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 促進鋼鐵行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國家及行業角度

1.合理控制鋼鐵工業發展規模

中國鋼鐵行業如果想盡快擺脫虧損的局面,國家應該加強引導與宏觀調控力度,抑制鋼鐵工業盲目發展的勢頭,建立鋼鐵工業發展的預警機制,加強宏觀引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存在經濟發展的盲目性和滯后性,需要加以引導,而不能完全依靠市場機制調整。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信息資源對各產業部門和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作用越來越突出。因此,國家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應該建立和完善鋼鐵工業發展的預警機制,及時發布國內外鋼鐵工業和相關產業的信息,指導企業健康發展。制定科學合理的鋼鐵行業發展戰略及企業發展規劃,通過一系列的科學發展規劃使企業主動降低產能,淘汰科技含量低的落后產能,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大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進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2.關、停、并、轉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無資源的生產企業,從全局出發,杜絕地方利益干擾

雖然國家進行了鋼鐵產業結構調整,關閉了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生產工藝簡單、附加值低的生產企業,但由于國外市場需求強勁,大量低端產品出口失控,變相給本來應予淘汰關閉的小鋼鐵企業輸了血,使它們得以生存。這些企業的生存給市場、環保、能源和運輸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它們的低價競銷、不規范的市場購銷行為,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給國家和行業帶來很大損失,是導致中國鋼鐵產業散、亂、差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一些地方政府以局部利益代替全局利益,為了地方經濟發展,增大地方財政收入,不計后果大建快上小鋼鐵企業,形成了今天小企業與大企業爭原料、爭市場的惡性競爭局面。政府應強化以內需為主的調控措施,要有硬手段,不留后路,不留死角,進一步提高生鐵、鋼錠、盤條、線材等產品的出口關稅,頒發出口許可證,在特定情況下可考慮限制出口。根據需求適當進口鐵礦粉,平抑鐵礦石價格,減緩海運費和國內運輸壓力。關、停、并、轉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無資源的生產企業,從全局出發,杜絕地方利益干擾。

3.大力發展鋼鐵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可持續循環經濟發展的模式要求企業必須重視企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友好協調關系,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的經濟增長模式。鋼鐵行業作為中國資源與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戶,必須采用可持續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并營造社會友好型的鋼鐵企業綠色生態環境,從而真正實現企業全過程、全方位的循環經濟發展。傳統的線型經濟是一種物質單向流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模式是經濟活動按照“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的線路單向運行,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的本質是一種資源消耗的過程,其特征就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最終結果不僅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總之,鋼鐵企業要實現可持續循環經濟發展,就必須建立生態化的企業生產過程,以及生態環境,其目的在于使企業從產品設計、制造、包裝、運輸和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負面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從而真正實現企業全過程、全方位的循環經濟發展。

4.加快海外資源基地建設,確保穩定資源渠道

由于中國沒有穩定的海外資源基地,隨著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的快速增加以及鐵礦石價格的不合理增長,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與日本平均到岸價每噸相差16~45美元,比日本的價格平均每噸高出316美元。從全球鐵礦石供求關系來看,一方面,在過去幾年鐵礦石供應緊張,造成進口鐵礦石價格飛漲,各國鐵礦石供應商已獲得巨額暴利。在巨額利益的刺激下,各國鐵礦石供應商都加大了對礦山的投資,使鐵礦石供應能力大大提高。事實上,僅三大鐵礦石巨頭就相繼增加165億噸的供應量,如力拓公司近兩年約增加5000萬噸供應量。近年來,中國鋼鐵行業利潤銳減,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上漲速度遠高于鋼鐵成品價格上漲速度,對中國鋼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長遠利益是不利的,而且也無益于礦山公司本身的發展。目前,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高、運費貴,造成中國鋼鐵企業在礦石成本上遠高于國外競爭對手,在原料成本上先輸掉一大塊,這將嚴重影響中國鋼鐵工業國際競爭力。在不斷擴大對外交流的基礎上,作為世界鋼鐵產品生產大國、占世界鐵礦貿易量40%的第一鐵礦石進口國,在今后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中國政府應主動采取措施,同時要特別加快建立穩定的海外資源基地,確保穩定的資源渠道。

5.提高鋼鐵行業準入條件,堅決杜絕高耗能、高污染、無資源的鋼鐵生產企業進入

鋼鐵行業要全面嚴格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對鋼鐵行業新建、改擴建的高耗能項目,嚴格按照準入條件進行審批、核準、備案。積極按照國家“上大壓小、扶優汰劣、有保有壓”的政策,提高鋼鐵行業準入條件,堅決杜絕高耗能、高污染、無資源的鋼鐵生產企業進入。

鋼鐵行業要以2012年實際產能、產量為基礎,對近三年來新增產能、產量的企業和項目進行逐一檢查,并按照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產業發展政策、行業準入標準及土地、環保等方面的規定,全面檢查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嚴肅查處違規建設行為,重點淘汰200立方米以下高爐和20噸以下轉爐及電爐,土法煉焦和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的焦爐。同時,積極引導鋼鐵、建材、電力工業要按照精品化、專業化、深加工方向,抓品種、抓質量、抓整合,增高減低,上大壓小,扶優汰劣,盡快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技術水平。

6.加快鋼鐵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發揮產業生產的規模效應

“十一五”期間,中國鋼鐵行業通過結構調整,向集約化生產方式邁進了一大步。中國鋼鐵行業企業數量多,大多數企業原有規模小,盡管最近幾年大型企業數量增多,產量大幅度增加,但產業集中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低。特別是最近幾年地方鋼鐵企業發展很快,影響全行業集中度提高。隨著中國鋼鐵行業企業聯合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步伐加快,企業實現規模經濟為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大型化、現代化創造了有利條件。與工業發達國家不同,中國鋼鐵行業企業向集約化生產方式轉變,主要依靠企業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技術改造實現規模擴張和結構優化,而國外鋼鐵行業企業更多是通過兼并重組實現做大做強。另外,由于轉變方式不同,中國大型鋼鐵行業企業產量份額的提升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鋼鐵行業企業數量過多、產業分散的局面。聯合與重組是世界鋼鐵行業發展的潮流,發展很快;在中國卻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進展遲緩。目前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正是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實現資源與市場合理配置、實現產品專業化分工、提高裝備水平和產品競爭力的大好時機。

經過近幾年鋼鐵行業產能的快速擴張,中國絕大多數鋼鐵行業企業是在原來較小的規模基礎上依靠滾動發展,但今后繼續走原地擴大規模發展的道路會越來越窄,受產業政策限制和發展條件制約,有些企業謀求異地發展的難度也很大。因此,中國鋼鐵行業最好的選擇是走聯合重組發展之路,加快鋼鐵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發揮產業生產的規模效應。

7.積極調整產業布局

中國鋼鐵行業布局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依靠國內資源就近建廠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80年代寶鋼開始大量使用進口鐵礦石,最近10多年,由于鋼鐵行業發展規模大幅度增長,中國對國外資源依賴程度不斷加大,鋼鐵行業發展重點向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轉移。2000年華北地區鋼產量占全國的25.8%,2005年上升到33.3%,2010年升至35.52%,特別是河北省產鋼7386萬噸,占全國的21.1%;同期,東北地區鋼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從14.2%下降到10.8%;華東地區鋼產量占全國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高水平,該地區經濟發展快,鋼鐵行業需求旺盛,利用進口礦方便;中南地區鋼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為12.9%;西南和西北地區受資源和運輸條件限制,鋼產量占全國的比例變化不大,分別僅為7%和3%左右。

當前,中國鋼鐵行業應加快沿海大廠建設步伐,以適應中國鋼鐵行業布局的發展要求,但是,優化中國鋼鐵行業布局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在沿海地區新建大型鋼鐵行業工廠,還應主要依靠調整現有企業的產品分工與產能布局,控制不符合布局條件地區鋼鐵企業的發展規模,支持發展條件好的企業通過結構調整和聯合重組適當擴大產能。優化布局最主要的動力是提升企業競爭力,應主要依靠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在激烈的競爭中,優勢企業可通過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實現專業化分工,重新配置生產能力。這樣既可以形成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又可以減少弱勢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后的損失,增強社會穩定性,盡可能減小優化產業布局的阻力。

8.積極改善產業組織結構

眾所周知,鋼鐵產業屬于資金、技術相對密集的產業,這也決定了鋼鐵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單項技能,而是多項要素的有機整合。就目前世界鋼鐵產業的發展現狀來說,中國鋼鐵行業必須提高以下競爭力:①技術研發能力,即企業擁有世界范圍的、本行業領先的技術及產品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能力,并擁有知識產權、人才及相應的資源。②創新協調能力,即企業已經形成完整的駕馭整合人才、技術、資本等各種資源的科學高效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不僅建立起企業和產品的品牌、信譽、營銷、成本和效益等優勢,而且能夠根據市場和需求的變化,不斷重新整合企業資源,實現技術創新、產品和工藝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③先進高效的生產制造能力。④強大、靈活、快速反應的營銷能力。⑤良好的資本運營能力。

中國優勢鋼鐵企業應在明確自身資源優勢的基礎上,以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擴大企業的行業影響力和控制力為目標,選擇適宜的鋼鐵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并積極改善產業組織結構。

(二)企業角度

1.優化鋼鐵品種結構,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

目前,中國鋼鐵生產存在兩個主要問題:第一,品種結構不合理,板帶比仍比較低。鋼鐵產品的板帶比是衡量一個國家鋼鐵工業發展水平和鋼鐵消費檔次的重要標志,世界工業發達國家板帶比一般超過60%。鋼鐵消費板帶比低反映中國工業化水平較低,生產板帶比低反映中國鋼鐵生產品種結構不合理,不能滿足國內需求,還要依賴進口解決。第二,部分關鍵鋼鐵品種生產能力不足,少量品種不能生產。由于缺乏全面、有效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機制,科技成果系統集成與技術改造脫節,爐外精煉裝置、熱連軋機、冷連軋機、鍍鋅機組、鋼鐵冷軋機和冷軋硅鋼片機組等重大裝備的關鍵設備和技術還需要從國外引進,特別是還不能全面掌握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技術訣竅,影響品種結構優化和產品質量提高。主要表現在,轎車面板、高牌號取向硅鋼和無取向硅鋼、鋼鐵板等高附加值品種生產能力不足,產品實物質量標準不高,國內自給率低。

對于中國鋼鐵工業的產品結構,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它不是由我們的主觀愿望所能決定的,而是根據市場發展要求來決定。中國鋼鐵需求具有多元化、多層次的特點,既有高檔次的鋼鐵滿足消費升級的高質量需求,同時還有廣大農村和城鎮等基礎建設的一般需求。總的來說,根據鋼鐵市場消費特點和要求,中國鋼鐵品種的確需要不斷優化、不斷調整、不斷開發市場需要的鋼鐵品種,特別是首先瞄準開發目前大量進口的鋼鐵品種。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鋼鐵產品結構的總體趨勢是長材仍將占相當大的比重,長材的消費比重仍將占到50%左右,鋼鐵的消費比重逐步提高,但是不可能像發達國家那樣很快達到60%以上。這是由中國的國情和發展階段決定的。因此,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滿足市場需求,仍然是今后中國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加強研發能力,開發新產品,優化鋼鐵品種結構,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降低生產成本是品種結構調整的永恒主題。

2.加速淘汰落后技術設備,實現生產設備現代化

中國鋼鐵工業在經歷幾年快速發展以后,大規模擴張階段已經基本結束。目前中國鋼鐵工業產能大于國內鋼鐵工業市場需求,國際鋼鐵工業市場競爭激烈,導致鋼鐵工業市場疲軟,企業利潤下降。由于鋼鐵工業產能以超常速度發展,世界原材料市場一時供應短缺,鐵礦石價格和海運費大幅度上漲,使鋼鐵工業行業效益受到雙重擠壓。

為有效緩解供需矛盾,一方面要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特別是擴大產能項目,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加速淘汰落后技術設備,實現生產設備現代化。2009年底,小于和等于300立方米高爐710座,總能力9880萬噸,占全國煉鐵能力的26%;小于和等于20噸轉爐162座,總能力3400萬噸;小于和等于20噸電爐381座,總能力2095萬噸;全國熱軋一次材軋機能力37億噸,其中低水平軋鋼生產能力7900萬噸。根據鋼鐵產業發展政策要求,將有1億噸煉鐵、5000萬噸煉鋼和8000萬噸軋鋼落后產能需要淘汰。加快淘汰這部分落后產能,不僅能減輕供大于求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還可提高鋼鐵工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實現生產設備現代化,以達到節能降耗和減輕環境污染的目的。

3.增強企業自主創新

世界鋼鐵動態(WSD)發布的2013年8月世界級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名,在23個影響因素中,技術創新能力、規模、贏利能力等占比最高,排名前五位的沒有一家中國企業。在參與排名的34家鋼鐵企業中,中國鋼鐵企業共有5家入圍,分列第十一位、第二十二位、第二十八位、第三十位、第三十三位。從整體上看,中國鋼鐵企業總體競爭力非常弱,技術創新能力與世界領先企業相去甚遠。隨著2007年以來,中國鋼鐵企業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工作,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種能力。但是,在鋼鐵冶煉核心技術方面還是與世界先進技術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增強鋼鐵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把技術創新的重點放在優化產品結構上。實現品種質量的高級化;突出節能降耗技術;采用國際上成熟的先進工藝裝備、技術,改造重點企業,實現裝備國產化。其整體要求是趕上世界技術,將鋼鐵工業結構轉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軌道上來。

4.強化利用境外礦產資源力度

在礦產資源方面,進一步強調礦產資源屬國家所有,大型鋼鐵企業要不斷進行鐵礦等資源勘探開發。同時,鋼鐵企業要不間斷地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建立全球礦產資源戰略保障體系。一些有條件的大型骨干企業集團要到境外采用獨資、合資、合作、購買礦產資源等方式建立鐵礦、鉻礦、錳礦、鎳礦、廢鋼及煉焦煤等生產供應基地,特別是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力爭通過投資在國外生產以滿足50%以上中國每年所需要進口的這些重要資源。沿海地區鋼鐵企業所需的礦石、焦炭等重要原輔材料,應主要依靠海外市場解決。一些有條件的大型鋼鐵企業要通過對礦山的投資或以參股和控股的方式,與礦石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或者建立海外原料基地,與國外原料供應商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礎上,發展長期、穩定、安全的貿易關系,不斷強化利用境外礦產資源的力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阳市| 石家庄市| 东乡族自治县| 昌邑市| 华阴市| 安化县| 大竹县| 东兴市| 陕西省| 阿克| 道孚县| 侯马市| 松溪县| 中江县| 大渡口区| 内丘县| 临武县| 辽阳县| 凤凰县| 德令哈市| 灌阳县| 聊城市| 金湖县| 巴南区| 钟山县| 林西县| 离岛区| 道孚县| 建宁县| 密山市| 海门市| 泸水县| 楚雄市| 鹤山市| 山阳县| 卢龙县| 泌阳县| 轮台县| 灵石县| 嵊泗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