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文化與社會:雷蒙德·威廉斯文化社會學思想研究
- 樊柯
- 1804字
- 2020-11-30 10:36:15
小結
通過對文化定義的歷史梳理,威廉斯把文化理解為“一種整體生活方式”,以文化的社會學定義為精英文化觀念祛魅,把大眾文化提升到與傳統精英文化平等的地位,從而為大眾的民主政治訴求提供了理論上的合法性。受符號學的影響,威廉斯在晚期著作中又強調文化是“一種實現了的表意實踐”,借此彰顯文化與一般性社會實踐之間的“嵌入式”關系。這兩種文化定義可以相互補充,它們在強調社會生活的整體性方面是一致的。威廉斯的文化定義體現了他對社會生活整體性的理解和大眾化的階級立場,是他走向文化研究和文化社會學的起點。
威廉斯是從文學批評逐漸走向文化研究和文化社會學建構的。從瑞恰茲、利維斯到威廉斯,存在著一種具有內在傳承的劍橋文學批評傳統,其特征有二:一是采用文本分析的“細讀法”;二是文學批評中的文學社會學之維,也就是說,其文學批評往往會涉及社會內容,甚至表現為激烈的社會批判。威廉斯本人屬于劍橋文學批評傳統,但他始終也在自覺地抵制這個傳統的影響,逐漸從純粹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的學科束縛中破繭而出,開啟了新的文化研究時代。
從文學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范式轉變首先具有某些社會性的外部原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由于新的文化科技和新的文化形式的發展,文學已經不再是最主要的現代文化形式,也不再是主導社會文化生活的核心文化領域,其他文化形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并且正在產生日益深遠的社會影響;第二,文化研究強調文化的日常性,它與20世紀西方工人階級政治斗爭的民主化要求密切相關,反映了普通群眾對于文化平等和文化尊重的要求;第三,全球化時代語境下民族意識和他者意識的增強,產生了在個人、階級和民族之間實現身份識別和自我身份確認的文化要求,文化研究是順應這種需要的文化實踐形式。除了這些外部原因之外,文化研究的興起還有文學與文化理論發展的內部原因。由于社會學發展的滯后,英國的文學批評一度因其對文化問題和社會問題的關注,成為社會人文研究的中心,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一種文化分析和文化批評。馬克思主義理論、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理論的發展,啟發了威廉斯對文化的物質性和表意性的理解,使他跨越了理論上的障礙,把日常社會生活作為文化實踐來考察,最終從文學批評走向了文化研究和文化社會學。
[2]Raymond Williams, 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 Penguin Books, 1963, p.16.
[3]Raymond Williams, 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 Penguin Books, 1963,p.16.
[4]Raymond Williams, The Long Revolution, Chatto & Windus Ltd., 1961, p.41.
[5]Raymond Williams, The Long Revolution, Chatto&Windus Ltd., 1961, pp.41-42.
[6]Raymond Williams, 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 Penguin Books, 1963, p.18.
[7]Raymond Williams, 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 Penguin Books, 1963,p.311.
[8]Raymond Williams, Resources of Hope, Verso, 1989, p.33.
[9]Raymond Williams, Politics and Letters, Verso, 1981, p.154.
[10]Raymond Williams, Politics and Letters, Verso, 1981, pp.154-155.
[11]Matthew Arnold, Culture and Anarch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p.109.
[12]Raymond Williams, 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 Penguin Books, 1963, p.313.
[13]T.S.Eliot, Notes 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London, 1948, pp.120, 31.
[14]Raymond Williams, The Long Revolution, Chatto&Windus Ltd., 1961, pp.52-53.
[15]Raymond Williams, Politics and Letters, Verso, 1981, pp.154-155.
[16]Raymond Williams,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 Schocken Books, 1982, pp.206-207.
[17]Raymond Williams,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 Schocken Books, 1982, p.207.
[18]Raymond Williams,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 Schocken Books, 1982, p.209.
[19][英] 特瑞·伊格爾頓:《文化的觀念》,方杰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頁。
[20]Raymond Williams,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 Schocken Books, 1982, pp.12-13.
[23]Raymond Williams, Writing in Society, Verso, 1983, p.181.
[24]Raymond Williams, Writing in Society, Verso, 1983, p.193.
[25]Raymond Williams, Writing in Society, Verso, 1983, p.183.
[26]陸建德:《序》, [英] F.R.利維斯:《偉大的傳統》,袁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序”第7頁。
[27]Raymond Williams, Politics and Letters, Verso, 1981, p.66.
[28][英] 瑞恰茲:《文學批評原理》,楊自伍譯,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263頁。
[29][英] 托尼·本尼特:《本尼特:文化與社會》,王杰、強東紅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頁。
[31]王杰、徐方賦:《“我的文化社會學視角”——約翰·B.湯普森訪談錄》,《文藝理論與批評》2009年第5期。
[32]李兆前:《范式轉換: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學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3]Raymond Williams, Writing in Society, Verso, 1983, p.221.
[34]Raymond Williams, Writing in Society, Verso, 1983, p.221.
[35]關于文化的“理想定義”“文獻定義”和“社會定義”,是威廉斯在《長期革命》中對“文化”歷史定義的一種歸納。詳見本書第一章第一節第一部分。
[36]Raymond Williams, Politics and Letters, Verso, 1981, pp.154-155.
[38]Raymond Williams, Culture and Materialism, Verso, 2005, pp.14-15.
[39]Raymond Williams, Culture and Materialism, Verso, 2005, pp.17-19.
[40]Raymond Williams, Culture and Materialism, Verso, 2005, p.20.
[41]Raymond Williams, Marxism and Litera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133.
[42]Raymond Williams, Writing in Society, Verso, 1983, pp.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