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新環境、新階段與防風險問題研究
- 王碧珺
- 2312字
- 2020-11-30 10:24:38
三 前景展望
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隨著美國稅改影響的減弱,發達國家FDI流入將有所復蘇,全球直接投資在2019年將實現10%的適度復蘇。但從中長期來看,受發達國家政策不確定性增強、國際直接投資收益率趨勢性下降以及國際生產的結構性變化等因素影響,國際直接投資可能長期放緩。
首先,在過去幾年中,基于國家安全或保護戰略性技術的考慮而對外國投資加以限制,再次成為發達國家決策者的重要考量因素。基于此,發達國家政策的不確定性正日益成為國際直接投資不確定性的重要來源。一方面,美國在全球挑起的貿易爭端可能使得跨國企業取消或者推遲投資行為,直到貿易和投資環境更為穩定。如果貿易爭端持續發酵導致全球價值鏈被破壞,這將給亞洲地區的國際投資帶來尤為明顯的影響。[4] 另一方面,2018年10月10 日,美國財政部頒布了一項為執行《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試點計劃的暫行規定,該法案擴展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權限,讓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有權審查特定的外國人并購美國“關鍵技術”企業的相關交易,并要求特定交易要進行強制申報。由此,美國對外商投資的國家安全審查更加嚴格。繼美國之后,歐盟理事會在2019年3月5日通過了外資審查框架法案。該法案為影響安全和公共秩序的外國直接投資審查機制建立了法律框架,以便成員國以“安全和公共秩序”為由審查到歐盟投資的外國直接投資者,該法案旨在維護歐盟經濟的安全和公共秩序,應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部分國家對歐洲的潛在安全威脅。[5] 該法案實施后,企業到歐盟進行投資將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
在當前中美貿易爭端的形勢下,美國對華關稅清單中大量涉及在華外資企業。雖然從中長期來看,中美貿易爭端不會成為影響外資在中國經營的決定性因素,吸引和留住外資的關鍵仍然是中國內需的不斷提振以及營商環境的根本性改善。但從短期來看,中國仍需警惕不確定的貿易環境和雙邊關系可能會使經濟活動受到抑制,以及外資企業為規避風險和降低關稅而轉移和撤到其他國家的風險。
但是,中國不會將打擊美資企業作為報復手段。懲罰美國在華企業將產生持續性損害,顯著打擊包括美資企業在內的所有外資企業對在華經營的信心,使得中國變成一個缺乏法治、投資風險巨大的經濟體。中國應想盡辦法善待、吸引外資企業。繼續改善營商環境,保護外資企業在華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侵權假冒、侵犯商業秘密等行為,大幅提高知識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使中國成為外國企業投資的首選之地。同時,進一步開放市場,以增加對國際投資的吸引力。
其次,國際直接投資收益率趨勢下降是外國直接投資長期放緩的重要原因。2010—201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回報率從8%降至6.8%,下降了1.2個百分點(見表1.3)。盡管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的回報率仍然較高,但大多數地區并未擺脫下降的趨勢。例如,在非洲,投資回報率從2010年的11.9%下降至2018年的6.5%。目前學術界對于FDI收益率下降的原因并沒有系統性的研究。聯合國貿發組織企業貿易投資司司長、世界投資報告主編詹曉寧認為,投資保護主義盛行、主要國家的貿易關系緊張、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以及全球經濟增長緩慢都是投資收益率下降的重要原因。[6] 如果看FDI回報率與所在區域經濟增速的相關系數,可以發現,在西亞、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以及轉型經濟體中,兩者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見表1.3)。但在其他地區,兩者的相關系數并不高。FDI收益率下降的原因值得學術界進行深入探討。
表1.3 FDI(流入)的回報率及其與當年經濟增速的相關系數2012—2018年 單位:%

注:回報率的計算公式為當年FDI收益除以當年FDI存量與上年FDI存量的平均值。
資料來源:中國的數據由筆者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國際投資頭寸表和國際收支平衡表進行計算,其他地區是筆者根據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8的數據整理。
最后,國際生產性質的結構變化也對國際投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數字技術在許多行業全球供應鏈中的應用,正在導致國際生產向無形資產和日益增加的輕資產形式轉變。因此,進入全球市場、開展跨境業務對重資產的需求大幅降低。許多以前需要通過直接投資形式完成的跨境業務,現在可能部分被服務貿易和無形資產國際支付等輕資產形式所替代,具體表現為特許權使用費和許可證費用的增長。
從企業微觀角度來看,2017—2019年企業 FDI 支出傾向有所增加,對于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活動較為樂觀(見圖1.2)。不像2016年,大部分跨國企業高管,尤其是那些來自發達經濟體的,在接下來的三年里預計增加FDI支出。同時,與2016年相比另一個顯著變化來自第一產業的FDI支出意向。在經歷了過去兩年艱難的投資削減后,自然資源行業的跨國企業,尤其是那些來自石油行業的,傾向于在接下來兩年里增加FDI支出。企業FDI支出傾向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對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和美國宏觀經濟狀況看好,以及受到技術進步和數字經濟的推動;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恐怖主義、匯率波動以及貿易協定的變化,使得部分跨國企業仍然傾向減少FDI支出(見圖1.3)。

圖1.2 跨國企業高管2017—2019年FDI支出意向(%)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7的數據整理。

圖1.3 跨國企業高管2017—2019年FDI支出意向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7的數據整理。
總之,一系列風險因素將為國際直接投資帶來不確定性,使得國際投資復蘇之路道阻且長。
[3]在這七年里,全球第一大對外直接投資國分別為: 日本,1982年、1989年、1990年;英國,1987年、1988年、2000年;荷蘭,2005年。
[4]王碧珺:《國際直接投資形勢回顧與展望》,載張宇燕主編《2018年世界經濟形式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
[5]賈英姿、于曉、郭昊、劉猛、胡振虎:《〈歐盟外商直接投資審查框架〉 條例對中國的影響及應對策略》,《財政科學》2019年第5期。
[6]“2018年世界投資報告”,2018年10月7日,https: //www.sohu.com/a/257987228_ 9990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