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法制度與周代國家結構研究
- 高婧聰
- 1068字
- 2021-01-06 20:51:41
二 周代宗法制度的研究意義
宗法制度歷來是學術界重點關注的話題,“古來禮家無不談宗法。……近代以來的古史學家,也幾乎無不談宗法”[5]。關于夏商兩代是否存在宗法制度的問題,學術界爭論不已;而學界對周代宗法制度的存在性、典型性則沒有異議。“宗法”一詞首先出現在北宋時期,其后為歷代學者廣泛采用,到了清代,以乾嘉學派為代表的學者對經書做了大量的校讀、注疏工作,將禮書中對宗法的記述作了詳盡的注解。自近代以來以王國維為代表的學者按照新史學的研究方法,充分吸收前人的經學研究成果,將此研究上升到對周代社會制度、社會結構的深層次探討層面,使得周代宗法制度的研究成為考察周代國家社會歷史發展脈絡的重要途徑。除傳世文獻之外,金文、戰國簡帛文字材料和傳世文獻提供了有關周代宗法制度研究的大量信息。但由于此研究涉及復雜的歷史問題,學術界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認識尚有諸多模糊之處,其中的細節問題仍有開拓的余地,尤其在出土材料的解讀上仍需要繼續探討。
周代的宗法制度與當時各種社會制度具有密切的關聯,其影響延伸至社會制度的各個領域,比較典型的如分封、宗廟、喪服、婚姻、姓氏、家臣等制度,都有濃厚的宗法化的成分,因此深入研究周代宗法制度有助于對當時各項社會制度和社會觀念的認識和理解。尤為重要的是,通過研究宗法制度,能深化對周代各種禮儀制度的認識。
周代國家結構的建構是以宗法制度為重要原則的,因此對周代宗法制度的探討關涉如何正確認識周代國家和社會結構的重要問題。另外,周代社會建立在廣泛的宗族組織基礎之上,血緣在周代政治組織形式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周代宗法制度最重要的特點在于與政治緊密結合,以周天子為首與臣下形成了大小宗的關系。因此,研究周代宗法制度有助于認識周王與各統治階層的關系、周代國家統治方式和統治策略甚至中國早期國家結構等重要問題。
在周代,宗族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而宗法組織原則正是廣泛存在于各個宗族之中,前人對周代宗法制度的總結和概括,也正是建立在對廣大宗族的考察之上的。周代宗族的構成和組織形式又各具特點,是研究周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實例。宗族、家族形態又是學者探討周代社會形態所考慮的重點問題,因此,對周代宗法制度的研究,必然要與宗族形態的研究相結合,這將有助于推動對周代社會結構、宗族組織形態的研究。
綜上所述,研究周代宗法制度有如下幾點意義:
第一,有助于推動對周代宗法制度本身所包含各方面問題的深入研究。
第二,有助于加深對周代社會制度和社會觀念的認識。
第三,有助于推動周代社會結構、宗族組織形態、周代國家結構甚至中國早期國家相關問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