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唐朝對隴右的開拓

617年,李淵父子起兵太原,第二年攻入長安,建立唐朝。當時群雄割據,建都關中的李唐面臨著四面八方的威脅。經過數年的統一戰爭,新興的唐朝政權才實現了對全國的統治,唐朝對西北疆域的開拓在這一過程中開始。唐前期絲綢之路的開拓是伴隨著中原政權恢復對西北地區的統治實現的。唐朝對西北疆域的開拓從破薛舉開始,太宗《經破薛舉戰地》詩反映了那場戰爭的壯闊和激烈。破薛舉之戰的意義重大,中唐詩人柳宗元詩中仍回響著那場戰爭的殺伐之聲。

薛舉是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西)人,其父薛汪徙居金城(今甘肅蘭州)。薛舉驍勇善射,稱雄于西北邊地,隋大業末任金城府校尉。年荒民饑,隴右盜賊蜂起,金城縣令郝瑗為平賊寇募兵數千,任命薛舉為將,分發鎧甲,大集官民,置酒饗士。薛舉和兒子薛仁杲于座中劫持郝瑗,隨即起兵,囚禁郡縣官吏,開倉散糧,賑濟貧乏。薛舉自稱西秦霸王,建年號為秦興,招附群盜,劫掠官馬,兵鋒甚銳。破隋將皇甫綰,陷枹罕。岷山羌鐘利俗率眾二萬歸降,兵勢大振。封薛仁杲為齊王,授職東道行軍元帥,封宗羅睺為義興王,輔佐薛仁杲;薛仁越為晉王、河州刺史。略取鄯州、廓州等地,盡據隴西,擁兵十三萬。

大業十三年(617)七月,薛舉在蘭州稱帝,封妻鞠氏為皇后,長子薛仁杲為太子。遣薛仁杲圍攻秦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肅天水)。少子薛仁越攻掠河池郡,被河池太守蕭瑀擊退。薛舉又遣部將常仲興渡過黃河進擊河西李軌,與李軌部將李赟戰于昌松,常仲興戰敗,全軍陷沒。薛仁杲攻克秦州,薛舉將都城從蘭州遷至秦州。十二月,薛仁杲進犯扶風郡(今陜西鳳翔),遭汧源賊寇唐弼抵御,不能進。唐弼擁立李弘芝為天子,有眾十萬人。薛舉遣使詔諭,唐弼殺李弘芝依附薛舉。薛仁杲趁唐弼不備,襲破其軍,唐弼率數百名騎兵逃走。薛舉軍勢益盛,號稱二十萬,謀取長安。

李淵在長安自封唐王,立楊侑為隋帝。薛舉派兵攻打扶風,李淵遣李世民率軍擊討薛仁杲,唐軍大勝,斬首數千級,薛仁杲退回隴右,唐軍追至隴坻而還。當薛舉欲越隴西逃時,褚亮勸他效法南越趙佗、蜀漢劉禪和近代蕭琮等降唐,遭到郝瑗反駁。薛舉重賞郝瑗,用做謀主。薛舉接受郝瑗建議,與梁師都聯合,厚賂突厥,連兵進攻長安。隋都水監宇文歆出使突厥,勸止莫賀咄設出兵。武德元年(618)六月,唐朝豐州總管張長遜進擊宗羅睺,薛舉率軍救援并進擊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北),屯駐于折墌城(今甘肅涇川東),遣游軍劫掠岐州、豳州。李世民為帥統軍抵御,進駐高墌城(今陜西長武北),與之對壘。李世民認為薛舉糧少,急于速戰,守城不戰。李世民臥病之即,薛舉誘使唐軍出戰,唐軍大敗,死者達十分之六,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等被俘。唐軍撤回長安,薛舉奪取高墌城。八月,薛仁杲進逼寧州(今甘肅寧縣),郝瑗建議乘勝取長安。薛舉患病死,薛仁杲在折墌城繼位。

薛仁杲為太子時和大多數將領不和,眾人疑忌不安。李淵命李世民為帥經略隴右。九月,唐秦州總管竇軌進攻薛仁杲失利。薛仁杲圍攻涇州,驃騎將軍劉感鎮守涇州。涇州瀕臨陷落,長平王李叔良率兵來救,薛仁杲揚言軍中糧盡,帶兵向南而去,派高墌人假裝以城降唐,李叔良派劉感率部下赴高墌。劉感至高墌城下,下令燒高墌城門,城上人倒水澆下,劉感知城中人詐降,讓步兵回師,自率精兵殿后。薛仁杲軍從南原大批涌來,在百里細川與劉感軍激戰,劉感被俘。薛仁杲包圍涇州,李叔良環城堅守。唐隴州刺史常達進兵宜祿川,殺薛軍一千多人。薛仁杲屢攻常達,皆未能勝,派仵士政帶幾百人詐降,常達厚待仵士政,仵士政卻劫持常達,投降薛仁杲。秦王到高墌,堅守不出,相持六十多天,薛仁杲糧盡,將領梁胡郎等人率眾降唐。

薛仁杲將士有離異之心,秦王令行軍總管梁實在淺水原扎營,誘薛仁杲出戰。宗羅睺率精銳進攻梁實,梁實守險不出。當薛仁杲軍疲勞之際,唐軍展開決戰。右武侯大將軍龐玉在淺水原列陣,宗羅睺合兵攻龐玉,秦王率大軍從淺水原北方出現,出其不意,宗羅睺迎戰。秦王率數十名驍騎沖入敵陣,內外合擊,宗羅睺大敗。秦王率兩千多騎兵追擊,竇軌拉馬勸阻:“仁杲猶據堅城,雖破羅睺,未可輕進,請且按兵以觀之?!鼻赝跽f:“破竹之勢,不可失也!”[12]秦王依涇河列陣,薛仁杲手下人心渙散,驍將渾干等人投降。薛仁杲入城拒守,守城者紛紛乘夜出降。薛仁杲見敗局已定,于十一月初八日出城投降,唐軍把薛仁杲押送到長安斬首。

對薛氏父子的激烈戰事,親歷其事的李世民印象深刻。貞觀二十年(646),太宗幸靈州,路經破薛舉、薛仁杲父子戰地,撫今追昔,寫下《經破薛舉戰地》一詩:

昔年懷壯氣,提戈初仗節。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營碎落星沉,陣卷橫云裂。一揮氛沴靜,再舉鯨鯢滅。于茲俯舊原,屬目駐華軒。沉沙無故跡,減灶有殘痕。浪霞穿水凈,峰霧抱蓮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長想眺前蹤,撫躬聊自適。[13]

此詩題注云:“義寧元年,擊舉于扶風,敗之。”另楊師道、長孫無忌和上官儀等人有奉和之作,有的本子題目作“五言奉和淺水原觀平薛舉戰地”,可知此詩寫于扶風之戰中之淺水原舊戰場,此詩便是回憶淺水原之戰而寫。其中前十句描寫當年與薛軍激戰場景,其中前四句回憶當年個人的英氣和豪情,那時年輕氣盛,提戈持節,馳騁戰場,胸如朗日,志同秋霜。后六句寫戰況之激烈。唐軍所向披靡,兵鋒所指如驚電驟起,大軍所向如長河決堤。薛軍營壘被沖垮,如星隕石落,風卷殘云,一戰使敵軍氣焰收斂,再戰就將鯨鯢般兇暴的敵人全殲。后十句寫戰地重游的見聞和感受,詩人來到舊戰場,停車俯視當年激戰的川原,如今一派和平景象。昔日激戰的痕跡已被沉沙掩埋,只有軍灶殘跡還保留著一點兒戰爭的蹤影。近處靜靜的河面上,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明凈喜人;遠處的峰巒在煙霧繚繞中有如蓮花,朦朦朧朧。撫今追昔,令太宗感慨萬千,回想昔日的浴血奮戰,眼看當前的太平景象,頓生舒心自慰之情。

太宗回憶扶風之戰自矜功高,臣下應詔奉和之作則稱頌太宗的神奇用兵和今日的升平安定,楊師道、長孫無忌、上官儀、褚遂良、許敬宗等人都有奉和之作。楊師道《五言奉和行經破薛舉戰地應詔》云:

鳳紀初膺箓,龍顏昔在田。鳴祠憑隴嶂,召雨竊涇川。受律威丹浦,揚兵震阪泉。止戈基此地,握契硉斯年。六轡乘秋景,三驅被廣廛。凝笳入曉囀,析羽雜風懸。塞云銜落日,關城帶斷煙。回輿登故壘,駐蹕想荒阡。歲月方悠敻,神功逾赫然。微臣愿奉職,導禮翠華前。[14]

長孫無忌《五言奉和行經破薛舉戰地應詔》云:

天步昔未平,隴上駐神兵。戈回曦御轉,弓滿桂輪明。屏塵安地軸,卷霧靜干扃。往振雷霆氣,今垂雨露情。高垣起新邑,長楊布故營。山川澄素景,林薄動秋聲。風野征翼,霜渚寒流清。朝煙澹云罕,夕吹繞霓旌。鳴鑾出雁塞,迭鼓入龍城。方陪東覲禮,奉璧侍云亭。[15]

上官儀《五言奉和行經破薛舉戰地應詔》云:

策星映霄極,飛鴻浹地區。鮪水騰周駕,涿鹿驚軒弧。榮河開秘篆,柳谷薦靈符。天游御長策,侮食被來蘇。秋原懷八陣,武校燭三驅。投石堙舊壘,削樹委荒途。□野驚宵磷,頹墉噪晚烏。毒涇晦涼雨,塞井蔽荒蕪。沖情朗金鏡,睿藻邃玄珠?!醵鞣钣玻瑩峒簽E齊竽。[16]

褚遂良《奉和行經破薛舉戰地應詔》云:

王功先美化,帝略蘊戎昭。魚驪入丹浦,龍戰起鳴條。長劍星光落,高旗月影搖。昔往摧勍寇,今巡奏短簫。旌門麗霜景,帳殿含秋飚。□池冰未結,官渡柳初凋。邊烽夕霧卷,關陣曉云銷。鴻名兼轍跡,至圣俯唐堯。睿藻煙霞煥,天聲宮羽調。平分共飲德,率土更聞韶。[17]

許敬宗《奉和行經破薛舉戰地應詔》云:

混元分大象,長策挫修鯨。于斯建宸極,由此創鴻名。一戎乾宇泰,千祀德流清。垂衣凝庶績,端拱鑄群生。復整瑤池駕,還臨官渡營。周游尋曩跡,曠望動天情。帷宮面丹浦,帳殿矚宛城。虜場棲九穗,前歌被六英。戰地甘泉涌,陣處景云生。普天沾凱澤,相攜欣頌平。[18]

這些奉和詩內容上一是歌頌李世民在建唐過程中的功績,二是贊嘆當今天下的太平,從而為太宗歌功頌德。這些詩在風格上的共同特點即“上官體”的綺錯婉媚,典雅有余,情韻不足。除了太宗詩較有個性和氣勢之外,其余諸人風調單一,格卑骨柔,雖然回顧昔日艱苦的戰爭,卻因雕章琢句而柔弱無力,正是后人所批評的“骨氣都盡,剛健不聞”;[19]“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20]此亦宮廷詩一時之風氣使然。

一百多年后,詩人柳宗元被貶永州,感嘆“代有鐃歌鼓吹詞,唯唐獨無有”,故“為《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紀高祖、太宗功能之神奇,因以知取天下之勤勞,命將用師之艱難”。其四《涇水黃》寫李世民平定薛舉父子之事,序云:“薛舉據涇以死,子仁杲尤勇以暴,師平之。”其詩云:

涇水黃,隴野茫,負太白,騰天狼。有鳥鷙立,羽翼張。鉤喙決前,鉅(一作距)趯傍。怒飛饑嘯,翾不可當。老雄死,子復良,巢岐飲渭,肆翱翔。頓地纮,提天綱。列缺掉幟,招搖耀铓。鬼神來助,夢嘉祥。腦涂原野,魄飛揚。星辰復,恢一方。[21]

“太白”和“天狼”都是星宿名,按古代星宿學皆為秦地之分野。古人以太白主殺伐,故用以喻兵戎,以“天狼”喻貪殘,指薛氏父子。“負太白”二句一語雙關。負,仗恃。喙,鳥嘴?!扳牎敝盖蓊惸_掌后尖端突起的部分,“趯”是跳躍的樣子,“翾”意思是飛翔。“老雄死”指武德元年(618)薛舉率部謀取長安,途中暴病身亡。“巢岐飲渭”指薛仁杲率軍進據關中。“地纮”是神話傳說中維系大地的大繩,喻指國家法律。綱本是漁網上的總繩?!疤炀V”即天布的羅網,喻國家法律。全詩分兩部分,前十二句寫薛氏的囂張和猖狂,薛舉“翾不可當”;子承父業,薛仁杲更是“巢岐飲渭,肆翱翔”,無人可敵,這是襯托。后十二句寫李世民之神武,盡極贊美頌揚之詞,他“頓地纮,提天綱”,威風八面;敬天順民,竟使“鬼神來助,夢嘉祥”。終于使“星辰復,恢一方”。詩先揚筆寫薛舉父子勢力之強,以襯托太宗神奇之武功,筆法曲折翻駁,先喻后正,用語古峭,險勁有力。

薛舉、薛仁杲父子代表隴右割據勢力,擊滅薛氏標志著唐朝的勢力擴展到了隴右。當時唐朝剛剛建立,群雄逐鹿,新政權最近的威脅就是隴西薛氏政權。薛氏控制著陜甘交界的地區,在唐朝向西發展中成為直接障礙。破薛舉父子勝利,唐朝便打開了通向河西走廊和西域的門戶。史載“薛舉攻扶風,太宗擊敗之,斬首萬余級,遂略地至隴右”[22]。太宗和臣屬的唱和之作以及柳宗元的詩是這場激烈的戰爭在唐代文學中的反映,成為唐朝開拓絲綢之路的見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荃湾区| 三原县| 科技| 枞阳县| 云林县| 达日县| 巴里| 古丈县| 铜川市| 郎溪县| 广河县| 长汀县| 舒兰市| 集安市| 乐业县| 凯里市| 惠水县| 蒙阴县| 星子县| 砚山县| 万州区| 广西| 来安县| 黔西县| 石阡县| 平顺县| 潜江市| 兰州市| 通榆县| 德昌县| 都匀市| 饶河县| 宿迁市| 罗源县| 信丰县| 平远县| 漳浦县| 双鸭山市| 金堂县| 青冈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