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歷史回顧

中華民國處在中國近代前所未有之風云變幻的歷史時期。還在民國年間,已有學人開始搜集整理有關民國史料,并有初步的研究。[2] 但就總體而言,1949年以前,國內戰亂連年,缺乏研究所需的必要環境與資料,而且民國成立時間不長,一般學者格于當朝人不寫當朝史的中國史學傳統,身處民國自身的環境,也還沒有將民國史作為學科研究的意識。[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民國史研究開始進入中國史學研究科目之列。1956年,國家社會科學十二年規劃將民國史列為重點項目。1971年,全國出版工作會議再度將民國史列入國家重點出版計劃。為此,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在1972年成立民國史研究組,成為內地第一家以“民國史研究”命名的研究單位。隨后,該組開始進行民國史的資料整理與初步研究,編輯《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但因為長期極“左”思潮的影響和干擾,民國史上的諸多事件與人物已有政治“定評”,民國史研究的空間甚為狹窄,缺乏學術研究所需的自由討論的空間。同時,受中國歷史分期問題的影響,1919年以前的民國史被劃入中國近代史,1919年以后的民國史被劃入中國現代史,被人為割裂成兩段。[4] 而中國現代史研究的主要內容又局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和中共黨史,民國史只能作為陪襯。因此,1978年以前,少數關于民國史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揭露帝國主義侵略和國民黨統治方面,成為政治“大批判”的工具和附庸。唯有在近代經濟史領域,有一批學者做了相當出色的開創性工作,他們主持下的近代經濟史資料的系統整理與出版,是當時近代史研究中較有成績的方面之一,其中相當一部分有關民國時期的經濟統計資料至今仍在研究中被廣為利用。[5] 不過,1978年以前,民國史研究的范圍非常有限,影響也不大。民國史研究作為一門學科,仍然沒有建立。

以1978年的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為開端,思想解放運動蔚為潮流,改革開放成為國策,國家政治經濟大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也帶來了學術研究的空前繁榮。受惠于這樣的大環境,1978年,近代史研究所的民國史組改稱民國史研究室,由該室編輯的《民國人物傳》第1 卷于當年出版,這是1949年以后以“民國”作為書名而公開出版的第一部著作[6],標志著民國史學科的真正起步。1981年,該室主持編寫的《中華民國史》第1 編第1 卷出版,成為中華民國史學科建立的奠基之作。從此,有關民國史研究的著作和史料大量出版,學術研究隊伍迅速擴大,學術交流活動日漸頻繁,民國史研究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歷史研究諸學科中的后起之秀。

一個學科建立并成熟的標志,就是有可以代表這個學科研究水平的高質量研究著作的出版。近代史所民國史研究室于成立初始即決定編寫一套包括研究專著、人物傳和大事記在內的系統的《中華民國史》,這套著作的出版實際成為民國史學科建立的標志,也是迄今內地民國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中華民國史》分為3 編12 卷,由國內知名學者數十人共同撰寫,已先后出版了第1編全1卷(辛亥革命和南京臨時政府,李新主編),第2編第1卷(袁世凱統治時期,李宗一、曾業英、徐輝琪、朱宗震等著)、第2卷(皖系軍閥統治時期,彭明、周天度主編)、第5 卷(北伐戰爭和北洋軍閥的覆滅,楊天石主編),第3 編第2 卷(從淞滬抗戰到盧溝橋事變,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著)、第5 卷(從抗戰勝利到全面內戰爆發前后,汪朝光著)、第6 卷(國民黨的失敗和中華民國的覆亡,朱宗震、陶文釗著);其他各卷已經交稿,將于近期全部出版。《民國人物傳》共12 卷(孫思白、朱信泉、嚴如平、熊尚厚、婁獻閣等主編),收錄民國時期有影響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等各界人物近1000 人,已全部出版。《中華民國大事記》(序編1905—1911年,正編1912—1949年,韓信夫、姜克夫主編)全5冊39卷,逐日記述民國時期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大事、要事,已全部出版。此三項工程構成了民國史較為完整的體系,為民國史學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民國專史方面,20世紀最后20年出版的較為重要的著作有:章開沅、林增平主編《辛亥革命史》,金沖及、胡繩武《辛亥革命史稿》,林家有主編《辛亥革命運動史》;來新夏主編《北洋軍閥史稿》,謝本書等《護國運動史》,莫世祥《護法運動史》;黃修榮《國民革命史》,劉繼增、毛磊、袁繼成《武漢國民政府史》,王宗華、劉曼容《國民軍史》;張同新《國民黨新軍閥混戰史略》和《蔣汪合作的國民政府》,郭緒印《國民黨派系斗爭史》,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華七十年史》,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抗日戰爭史》,羅煥章等《中國抗戰軍事史》;解學詩《偽滿洲國史新編》;資中筠《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和發展》,陶文釗、楊奎松、王建朗《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對外關系》,石源華《中華民國外交史》;彥奇、張同新《中國國民黨史綱》,劉健清《中國國民黨史》,劉永明《國民黨人與五四運動》;謝本書、馮祖貽主編《西南軍閥史》,匡珊吉、楊光彥《四川軍閥史》,莫濟杰等《新桂系史》;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杜恂誠《民族資本主義與舊中國政府》,徐鼎新、錢小明《上海總商會史》;姜克夫《民國軍事史略》;徐矛《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袁繼成主編《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張靜如、劉志強《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社會變遷》;陳錫祺主編《孫中山年譜長編》,李宗一《袁世凱傳》,嚴如平、鄭則民《蔣介石傳稿》,吳景平《宋子文評傳》;還有若干有關民國歷史研究的叢書。

有關民國史研究的論文更多,難有確切統計數字,散見于各學術期刊。但目前較有影響、學術價值與研究質量較高的論文,主要發表在少數學術刊物上,如《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等,由于這些刊物長期形成的學術地位,這種現象不會在短期內改變。各大學學報和省級社科刊物發稿量較大,可稱民國史研究論文發表的主要陣地,但因種種原因,質量參差不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德保县| 垫江县| 那坡县| 定西市| 肇源县| 樟树市| 丽江市| 喀喇| 镇江市| 噶尔县| 镇远县| 青河县| 汾阳市| 增城市| 临沧市| 万宁市| 萨迦县| 宜兰市| 墨脱县| 北碚区| 济阳县| 池州市| 阿克| 称多县| 天门市| 马公市| 鄂州市| 桦南县| 建水县| 卢氏县| 九江市| 大埔区| 英德市| 阿荣旗| 从江县| 灵寿县| 郁南县| 武威市| 内乡县|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