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拉丁美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路
- 復旦發展研究院
- 2385字
- 2021-01-05 12:05:16
三 重建中拉經濟伙伴關系
正如本章前面所述,拉美地區有必要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制定一個新的發展戰略,以便在重新建立與中國的經濟關系的同時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像之前提到的更加側重于工業化的新的發展方式必定會引起中國的注意,同時也能確保與我們的亞洲巨人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的經濟方式,這顯然要比之前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形成的商品貿易經濟更加穩固。在這一方面,拉美應當充分利用其創新策略來與中國接觸。在考慮到拉美國家的新工業化模式之后,中國可能會更加積極地推動其海外領先企業的發展,并為該地區新興市場國家的政府提供融資機會以實現其資產多元化。
根據加拉赫蓋爾的說法,有三個原因可以認為中國會支持拉美地區的新發展戰略。[28]第一,從對拉丁美洲的商品和其他項目的需求來看,中國不會離開拉美。這種需求不會像商品繁榮時期那樣旺盛,但它將持續成為該地區產品需求的來源,并且還有可能會產生產品部門之外的更加多元化的需求。隨著中國向消費型經濟轉型,其對消費品的需求也將增加。盡管拉美的制造業部門在商品繁榮時期失去了競爭力,但中國的轉型給了它們第二次機會。如果拉美國家能在創新、工業化和出口競爭力方面付出實際努力,它們就能在中國經濟中找到出路,而這在世界上其他地區都不可能找得到。
第二,中國在拉美的直接投資很可能會越來越多。如果拉美國家的政策合適的話,中國不僅將成為該地區產品部門需求的來源,還將成為該地區外國直接投資方面的持續來源。由于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建筑業和制造業部門的市場已經飽和,中國在這些領域也開始轉型,他們將尋求在海外擴張。由于匯率貶值,中國國企目前正在尋求合并或收購因經濟增長放緩、價格下跌和債務繁重而導致經濟困難的拉美公司。隨著中國匯率和工資的上漲,拉丁美洲可能不僅是其初級產品部門對外投資的目的地,還有可能是其他更加復雜生產活動產業的投資選擇,從而促進知識在各領域的轉移。
第三,中國日益增長的開發銀行和基金可能會成為拉美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的重要資金來源。在金融方面,盡管中國可能會開始將這方面的重心進行轉移,但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中國要終止與拉美國家政府的合作。2015年中國舉辦了首屆中國—拉美加勒比共同體(CELAC,Community of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States)峰會。這次會議建立了一個新的對話平臺和聯合論壇,旨在建立中國和拉丁美洲的聯系。中國承諾到2020年在該地區的直接投資將增加到2500億美元,并承諾在區域項目上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支持,到2025年,中國與拉美的雙邊貿易額將翻一番,達到5000億美元。為了進一步強化這一承諾,中國制定了總計350億美元的資金安排,包括200億美元的中拉基礎設施合作專項貸款,10億美元的拉美國家優惠貸款和中國此前承諾的5億美元的中國—拉美加勒比共同體合作基金。[29]
中國—拉美加勒比共同體論壇為中國與該地區進行對話、推動雙邊經濟關系發展提供了良機。如果管理得當,這個平臺可能有助于該地區達成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的共同目標。在中國—拉美加勒比共同體峰會上,來自拉丁美洲的高層領導制訂了中國—拉美加勒比地區合作計劃(2015—2019年)。綜合計劃涵蓋共計13個領域的工作計劃,包括:政策和安全;國際事務;貿易、投資和金融;基礎設施和運輸;能源和自然資源;農業;工業、科學和技術;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文化和體育;新聞媒體;旅游;環保;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友誼。[30]因此,中拉潛在合作的可能性的范圍非常廣泛。
合作計劃是拉美地區提升其產業競爭力的難得機會。除了確保貿易額和投資的增加以及為推動其增長建立一系列融資手段之外,中國—拉美加勒比共同體還承諾通過合資企業和合作伙伴關系來促進投資和便利化,并在中國—拉美加勒比共同體國家中推廣高科技和增值產品生產以促進合作,并支持全球價值鏈中的中小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此外,在科學技術方面,該計劃也承諾探索建立雙邊合作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經濟特區和高科技工業園區的可能性,特別是對于研究和開發活動的探索,以便改善工業投資并創造產業價值鏈。它還指出要在電子、信息通信技術以及雙方技術和知識交流等領域加強互利合作。[31]
拉美地區需要進行人力資本積累并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來提高生產力與競爭力,中國也承諾將在這些領域進行大力投資。計劃中考慮采用交流、推行流動研究項目和教育機構間合作等方式來進行對于人力資源的培訓和教育。計劃中還設想進行不同領域的能力建設與合作,在2015年到2019年期間,計劃在中國—拉美加勒比共同體國家中提供6000個政府獎學金項目、6000個培訓機會和400個在中國進行的在職碩士學位課程。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合作計劃中提出促進區域內包括交通運輸、港口、道路和倉儲設施、商業物流、信息通信技術、寬帶、廣播和電視等領域的基礎設施發展。它還鼓勵有經驗的中國—拉美加勒比共同體國家的企業參與到提高雙方連通性并促進雙方相互溝通的重要項目中去。還有許多舉措都以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為目的,這包括中國—拉美合作基金、中國—拉美基礎設施專項貸款,以及中國提供的優惠貸款等金融手段。同時,這些手段也是維持中國—拉美加勒比地區關鍵項目合作的內容。總的來說,這些手段滿足了中國—拉美加勒比地區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發展所要求的方式,以及它們的可持續發展愿景。[32]
這些計劃為拉美提供了一個獨有的經濟發展機會,同時也蘊含著改變與中國伙伴關系的可能性。雖然關于這些方面只提出了總體目標和行動方針,可以逐步深化并將其轉變為各國所需的具體舉措和項目。此外,中國還為保證這些項目的正常進行設立了技術秘書處。該計劃還表明,中國和拉美領導人已經意識到將雙邊關系多樣化的必要性,同時也有必要將經濟合作擴大至除初級產品部門之外的其他部門。與一個世界大國建立新的戰略合作領域將使該地區受益良多。如前所述,中國為拉美提供了一系列實現工業化并提高競爭力的機會,同時拉美也得到了第二次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機會。然而這也需要拉美采取合理的政策和制度調整,否則在實行這些計劃時將面臨諸多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