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的內涵界定

愛國主義教育與民族的文化傳統、文脈走向、文明模式等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地凝結成的生存方式,奠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基調、內蘊著愛國主義教育的豐富素材。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經驗、現實實踐與未來發展圖景皆表明文化是民族國家開展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皭蹏髁x教育”、“文化載體”、“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存在于日常生活被耳熟能詳,且人們能夠在頭腦中輕松地勾勒出其基本形態與內容架構。但“熟知并非真知”(黑格爾語),經驗的、自在的、口頭的、個性化的概念描述的是表象世界,學術研究中我們尋求的是理性的、自覺的、書面的、普遍性的概念,即探尋事物本質。因此,深入闡釋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的本質內涵及其特性,從而使其上升為一個“熟知并真知”的客觀實在是一項重要的課題任務。

關于文化載體的內涵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文化載體就是文化的承載體,文化載體和文化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聯系,是人們認識文化的中介和橋梁……第二種,文化載體是文化的盛載體,是文化現象、文化器物出現和存放的容器或場所……第三種,文化載體就是文化傳播的媒介體,是受眾借以感受文化符號、獲取文化信息的物質體……在有些情況下,也有這三種用法混用的現象出現?!?a id="w14">[14]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的內涵界定自然無法跳脫文化這一核心范疇,但尚未形成一致的定義。基于經驗常識,愛國主義教育的文化載體是以文化建設為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之意,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的研究方法才是科學認識事物的必然邏輯。

(一)伴隨文化流變而易的客觀存在

江澤民明確指出:“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15]因此,旨在傳承弘揚愛國主義偉大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是時代性的歷史范疇,即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方法、形式、載體等要素皆跟隨時代而變。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16]。文化作為思想觀念的集合體,作為人類社會在歷史長河中世代積淀的價值體系,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產生流動,呈現為時間與空間雙重維度中持續不斷地傳播、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即文化流變或“文化流”。因此,利用文化建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即愛國主義教育的文化載體必然伴隨文化的變遷而呈現出不同形態。

著眼人類社會的發展,無論是以生產關系的不同性質為劃分依據的“五大社會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還是以人的發展狀況為劃分依據的“三大社會形態”(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和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兩者皆表明,不同社會形態的經濟基礎必然產生與其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態。這種狹義的社會意識形態即原始社會文化、奴隸制文化、封建文化、資本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以及未來最高階段的共產主義文化。換言之,文化的內涵與外延永遠處于流動變化之中,是物質與精神層面皆占統治地位的統治階級的意志體現。因此,不同性質、不同社會形態的民族國家利用文化建設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呈現出嚴重差異,彰顯特有的階級性、民族性與歷史性、時代性。例如,資本主義國家的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與社會主義國家的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其性質、內容承載、價值彰顯截然不同。但一種社會形態文化的流變性并不否定其穩定性,即任何社會形態的文化流變不會脫離其特有的文化基因與歷史淵源,皆有清晰的歷史發展脈絡。

回溯我國源遠流長的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經歷著社會形態的演進、朝代政權的更迭以及文明的變遷,但紛繁復雜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始終貫穿著一個不變的主題: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思想文化的積淀、傳承與發展。我國封建社會蘊含著豐厚的愛國主義文化基因。首先,體現在傳統文化中極具號召力意圖喚醒民眾“大我”意識、“大局”意識、“集體”意識、“天下”意識的愛國文化理念:發端于堯舜時代的“平章百姓”“協和萬邦”;始見于《春秋》的“大一統”;儒家力倡的“忠君愛國”;豪情激蕩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炎黃子孫”“華夏苗裔”的身份認同呼喚等,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與認同機制。其次,愛國主義文化基因體現在傳統文化中理想人格的設定層面:“君子”、“圣人”、“士大夫”、“大丈夫”、“中國脊梁”等社會人格是中國傳統文化樹立、追求的榜樣典范,是封建統治階級宣傳、推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方式,為普通民眾踐履愛國主義教育要求提供了最直接形象的行為參照。再次,愛國主義文化基因體現在傳統文化積淀、蘊藏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多樣載體:諸子言論、典章制度、文學藝術、經典書籍、歷史事件、榜樣人物、民俗節慶等,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多彩、最具文化底蘊、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資源。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時期、各階段,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地重視文化建設并以此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生動高效地開展實施。黨的歷史和實踐充分表明,不同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迥異,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歷史性同時具有內在的穩定性、連續性。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指導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在全社會積極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持續做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增強民眾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黨和政府持續推進愛國主義教育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的速度與深度,利用方向正確、內容積極、形式多樣、影響深遠的文化載體持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凝聚了社會共識,增強了民眾的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

(二)負載價值意義的文化符號

“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a id="w17">[17]人類的對象化活動始終遵循目的——動機——行為的邏輯路線,具有明確的目的與理想預設。愛國主義教育是各主權國家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旨在培育公民形成符合統治階級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以及行為方式等。因此,愛國主義教育的文化載體絕不是漫無目的地自發形成,絕不是空穴來風的價值虛無,而是為實現特定目的,通過嚴格甄選、精心細致包裝、廣泛宣傳推介等系列活動而形成的負載特定價值意義的客觀實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階級性決定了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所負載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指導思想、價值理念、意義追尋、法治德行、理想期許、情感寄托等。例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法定節假日、儀式、榜樣人物、建筑場館、大眾傳媒、文學作品、音樂、美術、影視等生動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樣式,負載著國家主流價值觀,為培育公民愛國情感、形塑公民愛國行為提供了廣闊的文化記憶場域。

符號是指一個社會全體成員約定俗成的用來指稱特定意義的記號或標識,具有約定俗成的指代性,內涵的社會共有性以及與時俱進的發展性。符號一般包含雙層內涵:首先符號是意義的載體,是價值內蘊的外化表現;其次符號必須擁有可被感知的客觀形式,也就是說符號是精神意義與感覺材料的有機統一。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一方面承載著統治階級的價值思想;另一方面又有豐富多彩的外在呈現方式,由此可以說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是承載一系列價值意義的文化符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進的新時代,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最美人物”、道德模范不斷涌現,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唱響社會主義主旋律、弘揚社會主義正氣的文化藝術精品層出不窮,反映我黨矢志不渝地奮斗、成長、壯大歷程承載我黨偉大精神的紀念館、博物館不斷落成,傳統文化節日、重大法定節假日、重要歷史事件紀念日等儀式有序展開……這些滿載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內容的文化符號,反映了社會的主導價值追求,傳遞著社會正能量,凝聚著中華民族最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共識與力量智慧。

(三)傳遞價值意義的媒介工具

學理意義上載體成立需具備三大必要條件:第一,承載目的、任務、原則、內容等信息;第二,連接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使其發生互動;第三,能夠被教育者控制和運用。與此相對應,條件一是其承載功能的體現,條件二、條件三是其中介傳導功能的體現。“文化具有符碼或觀念的特征,所以它非常容易在人際之間、不同領域之間、不同系統之間傳輸。”[18]據此,我們可以說文化載體擁有天然的信息傳輸功能。

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作為有目的、有計劃、有價值承載的客觀實在,其自身建設不是最終目的,其價值意義承載不是終極追求,最終目標是將其承載的社會主導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價值內容不斷傳輸給社會成員,從而培育合格優秀的社會公民。即把統治階級的意志這一信源通過多種信道源源不斷地傳遞給受教育者這一信宿,從而塑造、構建、鞏固、強化民眾的正確價值觀,實現國家意志向公民自覺遵守、認同的價值體系的順利轉化,助推愛國主義教育的真正落地生根。因此,愛國主義教育的手段和媒介是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的正確定位。如果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只有信息承載功能而無法實現信息內容的傳輸流動,就好比滿載貨物的汽車無法啟動到達目的地一樣,呈現為靜止僵死狀態,主客體之間信息溝通的路徑被切斷,信源無法到達信宿,載體便失去了存在價值。

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是工具性與價值性的辯證統一,經驗來看,它是連接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并使之發生互動的傳播媒介,更深層意義來說,它是民族文化記憶與集體記憶的重要來源,是統治階級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公民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的場域。英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傳媒研究專家約翰·B.湯普森曾說:“電影與電視節目中放映的人物成為千百萬人的共同關心點,他們之間可能從無交往,但由于他們參與傳媒文化而具有了一種共同經歷和集體記憶。”[19]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承載、展現、傳遞民族、國家集體記憶的過程,就是喚起廣大民眾的愛國情感與共鳴,進而培育科學理性愛國行為的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潭县| 宜春市| 新乡县| 岚皋县| 安乡县| 景谷| 沁阳市| 龙门县| 大方县| 来安县| 汕头市| 竹北市| 牡丹江市| 叙永县| 苗栗县| 广宗县| 含山县| 屯昌县| 宜良县| 祥云县| 长沙市| 潢川县| 同心县| 穆棱市| 苏尼特右旗| 修水县| 图们市| 常山县| 扬中市| 凉城县| 容城县| 大邑县| 嘉祥县| 萝北县| 涞水县| 洪江市| 平谷区| 象州县| 丰顺县| 宁武县| 江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