇,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大人”。因此,“利見大人”在九五爻是教我們做一個“大人”,需要達(dá)到這“四合”。
《文言傳》對乾卦解釋了四次,闡發(fā)了乾卦六根陽爻的大道,包括天道、人道,展現(xiàn)了人道應(yīng)如何適應(yīng)天道的大法則、大規(guī)律。
最后揭秘我父親的對聯(lián):《易經(jīng)》六四卦,唯乾坤中有《文言》;《論語》二十篇,獨(dú)《鄉(xiāng)黨》中無“子曰”。因?yàn)椤墩撜Z》一共二十篇,十九篇有“子曰”,只有《鄉(xiāng)黨第十》中沒有“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