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擴大中等收入者規模,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數的橄欖形分配格局,促進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不僅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狀況,優化收入分配格局,促進經濟增長果實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而且可以進一步增加居民的消費需求,有效拉動內需,確保我國平穩步入高收入階段。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中等收入群體是 “社會穩定器”,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擴大是應對民粹主義思潮泛濫,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途徑。無論是美國 “中產階級消失”導致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拉美民粹主義盛行導致的經濟社會動蕩,還是《21世紀資本論》在全球范圍內引起的高度關注,都充分反映出收入分配問題、中等收入群體問題,是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的大問題。

一 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估算

中等收入群體一般指收入保持在全社會中等水平、就業相對穩定、生活相對寬裕的群體。類似于對貧困的識別,對中等收入群體的定義也存在絕對標準與相對標準之分。此外,學術界也將評判標準從收入擴展到了財產、職業、消費等范疇。因此,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對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估計結果。綜合各類估算結果,當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在20%—30%,不到1/3。

由于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市場并不完善,歧視和勞動力市場分割等問題比較突出,極有可能使一部分能夠獲得中等收入的群體并沒有獲得相應的中等收入水平,而依然在中低收入者甚至是低收入者的行列徘徊。因此,我們將與收入具有密切聯系的勞動力的能力作為界定潛在中等收入群體的指標。根據勞動經濟學中關于工資與勞動者個體特征之間聯系的研究,可以發現,教育是影響勞動者工資收入的重要因素,具有較高教育水平的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也比較高,從而提高了其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回報。[9]另外,從“羊皮卷”效應來看,教育具有識別和篩選功能,可以將勞動生產率高的人識別出來。[10]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更適合用于潛在的中等收入群體的界定。除了教育之外,職業也是反映勞動者能力的重要因素。參照《國務院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國發〔2016〕56號),我們將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技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公務員等六大群體作為潛在的中等收入群體并估算其規模。

筆者利用2013年收入分配調查數據,首先對樣本數據進行權重調整,計算出高技能勞動者、專業技術人才、中小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政府和社會管理部門的公務人員、新型職業農民六大重點增收群體在樣本中的比重,然后分別將六大增收群體的比重乘以2018年年末的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從而得到六大潛在的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計算結果請見表4-1。

表4-1顯示,在全部人口中,六大增收群體的比重為23.72%。而在就業人口中,六大增收群體的比重為42.64%。從規模上看,六大增收群體總計達33098萬人,其中高技能勞動者為15098萬人、專業技術人才為6489萬人、中小創業者為7926萬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為1688萬人、政府和社會管理部門的公務人員為1451萬人、新型職業農民為447萬人。

表4-1 六大增收群體的規模以及比重

上述分析表明,既有的中等收入群體,再加上潛在的中等收入群體,其規模以及在我國居民中的比重是頗為可觀的。不過,OECD國家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將近2/3,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也在1/3和1/2之間[11]。與OECD國家與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這一方面需要在宏觀分配格局方面進行調整,以使得各收入組別的絕對收入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則要求中低收入者相對收入水平提高。

二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政策選擇

(一)提高勞動力報酬比重,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

研究表明,勞動力市場的初次分配效應在遞減。隨著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速度減慢,城鄉就業擴大和資源重新配置都不再像以往那樣以急風暴雨式的節奏進行,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比較優勢也加速減弱,國際貿易以發達國家為主要對象的特點也趨于淡化。相應地,勞動力市場機制的初次分配功能既不再能夠單獨解決收入分配問題,也不足以解決民生領域面臨的其他問題。[12]有鑒于此,一方面,要提高勞動力報酬比重,另一方面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初次分配中著力提高勞動報酬比重,繼續實現居民收入增速與經濟發展速度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同時,在平衡資本與勞動的分配關系上做文章,即完善要素市場環境和機制,破除市場的壟斷和價格扭曲,消除市場分割和身份歧視,增加公平機會和競爭。再分配中,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完善直接稅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國際比較發現,我國的再分配力度要小于OECD國家。剔除OECD國家中收入差距較大的智利和墨西哥,這些高收入國家較為合理的收入分配狀況實際上是在再分配之后才形成的。例如,經過稅收和轉移性支付,這些國家的基尼系數從平均0.473下降到0.306,降低幅度高達35.3%。而我國再分配政策使得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僅縮小10%左右。[13]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大收入再分配調節力度。

(二)健全資本市場的發展,提高居民的財產收入

我國居民的財產收入占比偏低,而且財產收入來源單一。我國資本市場發育滯后,利息收入成為居民部門主要的財產收入來源。與此同時,利息率逐步降低,甚至低于通貨膨脹率,使居民的財產甚至存在縮水的可能。從居民收入的結構來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擴展居民獲得財產收入的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收入。更重要的是,應加快落實農民土地財產權,使部分農民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最大空間在農村,最大掣肘在于農民土地財產權未得到落實。不是農民缺乏財產,而是農民所擁有的宅基地、承包地和集體用地等財產尚未物權化、資本化,難以給廣大農民帶來穩定的財產性收入。

(三)推進工業化與城鎮化,促進勞動力自由流動

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實現二元經濟向一元經濟轉變,提高農民收入,實現低收入人群向中等收入人群的轉變。農民是低收入者的主體,主要原因在于二元經濟條件下工業化導致的農業和工業部門勞動生產率提升速度的不一致在短期內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但從長期來看,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低收入的農民進入工業部門,農業從業人口減少的同時,農業勞動生產率也會不斷提高,農民收入增加,二元經濟逐步轉變為一元經濟,農業和工業部門勞動生產率趨于平衡,城鄉收入差距也將縮小。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改革現有阻礙農民向城市轉移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促進農民向工業部門和城市的合理流動。除了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通過勞動力合理流動以實現城鄉勞動生產率的收斂以外,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主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綜合戰略。實施兩年多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一些地方在堅持黨管農村、振興鄉村產業、培育鄉村人才等方面也取得了進展;[14]但還面臨著基礎設施、要素投入、鄉村治理以及農民參與積極性等方面的短板,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在提升農民收入方面的效果還不明顯。這些都需要鄉村振興戰略有實質性的突破和進展。促進勞動力市場發育。建設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根據效率原則配置勞動力資源。勞動收入是中等收入群體的主要收入來源。從宏觀分配格局的角度看,擴大就業、深化工資制度改革、促進中低收入職工工資合理增長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根本舉措。從居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建設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根據效率原則配置勞動力資源,鼓勵勞動力自由流動,不僅能夠促進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夠消除不公平的收入差距。

(四)設定合理的最低工資標準,提高收入流動性

最低工資政策通過設定勞動者的工資下限,能夠起到確保低工資群體的工資收入得到合理有效增長的作用。但這一作用的實現需要以最低工資政策的嚴格執行為前提。我們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遵循國際通行的低工資定義,將低工資定義為工資中位數的2/3。研究發現,簡單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并不能降低勞動者成為低工資者的概率。但如果最低工資政策能夠得到嚴格執行,那么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能夠顯著降低勞動者成為低工資者的概率。

合理的收入流動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經濟活力和機會公平狀況;相反,缺乏收入流動性的社會,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會逐漸固化,低收入者缺乏改變自身收入狀況的機會,反映出一個社會經濟活力的下降和機會公平的喪失。對中低收入階層而言,一定幅度的向上的收入流動性將有助于他們躍升為中等收入群體。

提升教育水平有助于促進收入流動性的提高。打破職業隔離,促進職業流動,建立就業人員的職業上升通道,也是促進和提高收入流動的重要手段。非國有部門是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也是大部分普通群眾獲得就業和收入的主要來源。打破行業壟斷,放開市場,促進非國有部門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普通群眾的收入增長和向上的收入流動。

(五)適應新技術革命要求,提升人力資本水平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創新拉動產業結構調整并促進就業結構升級,提升人力資本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中等收入群體主要是人力資本水平較高的白領階層,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須在提高人力資本水平的同時實現就業結構的轉變,為人力資本水平較高的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就要求轉變當前依賴于低勞動力成本優勢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在通過技能培訓和完善教育體制等途徑提高人力資本水平的基礎上,以創新拉動產業結構調整,并促進就業結構優化升級。

新技術革命在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對中等收入群體產生了沖擊。新技術革命與高技能是互補的,技能偏向性的技術進步大幅提高了擁有高技能的高收入群體的勞動生產率。低收入群體所從事的體力勞動通常也不是常規性的(routine),難以被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械化與自動化替代。相比之下,中等收入群體大多從事常規性工作,容易被機器替代。盡管勞動力市場的供給方會通過自動調整,逐步適應新技術革命所引致的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變化,但這一調整過程通常不是瞬時完成的。在這一調整過程中,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往往會受到新技術革命的負面沖擊。因此,要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教育水平,提升其人力資本,幫助他們應對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防止其在勞動力市場的“極化”(polarizaton,即就業需求偏向高端與低端兩極)過程中被邊緣化,從而導致收入分配的惡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市| 庐江县| 神池县| 广汉市| 高雄市| 黑山县| 高邮市| 禹州市| 永顺县| 沈丘县| 紫金县| 宜丰县| 塔河县| 房山区| 拉萨市| 吴堡县| 双桥区| 修武县| 民县| 通许县| 闻喜县| 旬邑县| 宜黄县| 阳江市| 兰州市| 正阳县| 阿图什市| 巫山县| 凤山市| 凤凰县| 托克托县| 富平县| 青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色达县| 巴林左旗| 乐平市| 广州市| 邛崃市| 米林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