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關于中國近代史的“沉淪”與“上升”

中國近代史的“沉淪”與“上升”問題,涉及的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趨勢問題,也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的一個饒有興趣的問題。

以往對中國近代歷史發展趨勢的認識,一般是說近代中國“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34] 20世紀80年代初,李時岳提出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實際上存在著兩個而不是一個趨向:一是從獨立國家變為半殖民地(半獨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趨向;一是從封建社會變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并向資本主義演化的趨向。前者是個向下沉淪的趨向,后者是個向上發展的趨向。半資本主義,對封建社會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半資本主義的存在,就是“上升”。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僅有“沉淪”,而且有“上升”。這種“沉淪”和“上升”是同時并存的。這是歷史學家對近代中國歷史的又一種解說。這個說法很新穎,對近代史學界影響很大。汪敬虞曾評論這一觀點說:“根據作者的論證,人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中國近代社會,既可以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也可以說是半殖民地半資本主義。因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35] 顯然,汪敬虞并不贊同這個觀點,但未深入討論。此外,專文討論者,尚付闕如。

李時岳提出上述觀點,是在1919年為下限的中國近代史的框架內思考的。在這個框架內思考,對中國近代史發展趨勢的新解說,有幾點說不通的地方。第一,在1919年前,中國遭受列強十分重大的打擊,《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民四條約》等,嚴重束縛著中國,割地賠款,外國駐軍,租界和租借地,協定關稅,領事裁判,外國經濟實力控制著中國經濟生活,說中國“沉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基本上符合歷史事實。說這時候的中國同時存在著“上升”,比較難以說通。第二,經過洋務運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經濟生活中所占成分十分微弱,民族資本主義在19世紀末剛剛形成且十分微弱,說中國半封建的另一半是半資本主義,顯然并不合適。第三,學術界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理解,一般是把它作為社會形態看待的,實際上所謂社會形態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概念,它是介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一種過渡性的社會形態。說半殖民地是對國家地位而言,說半封建是對半資本主義而言,固然有某種道理,但是,把一種社會形態割裂開來,在科學上是說不過去的,是缺乏理論支撐的。

如果把中國近代史理解為1840—1949年的歷史,全面觀察110年歷史發展趨勢,則情況就不一樣了,視野就開闊了,我們就可以看到近代中國“沉淪”和“上升”的全過程。我經過10 多年的思考,就近代中國的“沉淪”和“上升”問題撰寫了文章,與李時岳的觀點相商榷。我就近代中國110年的歷史考察,提出了“沉淪”“谷底”“上升”的看法。在我看來,在1840—1900年,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沉淪”,這個時期,也有“上升”的現象,但那是次要的因素;1901年到192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沉淪”到“谷底”的時期,所謂“谷底”時期,實際上是“沉淪”到“上升”的交錯期,是黑暗到黎明的交錯期。這個時期,是《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最困難的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因此是“沉淪”表現最嚴重的時期;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在這個時期發生,表明中國的“上升”因素已經上升到可以與“沉淪”表現相抗衡的時期。渡過了“谷底”時期以后,中國的歷史發展趨勢就主要表現為“上升”了。[36]

據我所知,一些學者對上述觀點發表了評論。多數人認為“谷底”說頗具新意。有的學者評論說,這一說法“飽含著作者創造性的學術探索”,“嘗試性地提出了中國近代史的一種新的理論架構”[37]。有的學者認為,“《關于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淪”與“上升”諸問題》一文,是一篇旨在重新構建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的很有價值的文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谷底’的問題,是一個很值得繼續討論的重要學術問題”[38]。還有學者認為,“關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谷底’說和中國近代社會的‘沉淪’、‘上升’的理論,使我們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認識更加清晰了,更加形象化了,更加接近歷史的實際了。歷史的發展是曲折的,是不斷進步的,中國近代社會也是這樣,這就給人們以信心,給人們以力量。尤其是我們從近代社會的發展中看到,盡管近代各個階級、各個階層為避免社會的‘沉淪’做出了他們的努力,但只有無產階級才使中國避免了繼續‘沉淪’為殖民地的厄運,才使中華民族獲得獨立和解放”,“這是張先生對中國近代史體系的重大貢獻”[39]。“我完全贊同張先生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軌跡的描述,尤其是他提出的‘谷底說’,發前人所未發。”“張海鵬先生的谷底說和對近代中國社會發展軌跡的描述,是對近代社會發展最形象最具體的說明,最科學的解釋。張先生的描述,使人們對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軌跡清晰可見,不僅看到了近代社會的屈辱和災難,而且也看到了近代社會前進的力量和方向,從而使人們對近代社會有了一個科學的認識。這是張先生對中國近代史宏觀研究的一大貢獻。”[40]

對于近代中國“沉淪”的“谷底”究竟在哪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谷底”應該在甲午戰爭到《辛丑條約》簽訂之間[41];有的認為,應該在1931—1945年日本侵華期間[42]

還有學者對“谷底”說提出了質疑,認為“‘谷底’之說所以不完全正確,最要緊之處是它完全否定或者低估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功及其劃時代的里程碑的歷史意義”[43]

看來,繼續探討近代中國的“沉淪”與“上升”以及“谷底”問題,對認識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或者歷史發展趨勢,認識中國近代史的本質特征,還是很有意義的。進一步展開學術爭鳴與探討是必要的,是值得提倡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济南市| 光山县| 鲁甸县| 时尚| 盘山县| 安新县| 中阳县| 天镇县| 白水县| 皋兰县| 化州市| 彭泽县| 阜南县| 新晃| 简阳市| 湘阴县| 阿城市| 温宿县| 遂宁市| 梅河口市| 丰都县| 富阳市| 林芝县| 建平县| 赤水市| 丰台区| 昌宁县| 洮南市| 邵东县| 新民市| 华蓥市| 黄大仙区| 上犹县| 望城县| 青铜峡市| 宕昌县| 盐山县| 常州市| 化州市|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