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歲寶寶成長百科
- 李京
- 608字
- 2021-02-07 09:11:45
什么時候媽媽應暫停母乳喂養
感染傳染疾病
一旦媽媽感染上了傳染病,就必須停止母乳喂養,預防將病菌傳染給寶寶。比如肝炎、肺炎等等。
服用藥物期間
一旦媽媽因為自身生病而不得不服食藥物的時候,也應該立即停止母乳喂養,一直等到病愈停止服藥后再喂養。但是在此期間,媽媽要注意仍舊按照過去的喂奶習慣將奶擠出,每天擠三次以上,這樣就不會因一段時間停止母乳喂養使乳汁分泌減少。
患有消耗性疾病
有一些媽媽,可能自身患有心臟病、糖尿病、腎病,在這個時候,要聽從醫生的診斷決定是否進行母乳喂養。一般情況下,身患上述疾病但是已經正常分娩了的媽媽,也是能夠進行母乳喂養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休息和補充營養,而且要依據自身的情況來調整母乳喂養的時間。


患有乳腺炎或嚴重乳頭皸裂
一旦媽媽患上乳腺炎或者嚴重的乳頭皸裂,就該暫停母乳喂養,同時進行治療,以免病情進一步加重。當然,這種情況可以將母乳擠出來喂給寶寶。
進行放射性碘治療
由于碘能蘊含在媽媽乳汁里,一旦寶寶攝入會影響他的甲狀腺功能,所以,這種情況應該暫停母乳喂養。等治療結束后,做個檢驗看看乳汁內放射性物質的水平,如果恢復正常就可以繼續進行母乳喂養。
運動后
因為人在運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乳酸,一旦血液中含有乳酸就會使得乳汁的味道發生變化,寶寶就會出現不喜歡吃這種奶的現象。相應測試表明,一般中等強度的運動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正在進行母乳喂養的媽媽,只能進行一些較為溫和的運動,并且運動后休息一會兒再喂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