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婺源鄉村讓人賴著不走的茶
英國詩人庫柏寫過這樣的詩句:“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
原來看到這兩句詩并沒有太多的認同感,還覺得有些夸張,直到在城市生活得久了,連情感都有些麻木之后,偶爾再來到鄉村,才有些明白鄉村與城市之間那天堂與人間的差別。

行色匆匆的城市的日子是手機里電子日歷所記載的日子,只有那些沒有觸動內心情感的數字:幾月幾日,星期幾,所以城市的日子總感覺像是在灰色的版畫里,缺了幾分生氣。
城市的日子總是在拼命地往前趕,明天要做什么,后天有什么在等著我,下個星期、下個月、明年……你等著的和等著你的日程似乎已排到生命的盡頭。
而鄉村的日子是光陰流過的日子,就像羅大佑的歌里唱的那樣:“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憂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地這么想。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鄉村的日子裹著濃濃的情懷,那沃野平疇上的日出日落與四季輪回,可以讓你真切地體味到多愁善感的流水、風花雪月的流逝、發黃的照片、古老的信箋,還有改變了我們的故事。
鄉村的日子在慢慢地往回流淌著,過去、曾經,而那些過去與曾經不是漸漸模糊,而是愈來愈清,愈來愈親。清得就像一眼見底的山泉,親得我們都滿懷著珍惜之情,把它們悄悄地安放在我們內心預先留好的地方,不時一個人默默地拿出來,獨自靜靜地咀嚼與回味。
在鄉村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暢快呼吸,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放自己的身體與心靈,恰似“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城市是我們的居所,鄉村更像是我們的家。
懷著這樣的鄉村情結,我來到婺源,來到婺源的鄉村。
鄉村給每個人的第一份禮物,就是樹。盡管城里也有樹,但鄉村的樹與城里的樹是不同的。首先是顏色,盡管都是綠色,但我總覺得城里的樹是墨綠色、灰綠色,而鄉村的樹是翠綠色,更富有生機。還有,城里的樹大多都經過修剪,看起來都有些似曾相識,還有點矯揉造作的感覺;鄉村的樹是任其生長的,雖有很多開裂的樹干,橫七豎八的不規則或者說不符合城市美學特點的樹枝與樹杈,卻更生動、更自然。
還有花兒。城里的花兒那可是稀罕之物,唯恐受到傷害,所以不是被圍在了街景的一隅,就是被栽在自家的小花盆里,如果想看自然的花兒,就只能選個周末休息的日子,帶著一家老小去公園。在鄉村,花兒卻隨處可見,隨時可以親近。盡管沒有城里的花兒那么的驕傲,也不會引發人們的贊嘆,撩撥著大家紛紛拍照、合影、發朋友圈;花兒的家也異常寒酸,就是尋常的池塘邊、田野中,甚至開在水溝邊、荒草叢、破屋頂、院墻邊,但鄉村的花兒似乎更溫暖、更自然、更隨性、更放肆,更加貼近我們的心。
總之,我覺得城里的花兒像富貴人家高不可攀的大小姐,與我何干?鄉村的花兒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好親切。

看著河邊低矮的房子,突然想起城市里的高樓大廈,一個挨一個的窗戶密密麻麻的就像個巨大的蜜蜂窩。每個城里人,每天就像蜜蜂一般,早晨飛出去采花蜜,夜晚回到那狹窄而擁擠的空間里休養生息,以便第二天能有繼續采蜜的力氣,就連我們自己都禁不住贊嘆自己的勤勞與不易。
就算昨夜筋疲力盡,早晨起來,你依然得神采奕奕地踏出蜂巢。因為門外的城市依舊車水馬龍,人流如梭,你必須得去覓食、采蜜。
觸景生情想起這樣兩句詩:“綠草在陸地上尋找她的伙伴,樹木在天空中尋找他的幽靜,人,將他自己封閉起來。”
一輛小馬車從不遠處的鄉村小道緩緩而過,車上坐著一個老漢,瞇縫著眼睛,隨著小馬車搖晃的節奏,東倒西歪得似乎睡著了。小馬車漸行漸遠,眼前如一幅悠然自在的鄉村油畫。我突然冒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老漢的兒女此時在哪里?是不是也在城市里做著勤勞的蜜蜂,以期有一天接老人去城里享福?但他們卻不知自己的爹此刻有多幸福多知足呢!
村里古樸而宏偉的祠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不作聲地保佑著婺源的山水風調雨順,祝福著婺源的人平安團圓。平安團圓可是安之若命的鄉村人最企望滿足的心愿。

到了晚上,鄉村一片蛐蛐的叫聲,那叫聲很大,但卻顯得格外的空曠與寧靜。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蛐蛐的叫聲難道不是聲音嗎?
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耳朵早已被都市里機械發出的各種聲音折磨得多么可悲,對這自然之聲、天籟之音有多么的神往。
鄉村的夜晚很黑,因為這里沒有那么多高樓大廈的燈光,沒有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燈,沒有商業街上通宵達旦讓人難辨晝夜的霓虹燈,沒有……只有月光與星光。但正因為如此,鄉村的月光與星光才顯得格外明亮,遠比城市里看到的月光與星光晶瑩得多,皎潔得多,讓人感覺可愛得多,欣喜得多。
置身于這樣的月色,一定要有茶,否則實在是對不起鄉村這無與倫比的月光與星光,對不起自己的生命。把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見都過成良辰美景,才是對生命最高的敬意。
喝什么茶呢?天朗氣清的婺源鄉村,不管喝什么茶都好!況且婺源也產茶。
婺源產茶的歷史很悠久,唐代陸羽《茶經》中對婺源的茶就有過記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宋代,已為貢品的婺源綠茶成為全國六大絕品茶之一;清代,婺源的茶遠銷歐洲。
婺源主要產綠茶,婺源綠茶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芽壯葉厚,清新濃郁,飲著有一股鄉村醇厚的自由的氣息。其實,如此山清水秀之地又怎可能種不出好茶!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昨晚喝茶不知喝到了幾點才睡覺,反正我覺得鄉村的生活似乎是靜止的,每到夜晚沒有誰刻意去結束那一天,每到清晨,同樣也沒有誰刻意去開啟新的一天。這種難覓的靜止的感覺對我來說,就是:我才不去管他幾點!這感覺就是普普通通的兩個字:“幸福”,而曾經的我們卻隨隨便便就把這幸福弄丟了,以至于現在的我們拼命地試圖找尋回來。
夜去了,晨來了。婺源鄉村的晨是另一番滋味。
沒有被鬧鐘刺耳的尖叫聲從暖洋洋的被窩里揪起來,而是被偷偷鉆進來的晨曦所喚醒。反正我抱定了一個念頭:窗外的花兒幾點起床,我便幾點起床。其實花兒早就被露水叫醒了,我只是在耍賴而已。
賴在床上,就那樣賴著陽光,賴著時間,賴著安靜,賴著全世界,而此時的全世界也無非是晨光、花兒與我。
在婺源,我們可暫時,哪怕片刻地放下肩上所謂的責任與使命,偷偷浸潤一下我們疲于奔命的身體。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偶爾讓自己耍耍賴的權利,這個權利絕不能被剝奪!
都說,當下的人得到發自心底的快樂,好難。
真的難嗎?在婺源,不過是“耍耍賴”而已。如果做不到“仰眾妙而絕思”,至少可以“終優游以養拙”。
婺源的花兒、樹、茶,婺源的晨與夜,還有婺源的露水與婺源的寧靜,這些也許是別人毫不在意的東西,在我的心里卻成了獨自珍藏,沒事兒拿出來偷著樂的寶貝。
也許這些才是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