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
- 宋光智 張金華 何娟 歐平勇 張子全主編
- 979字
- 2021-10-22 11:48:35
前言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在中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已深入社會各階層。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若論其起源就要追溯到漢代,當時已有正式文獻記載(漢人王褒所寫《僮約》)。最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在我國文學史上,提起漢賦,首推司馬相如與揚雄,這二位都是早期著名的好茶之人。司馬相如曾作《凡將篇》、揚雄作《方言》,一個從藥用角度,一個從文學角度都談到了茶。晉代張載曾寫《登成都樓詩》:“借問楊子舍,想見長卿廬”,“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區”,詩中也提到了茶。
而都勻毛尖,則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都勻毛尖產于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外形條索緊結纖細卷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味道好,還具有生津止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
2014年3月7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對都勻毛尖給予高度贊譽,并做出了“關于都勻毛尖茶,希望你們把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其后,黔南州圍繞“以茶興業、以茶惠民、以茶養文”目標,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茶產業發展的政策,頒布地方標準,推行立法保護,走上了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之路,推動了茶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華鑫杯茶藝大賽、“都勻毛尖”杯斗茶大賽、茶都勻毛尖杯制茶大賽等有影響力的活動接連舉辦,助力都勻毛尖發展。
本教材就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作者通過精心設計,分別從茶樹栽培技術、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茶葉加工技術、茶葉審評技術、茶葉市場營銷、茶葉電子商務、都勻毛尖茶文化與茶藝七個項目入手,向學生及廣大讀者講解都勻毛尖茶的相關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操性。本書具體的編寫分工如下:何娟、歐平勇負責撰寫學習情境一,羅來銀、夏傳金負責撰寫學習情境二,宋光智、張子全負責撰寫學習情境三,宋光智、張金華負責撰寫學習情境四,張金華、沈遠強負責撰寫學習情境五,萬東操、陳鵬負責撰寫學習情境六,馮霞、陳鵬、張金華負責撰寫學習情境七,最后由張金華負責統稿。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眾多相關書籍、文章,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感謝!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在編寫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疏漏,懇請讀者予以指正,
編者
2020年7月于都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