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式書店如沐春風的茶
書,歷來是世間最具生命滋養能力的甘露。讀書,可以讓心靈遠離紛擾,歸隱山林,意氣平和,獨享靜美。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每個階段的人生都離不開書。
張天培曾這樣說過:“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賞月;老年讀書,如臺上望月?!蔽易x書,不僅如庭中賞月那般舒暢而爽朗,更是一場心靈的旅行與體驗。
我對書還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我有兩個家,一個在南邊的廣東,一個在大西北的新疆。每年,我都會把當年看過的書郵寄回新疆,存在我的茶室里,不僅為了存書,更為了存下感情,因為每本看過的書都裹滿了看書時的感受,我依戀這感受,而且想依戀一輩子。更何況,書是每個人最忠實的朋友,無時無刻地陪伴,讓你不會孤單,對你,永遠只有全心全意的奉獻而絕無半分半毫的索取。
已經是第四次來到這家書店了。
上海這家由日本著名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書店,是我最鐘愛的書店之一,每次來上海,我一定會去,一定要去。
書店位于上海一個超級購物廣場之中,但我對于書店之外那金碧輝煌的奢華街區、光影迷幻的霓虹燈、巨型的音樂噴泉、漫天的花海等卻毫無一點興致,因為“書能香我不須花”。每次來這里,便徑直進了書店。
我對出生于二戰期間一個平民家庭,受盡了磨難,卻始終“獨自承受孤獨與光榮”的安藤忠雄心存頗多敬意。
一進書店的門,便是安藤忠雄著名建筑設計作品的圖片展以及安藤忠雄那句流傳甚廣的名言,“站在黑暗中,朝著眼前的光明,緊緊抓住每一次機會,拼命向前,實現夢想!”
這句話是我不堪回首的10年北漂生活中時時不忘的箴言,那漫長的10年,還有這句話,曾讓我刻骨銘心,疼得不忍回首,也不敢回首。

現在的我,則更加喜歡這一段:“在現實社會里,想要認真地追求理想,必然會跟社會沖突??峙麓蠖疾粫缱约核?,而過著連戰連敗的日子。盡管如此,仍然不斷地挑戰,這就是作為建筑家的生存方式。只要不放棄地全力沖刺,總有一天會看到曙光。而愿意相信這種可能性的強韌意志和忍耐力,就是建筑家最需要的資質。”
這不僅是建筑家需要的資質,也是每個渴望實現真實自我的人必須具備的資質。曾經的我們為了生活的重擔負重前行,需要勇氣;今天,追逐夢想中的生活同樣需要勇氣。為我們自己能擁有這樣的勇氣而暗暗喝彩吧!
這是一家建筑風格迥異的書店,當然,這位被稱為“清水混凝土詩人”的所有作品都是那樣出人意料的與眾不同,水之教會、飛鳥博物館,還有那飽受爭議的“住吉的長屋”。
我最喜歡的是光之教會。
簡約,沒有任何附加的裝飾,十字架透過的光,就是光明。這應該是最簡單直接的光明,最自然原始的光明,最溫暖和煦的光明,最觸動靈魂的光明。

那擺滿了書的曲折環繞的回廊,就像一條書的河流;那層次感清晰分明的書架,則像一片茂密的書的森林。
我最喜歡好似一扇扇窗的書架,如同一條深不見底的書的隧道,面對這隧道會不由自主地心生一股沖動:走進這隧道,一直走下去,永遠不回頭。如果能這樣一直走下去,我會立刻抬腳前行,那將是我今生最幸福的時光。

我曾試想過無數遍一個可能: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是否會選擇一條不同的路。每次的選擇都不會變: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機會,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去發自內心地做我自己。因為,曾經年輕的我是被生活選擇,現在的我要選擇生活。
書與茶,是我一生都離不開的東西。對我而言,有書看,有茶喝,人生之幸。每逢困惑、猶豫、無助、無奈,一甌茶,一本書,便能解我千般困惑、萬般無助。茶,就像一片清涼的瓊漿,可洗去心塵;書,就像一位諄諄的長者,可解我心憂。
書店的一角有日式茶具在出售。
日本茶道講求“和、敬、清、寂”:“和”,互相愉悅;“敬”,對他人敬愛;“清”,始終保持自我及周圍環境的清潔與整齊;“寂”,閑寂,摒除一切多余之物。日式茶具沿用著日本茶道簡素質樸、返璞歸真的和風之美,很合我的心意。
獨坐一隅,用日式茶具泡一壺日本焙茶。
因歷史的緣由,我對日本這個國家始終心存芥蒂,但是對日本茶還是非常心儀,音樂是沒有國度的,那么茶應該也沒有國家、民族的界限。
日本茶,其實品質非常高,如玉露,其香被稱為不食人間煙火之香;如日本茶道的主流——抹茶,已走遍了世界的角落;如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蒸汽殺青的煎茶;如甘甜醇厚的番茶;還有國人已日益喜愛的,以炒香糙米與番茶或煎茶制成的養身之茶——玄米茶等。

今天我選的這一款焙茶,是日本綠茶中唯一一種用火加工炒制的茶。
焙茶,以火烘“焙”而成,又被稱為烘焙茶。
焙茶是以大火炒制番茶至散發出焙香味后加工而成的茶。品質好的焙茶湯色金黃,清澈明亮,蘊含著獨特的烘焙香味。
漸漸地,焙茶濃厚的炭香與滿屋醇醇的書香縈繞在了一起,這味道讓人如沐春風,如癡如醉。
書店中,無意間看到一對父女。女兒正襟危坐地看著書,很安靜,很專注,盡管看著只有五六歲的年紀,卻流露著一股書香之氣熏陶過的明朗氣息。旁邊的父親則是一臉的平和。
賞著這動人的一幕,突然間冒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人到底為何要堅持讀書?
思量片刻,我這樣回答:“讀書是為了持續獲得保持自己純真的力量,能夠始終堅持對美好的向往,支撐起風骨而不向茍且低頭,不向試圖懦弱的自己投降?!边@應該就是千百年來,人們始終推崇讀書的原動力吧。
而我已幾近半百之軀,不再像年輕時那樣,以了解世界為讀書的主要目的,而以曾經的生活經歷與感悟去讀書,以讀書去尋找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真諦。當未來未知的一天,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可以坦然面對,無怨無悔。
安藤忠雄是一個很“真”的人。這種純粹的本“真”有時會毀了一個人,但有時也會成就一個人。關鍵在于那個人是否能對這“真”始終保持著虔誠,并始終堅守。
在日本,像這種本真的藝術家還有很多。比如葬身熊爪的傳奇攝影師星野道夫,也是我極其崇敬之人,每看他的作品,都是一次心靈的激蕩與洗滌,讓我無比渴望能和他“走過相同的時間之河”。
最后,還是用安藤忠雄的一段話來結束吧:“一個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