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文獻回顧

一 人力資本理論的發展

(一)人力資本思想的萌芽

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十分關注財富和價值的起源及其增長的影響因素。早在17世紀時,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在其1662年出版的《賦稅論》中就提出了“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的觀點,強調了“人”這一要素在財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明確了“人力”的價值。1672年威廉·配第進一步在《政治算術》中,運用數字、重量、尺度等統計方法對英國、法國、荷蘭三國國力和經濟現象進行了對比研究,估算了戰爭、疾病等因素造成人口死亡和流失的經濟損失,計算了英國人口的貨幣價值,并提出“勞動決定價值”的勞動價值論,可謂是人力資本思想的萌芽。法國重農學派代表人物魁奈接著在其《人口論》《谷物論》等文中探討了財富、價值、貨幣、貿易、人口等問題之間的理論關聯,認為“人”是構成國家強大的根本因素,“人”本身就是其個人財富的第一創造因素[1],強調了財富生產中人的價值和作用。

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把人力資本這一思想進一步推向了新的理論高度。亞當·斯密在1776年《國富論》中最早明確提出資本可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他認為“在社會的固定資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潤的項目,除了物質資本外,還包括社會上一切人民學得的有用的才能”[2],這些“有用的才能”可以通過學習來習得,而且他還建議由國家“推動、鼓勵,甚至強制全體國民接受最基本的教育”[3]。亞當·斯密提到的“有用的才能”這一觀點便開始觸及“人力資本”這一概念的部分內涵。德國思想家弗里德里?!だ钏固卦谄?841年著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中也明確提到,不能把體力勞動作為唯一的生產力,而精神方面的因素和國家的作用對生產力的影響需要格外注意,并特別區分了“物質資本”和“精神資本”,其中提及的“精神資本”已經在識別人力資本的價值。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在其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中明確提出了人力資本投資的價值,認為“知識是我們最有力的生產力,是形成資本的主要因素”[4],“知識和組織是一個獨立的生產要素,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一切資本中最有價值的莫過于投在人身上的資本”[5]。這些提法都在逐步清晰人們對人力資本及其經濟貢獻的認識,為之后現代人力資本理論的發展開辟了理論源頭。

(二)現代人力資本理論的演進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變化和發展,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逐漸難以解釋新階段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甚至出現一些矛盾。于是,理論界的經濟學家們開始謀求新的理論構建,以期闡釋和預測現實走勢。20世紀50—60年代是人力資本理論真正進入主流經濟學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里,四位研究者對于現代人力資本理論的貢獻最為突出。

第一位重要學者是美國經濟學家雅各布·明塞爾。他于1958年發表的論文《人力資本與個人收入分配》建立了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模型,并提出人力資本投資是勞動力市場中勞動者收入差距產生的決定性因素。明塞爾認為,正規的學校教育、積累的工作經驗以及接受的技能培訓等人力資本與個人的收入分配之間存在顯著關聯,是提高個人收入的重要源泉。

第二位重要學者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他是公認的對人力資本理論貢獻最大的一位學者。在他的理論研究之中,有兩個現實現象引起了舒爾茨對人力資本問題的關注:第一個問題是他在研究農業經濟時,他試圖回答當時美國農業產量大幅度提高的背后,除了常規的土地、勞動力和資本要素之外,還有什么因素極大地促進了美國農業產量的提高?最終,舒爾茨得出結論,認為人的技術和技能的提高是其中一個決定性的助推因素。第二個問題是他在研究個人收入增長時,他試圖回答為何當時工人的工資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傳統的理論構建只能解釋其中一部分的增長,但仍然存在一個模糊因素在影響著工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通過研究,舒爾茨發現,這也是人力資本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于是,在1960年美國經濟學年會的一次演說中,舒爾茨提出了人力資本學說,闡釋了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以及個人收入增長的影響。舒爾茨在《論人力資本投資》一書中進一步界定了人力資本的基本內涵,包括醫療保健、在職培訓、教育(也包括由社會組織組織的非正規教育培訓)、個人遷移等[6]重要內容??傮w來說,舒爾茨主要是從宏觀層面研究了人力資本,特別是教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第三位重要學者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加里·貝克爾。貝克爾1960年出版的《生育率的經濟分析》、1964年出版的《人力資本》是其人力資本研究的集中反映。貝克爾運用成本—效益等經濟學分析方法,重點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了生育成本和生育效應、教育成本與教育收益,研究了人力資本投資與個人收入之間的關系,與舒爾茨人力資本的宏觀分析視角互為補充。

第四位重要學者是愛德華·丹尼森。丹尼森的理論貢獻在于他進一步運用計量模型對國民收入增長原因的“殘差”進行了解釋。在加入規模經濟效應、資源配置等變量后,丹尼森發現1929—1957年美國經濟增長的教育貢獻應是23%,而不是舒爾茨計算的33%。[7]

現代人力資本理論的誕生,逐步引導人們強化對人的關注,對知識效應的重視,對人力資本價值的再認識。也就是說,要把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等領域的消費看成是一種投資,而不僅僅是純粹的消費,進而把消費納入到生產領域,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突破和思維轉向。

(三)當代人力資本理論的發展

當代人力資本理論的發展主要將精力集中在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內生化上,形成了新增長理論。代表人物有兩位:一位是美國經濟學家保爾·羅默。1986年羅默在《收益遞增經濟增長模型》一文中將技術進步轉化為經濟增長模型中的一個內生變量,并明確將勞動、資本、人力資本和創新納入經濟增長四要素模型,從而突顯了人力資本和技術創新的價值和時代特征。另一位是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盧卡斯。1988年盧卡斯在《論經濟發展的機制》中提出了兩個內生增長模型:一是人力資本外部性模型,指出人力資本投資具有外部性,收益并非完全由個人收獲,有外部溢出效應,從而解釋了同樣技術水平的工人為何在人力資本水平不同的國家收入水平不同的原因;一個是“干中學”外部性模型,指出當商品替代性強的時候,生產知識密集型高的商品的國家,其經濟增長率更高,從而強調了人力資本的溢出效應及其對經濟增長內生化的影響。

通過簡要地概括人力資本理論研究發展的這段歷史,我們發現,從最初的亞當·斯密人力資本思想的萌芽,到現代人力資本理論中舒爾茨對人力資本內涵的四要素界定,再到當代人力資本理論中盧卡斯對人力資本溢出效應的經濟增長影響的識別,充分體現出在經濟增長和個人收入增長互動過程中人力資本及其投資的價值和作用。之后還有學者,例如,尼爾1995年,進一步把人力資本區分為“完全通用”、“產業專用”和“企業專用”三個層次,為此后的勞動力遷移和就業變遷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8],也為本書要研究的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視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丰县| 根河市| 北票市| 英山县| 阳高县| 多伦县| 原平市| 房产| 丁青县| 延庆县| 汉源县| 广德县| 佛冈县| 洛浦县| 浠水县| 城步| 微山县| 大理市| 保山市| 松桃| 宣化县| 鄂托克前旗| 西平县| 新邵县| 拉萨市| 中江县| 连云港市| 句容市| 理塘县| 江阴市| 衡阳县| 武威市| 阜南县| 富源县| 云林县| 绥滨县| 措美县| 三穗县| 临泉县| 泰来县|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