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理論創新

自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來,我們黨和政府宗教工作的一個重大突破,就是提出并實踐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新理論。特別是在進入21世紀的這些年來,對宗教的積極引導和宗教適應我國新時期的社會發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此形成了當代中國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社會穩定的大好局面。

回顧這段歷史,我黨對宗教積極引導的新構思可以追溯到20世紀的最后10年。雖然此前曾有過相關的構想或探索,卻并不十分清晰明顯。在1990年7月14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通知》中,我黨首次非常明確地提出“要引導愛國宗教團體和人士把愛教和愛國結合起來,把宗教活動納入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同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10]。這種“相適應”的新構思隨之得到了進一步的強調,1991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中再次旗幟鮮明地強調要“動員全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面進一步重視、關心和做好宗教工作,使宗教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11]。對照以往認為宗教不屬于社會主義社會、會與社會主義發展格格不入、只會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被逐漸淘汰并最終消失的傳統觀點,“使宗教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這一新構思預示著我黨在宗教工作上的重大理論突破,其實踐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并不只是宗教界的單向行動,而必須有著黨和政府的積極引導。為此,我黨對之也有著相應的理論說明。1991年1月30日,江澤民在《保持黨的宗教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中提出了正確處理宗教問題、做好宗教工作的雙向互動。“一方面,從我們黨和政府來說,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尊重和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這樣一些長期不變的基本政策;另一方面,從宗教界來說,要堅定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堅持在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范圍內開展宗教活動。”[12] 這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系統理論逐漸形成,并隨之發展為新時期黨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1993年11月7日,江澤民在《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報告中發表了中國共產黨在解決好中國當代宗教問題上著名的“三句話”:“在宗教問題上我也想強調三句話:一是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三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13] 顯然,這段論述說明我黨對宗教加以“積極引導”的思想已經初具規模,其基本構想為我們黨和政府在新世紀的宗教理論和宗教工作的新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剛剛進入21世紀,我黨在宗教工作上就有了關鍵性的進展,形成了重大理論突破。2001年12月10日,江澤民《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在上述“三句話”后加上了“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在2002年11月8日發表的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形成了“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14] 這“四句話”。這樣,前有的思想達到了綜合、系統化,并得到更為精準、周全的表述,以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為核心觀念的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從而得以真正形成。

這種對宗教“積極引導”的思想,既實事求是,又充滿辯證發展的精神,有效地使宗教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積極適應落到了實處。江澤民指出,“這種適應,并不要求宗教信徒放棄有神論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在政治上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同時,改革不適應社會主義的宗教制度和宗教教條,利用宗教教義、宗教教規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15]。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明確提出在宗教教義、宗教教規和宗教道德中也存在有“積極因素”,從而使宗教不僅可以適應社會主義社會,也有適應社會主義思想的可能。這種適應在社會層面包括“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體利益”;在思想層面則指要“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16]“宗教界人士要努力挖掘和發揚宗教中的積極因素,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發展多作貢獻”。[17] 以前在論及宗教與社會主義的關系時僅僅承認其在社會政治層面的團結合作,而在信仰層面則只是達到一種相互尊重,并沒有這種在思想認知上的積極發掘。從“積極引導”到對宗教教義、教規和道德中“積極因素”的正面承認,彰顯出思想解放、理論突破的重要蘊涵。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確立了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一基本方針的確立在我黨宗教工作理論及實踐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從此,我黨關于宗教工作的審視更加全面、更為科學。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所作的報告中首次系統論及“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明確指出“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并將宗教關系作為新時期的五大關系之一,說明“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對于增進團結、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新修改的黨章中,“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團結信教群眾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也被寫入“總綱”的內容。這種理論充實和政策完善,使我們黨和政府的宗教工作得以提升和健全,體現出與時俱進的飛躍發展。

面對當代世界發展的新形勢和宗教存在的新格局,黨中央加強了宗教工作上的理論學習和政策研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12月18日以“當代世界宗教和加強我國宗教工作”為內容的第二次集體學習上,胡錦濤指出,“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切實做好宗教工作,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我們要從這樣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全面認識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將長期存在的客觀現實,全面認識宗教問題同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織的復雜狀況,全面認識宗教因素在人民內部矛盾中的特殊地位,努力探索和掌握宗教自身的規律,不斷提高宗教工作水平。”[18]這些闡述說明我們黨和政府對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宗教問題的積極面對。胡錦濤為此特別強調,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這是對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而做好信教群眾工作則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務”。從“根本”性上來看待并推動宗教工作,在我們的理論認知上史無前例,振聾發聵。而這兩個“根本”已經非常透徹地說明了我國當前宗教工作的任務和特點,為我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可以說,這種表達凸顯出宗教工作在我黨群眾工作中的重要定位。

宗教工作與我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密切關聯。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直接呼應及互動的,則是中國共產黨提出要發揮宗教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由此使“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和諧、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落到實處。以往的宗教審視及評價主要都是從“消極”方面來看待宗教的存在與發展,而現在則轉向“更多地從積極方面來看待宗教”。這種宗教定位的調整乃與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有機呼應,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這一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辯證運用。也就是說,這一調整正是基于對我們社會的觀察來分析社會上存在的宗教,將宗教與社會存在結合起來加以整體性意義上的重新審視。胡錦濤指出,“在我國社會政治生活領域,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將宗教關系列入五大關系之一、將信教群眾作為可以主動發揮作用的一方,更多地從積極方面來看待宗教,肯定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有積極作用,這是一個最新的根本的飛躍。表明我們共產黨人雖不信仰宗教,但更加全面地認識宗教的社會作用,具有充分的自信,能帶領信教群眾積極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19]。這種闡述已經說得非常透徹,而正是通過這種積極引導,既可以“使信教群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下最大限度地團結起來”[20],也可以“積極弘揚宗教教義中揚善抑惡、平等寬容、扶貧濟困等與社會主義社會道德要求貼近的積極內容”[21]。中國共產黨這里再次明確指出在“宗教教義”中也有“積極內容”,從而為在思想理論層面對宗教的積極引導提供了可能。這種對宗教的積極評價讓人感到耳目一新,視域開闊,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建設上的積極開拓和獨特創見,其立場、觀點理應繼續堅持和發展。雖然仍有人對這種“積極引導”和對宗教“積極作用”的承認流露出懷疑或猶豫,但其內蘊的實際問題已經涉及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當前能否與時俱進,關涉我們對宗教究竟是拉還是推的戰略選擇,故而對我國社會今后的穩定及發展極為重要、非常關鍵。因此,我們對黨和政府對宗教“積極引導”和對其“積極作用”的有效發揮這兩個“積極”方面的創新不容置疑、必須堅持。

對宗教積極引導的指導思想在理論闡述上正不斷充實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從“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方面闡述了與宗教的和諧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重要。胡錦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統一戰線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重申了“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22] 這一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之分析評價說,“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高舉旗幟、繼往開來、團結奮進的大會,對凝聚黨心軍心民心、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基本方針得到了多次強調和堅定不移的執行。

2015年5月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標志著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一新構思在理論闡釋上達到了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會議的重要講話中,提出民族、宗教工作是全局性工作,指出宗教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重申了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一黨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這里,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應該做好四個“必須”,這就是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必須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須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必須重視發揮宗教界人士作用,引導宗教努力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宗教工作的系列講話中所突出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我們積極引導宗教,并在這種積極引導中做好上述“四個必須”,以能努力完成“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祖國統一”這“五大任務”。這些重要闡發既有理論高度又接中國地氣,給我們展現出高瞻遠矚的宏大景觀和意味深長的發展思路。所以說,我們做好宗教工作,關鍵就在于積極引導宗教、依法管理宗教、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的發展。而要將這種精神真正貫徹落實,則需要我們做好群眾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尤其是需要我們重視和發揮宗教界人士的積極作用,看到人的關鍵性,關注人的主體性,調動人的能動性。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新構思,表明了黨中央在新時期對待宗教的真正態度,其闡述、論證則是中國共產黨在當前世情及中國處境中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重大思想推進和理論貢獻,其開拓和創新意義深遠,由此而有了我們在世紀之交,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宗教工作的輝煌成就和走向未來的巨大潛力。

(原載《中國宗教》2016年第4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底市| 体育| 新田县| 公安县| 阿拉尔市| 双流县| 香港 | 南平市| 维西| 闽清县| 龙川县| 中山市| 钦州市| 佛坪县| 迭部县| 贵南县| 乐陵市| 宜都市| 象山县| 卓尼县| 桂林市| 长乐市| 黑龙江省| 海城市| 甘肃省| 曲靖市| 平舆县| 屯留县| 奉节县| 常熟市| 巩留县| 平山县| 林周县| 宽甸| 获嘉县| 河间市| 武胜县| 上犹县| 荔浦县| 额敏县|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