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邊疆核心區建設中的族群與國家

——以乾嘉時期伊犁開發為例[1]

黃達遠

提要:核心區即兵甲所出、財賦所聚、人才所萃、正統所寄的地區,是國家的命脈所在。清朝擊敗準噶爾汗國后,與俄國地緣鄰近,為保持對天山南北疆域管轄和實現對俄國的地緣戰略平衡,在伊犁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實現了一個以滿蒙為主導的國家核心區建設的范例。伊犁這一國土空間的開發,不僅改變了天山北路的地理景觀,而且也長久地改變了當地的族群生態,對邊疆地區的國家建構意義極為重大。

關鍵詞:核心區 伊犁 滿蒙 國家構建

首都和核心區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所在。前者往往是指揮中樞——“大腦”,而核心區則是供給大腦血液養分的主要器官。無論是古代國家還是現代國家,都非常重視對核心區的戰略設計和控制。核心區分“起源核心區、經濟核心區、民族核心區”,還有一種兼容多功能的核心區以及流動的核心區。[2]核心區的歷史往往是理解一個王朝、一個國家興衰治亂的關鍵。如魯西奇教授指出的在中國歷史上,存在著受到王朝特別重視、據之即足以控制全國的特殊地區,它集中了全國最重要的武力、財賦與人才資源,并擁有統治全國的合法性,此即中國歷代王朝統治所依賴的核心區(全國性核心區)。在王朝統治的核心區之下,又存在著大區的核心區以及高層、中層、低層政區的核心區等不同層級的核心區;王朝國家即通過控制不同層級的核心區實現對帝國疆域的控制。[3]

古代國家與民族國家的核心區有一定的差別,主要是從“內外之防”“夷夏之防”向“中外之防”的國防核心區轉變。由此,核心區逐漸實現了從“華夷邊界”向“中外邊界”的轉移。18世紀中葉,清朝統一天山南北,疆域擴大到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雖然哈薩克三個玉茲成為清朝與正在南下哈薩克草原的俄羅斯帝國之間的屏障。但是,俄國南下構成對清朝在中亞地緣政治方面的嚴峻挑戰。地緣政治格局本質上是由實力和地理力組成的地緣政治力量互動而創造的平衡結構。伴隨著各地緣政治行為體之間實力不平衡的加劇,原來的地緣政治格局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4]清朝在中亞腹地的伊犁河谷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建設,本質上就是獲得一種控馭中亞藩屬,并保持對俄國南下的一種地緣政治的回應行為。因此,不是在傳統的“隔絕羌戎”的蘭州布防,而是將戰略前沿推進到中亞腹地,重新建設一個“國防核心區”。這一視角可能有助于我們重新認識清代乾嘉時期的伊犁開發和國家建設,筆者擬就此進行一些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仙桃市| 汽车| 灵丘县| 兴和县| 大厂| 双城市| 密云县| 孙吴县| 措美县| 柳州市| 溧水县| 日喀则市| 新建县| 邵武市| 名山县| 西华县| 洞口县| 宣城市| 南投县| 孟州市| 澄城县| 巩留县| 宁波市| 阿鲁科尔沁旗| 安宁市| 田林县| 盐山县| 柘城县| 屏边| 自治县| 沛县| 信阳市| 哈尔滨市| 八宿县| 开化县| 梁河县| 霍山县| 铁岭县| 定安县|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