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十里梅家塢的國茶
到杭州已是下午6點多了,下了高鐵趕緊倒地鐵一號線,很順利到了龍翔橋。等在西湖邊上找到提前預(yù)訂的那家酒店,安頓好自己,天已徹底黑了。
來之前我便想好了,這次住在西湖湖畔,不是為了在斷橋偶遇白娘子,而是清晨一推開窗,就能看到西湖的蒙蒙煙雨。
到杭州的茶客,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龍井。
西湖龍井,綠茶中最負(fù)盛名的“綠茶皇后”,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屬中國傳統(tǒng)歷史名茶,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首,被尊譽為“國茶”。
按照龍井鮮葉采摘時間的不同,西湖龍井分為“明前茶”和“雨前茶”。清明前采制的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則為“雨前茶”。西湖龍井“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

這次到杭州,不僅為了“品”龍井,也為了“看”龍井。
早晨出門,隨手打了輛路過的出租車,司機師傅是個年輕精神的當(dāng)?shù)貛浉纾芙≌劊埠茱L(fēng)趣。
從杭州市中心延安路出發(fā)一直向南,大概走了半個小時,汽車拐上了一條山路,車窗外的景致便與近在咫尺的西湖截然不同了。首先路上的車與路邊的游客明顯少了,從熙熙攘攘的氛圍轉(zhuǎn)入了輕松愜意的意境。還有,就是連綿散落在山間溪邊的茶園。伴著漫山遍野的茶香,原本單調(diào)的“沙沙”的車輪聲也變得有了幾分情趣。
小劉師傅把車停在了一個高大的牌坊前:龍井村。
龍井村,傳說中的龍井茶的故鄉(xiāng),位于西湖的南面,隱于群山環(huán)繞之中,被譽為中國茶鄉(xiāng)第一村。
進村之后發(fā)現(xiàn),龍井村還是自然村落的狀態(tài)。一條并不寬的馬路穿村而過,路兩邊都是一間間別致的民居,規(guī)模不一,每間民居后面自然就是茶園了。
小劉師傅告訴我,龍井村沒有什么名勝古跡,對于杭州人而言就是吃吃農(nóng)家飯,品品龍井茶,聞聞山茶香的休閑之所。

據(jù)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游至杭州西湖,來到了獅峰山下。
幾個美麗的鄉(xiāng)間采茶女正在翠綠的茶樹前采茶,人景如畫,“大情圣”情不自禁地也跟著采了起來。
忽然下官來報,太后突患急疾。乾隆皇帝便隨手將采下的一把茶葉往袋內(nèi)一放,轉(zhuǎn)身急速回京了。
病中太后聽聞乾隆皇帝來到榻前,還未睜眼,卻先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便問乾隆皇帝帶來何物。
乾隆皇帝一時間也覺得奇怪,哪里飄來的清香呢?
伸手朝袋中一摸,原來是杭州獅峰山所采的那一把茶葉。
頭暈眼花的太后馬上就想品嘗此茶的味道,便命宮女趕緊將茶葉沖泡。一陣撲鼻的清香沁人心脾,太后喝完后雙目有神,紅腫消退,頓覺神清氣爽,竟無藥而愈。其實太后并無重疾,只是近日多食了些珍饈美味,導(dǎo)致肝火上升、腸胃脹氣而已。
孝順的乾隆皇帝一時興起,便傳下圣旨,將杭州獅峰山下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作為貢品,專門供太后品飲。從此,西湖龍井便有了“國茶”的禮遇。
這十八棵御茶樹保留至今,成為杭州一景。
轉(zhuǎn)了御茶園,規(guī)模不大,感覺不到太多的古風(fēng)猶存,即使是那十八棵古茶樹也展現(xiàn)不了乾隆皇帝的風(fēng)流倜儻。倒是九溪十八澗很有些精致的韻味,下車走走,貪婪地嗅著滿是茶香的山風(fēng)倒不失為一種享受。
該吃午飯了,我提議感受一下龍井村的農(nóng)家飯與龍井茶,也當(dāng)一回杭州人,但小劉師傅卻建議去梅家塢,他認(rèn)為那里的民居更有味道,杭州本地人通常會去那里吃飯品茶。
梅家塢也是我的目的地之一,于是我便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
梅家塢與龍井村之間的距離并不太遠(yuǎn),只隔了一道山梁,一路的景致與龍井村基本相同,好像視野更開闊一些,還路過靈隱寺,似乎更有些神仙的味道。
“不雨山常澗,無云山自陰。”我認(rèn)為十里梅家塢還是要勝龍井村一籌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梅家塢的道路比龍井村要寬闊很多,民居也好像大氣些。
最后,我選了一家從外面幾乎完全看不到的民居,它徹底隱藏在了一片茶園之中。當(dāng)然這種居于茶園之中的民居很多,都很有韻味,但我還是最喜歡自己選的這一家。
民居的主人是一對樸實、靦腆的夫妻,但一說到龍井村,馬上就顯得不那么淡定了。
據(jù)這對夫妻說,其實西湖龍井茶真正的發(fā)源地是梅家塢,長期以來龍井村的人卻引以自居。這其中到底是怎樣的淵源,我不敢隨便評論,反正我覺得兩地的龍井都好喝。
主人四五歲的小兒子非常可愛,坐在那里歪著頭喝茶。
“小孩子喝茶似乎并不有利于健康吧?好像影響發(fā)育喲。”我委婉地提醒了一句。
“我們從小都是喝著自家種的茶長大的,世世代代如此,你看我,不是好好的!這可是龍井!國茶!”男主人很自信,也很為“國茶”自豪。
可能是我多慮了,隨你吧,小茶客。
在梅家塢吃農(nóng)家飯有一個當(dāng)?shù)氐牧?xí)俗,你不能自己點餐。也就是說,農(nóng)家里有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你就吃什么,端上桌來的各種菜肴也沒有固定的名字,完全隨你想象。我便給這些農(nóng)家菜起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名字,比如涼拌雞爪我叫它“張牙舞爪”,苦瓜攤的雞蛋餅我叫它“愁眉苦臉”。
“叔叔起的名字可真難聽啊!媽媽叫它同甘共苦。”農(nóng)家的小家伙不樂意了。
慚愧!真的是心態(tài)的差異!
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心態(tài)之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像茶,可以叫它“口苦心甜”。
飯飽酒足,獨自在龍井的故鄉(xiāng)專心品飲龍井。
“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好一個“獨”字!
一陣裹著茶香的山風(fēng)吹過,好不自在!似乎飲了這國茶,便是唯我獨尊的皇帝!
我也找找“醒掌天下權(quán),醉臥美人膝”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