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先秦詩歌篇

詩經·鄘風·載馳

載馳載驅,歸唁衛(wèi)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赜诖蟀?,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鄘為衛(wèi)附近的小國,在春秋早期即已納入衛(wèi)國,故鄘風也常被視為衛(wèi)國的歌謠。據考證,此詩的作者為許穆夫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詩人。許穆夫人本為衛(wèi)國公主,后嫁與許穆公為妻。此時衛(wèi)國被狄人攻陷,母邦危急,許穆夫人憂心如焚,全詩便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全詩大意:我駕起馬車飛馳奔走,急著回國慰問兄長衛(wèi)侯。盡管長路悠悠,卻也顧不得許多。這眼看就到漕城附近,不料那許國大夫們竟一路跋涉勸阻而來,向我喋喋不休,更增我心煩憂??v使他們不贊成我的觀點,我也不可能立即返回許國,馬上就要渡過黃河了。他們毫無高見,我的思慮才是長遠之謀。我要策馬登上山丘,采摘貝母來緩解我的憂愁。女子天性本來就多謀善慮,我自有道理,許國人這時要將我責備,未免也太幼稚且狂悖。我計劃穿過那叢密的麥地曠野,去大國陳訴衛(wèi)國的困境,不知誰能提供依靠,誰能帶來援助?你們這些大夫老爺,不要將我埋怨。你們考慮上百上千次,倒不如我親自去跑一次。

全詩一開始,便是許穆夫人馳騁原野,以赴國難的颯爽英姿。緊接著,這種高昂的基調陡然頓挫,陷入無盡的矛盾與糾結中。原來許國國君及大夫皆不贊成許穆夫人的計劃,一路跟來要加以勸阻。許穆夫人高瞻遠矚、深思熟慮的形象,在面對許國大夫的勸阻中,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全詩的二、三段在反復的陳述中,道盡了一往無前的執(zhí)著與對許國大夫的鄙視。其愛憎交加的形象也由此躍然紙面。隨后情緒略加舒緩,沒有了與許國大夫的爭論,而是策馬上山,暫以療憂。而在這短暫的平緩背后,蘊含著更強烈的譴責,責罵其“穉且狂”。此詩內涵的豐富性還在于不僅刻畫出許穆夫人的愛國熱情,更將其煩亂的心緒渲染備至。雖絕不茍同許國君臣的退縮行為,可衛(wèi)國的前途要如何拯救,還是沒有良策,其心緒正如田野中的麥浪起伏不定,背后隱喻著前途莫測的困楚。在激烈的爭論中間,這一段描寫如夏日涼風,令人精神一爽??稍娙藳]有讓這種紛亂的情緒占據上風,最后還是決定去執(zhí)意一試,而絕不坐而論道實際上無所作為。

詩經·王風·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所謂“王風”,就是東周時期周天子直接統(tǒng)治的區(qū)域,在今河南洛陽一帶。西周滅亡,平王東遷洛陽,周王室威嚴不存,其地位漸等同于各諸侯國,故也將其地的詩歌稱為“風”。當時不僅東周衰微,連舊都鎬京亦是一片廢墟。周大夫因公事出行,經過故都遺址,觸目傷懷,不能自已,感而作此詩。

全詩大意:看那地里小米長勢正旺,那高粱苗兒也不停地抽穗生長、結實。那孤獨的行人走在路上,身影搖搖晃晃,心里也是晃晃蕩蕩,仿佛喝醉了一般。能夠理解他的人,肯定知道他心里的憂傷究竟所為何物;那不能理解他的人,卻說他既有如今的地位,還有什么好憂愁的呢?為什么還要另作他想?那行人唯有仰天長嘆,叩問那悠悠蒼天,到底是什么人把國家糟蹋成這個模樣!

詩人心中蘊含無限悲涼感慨,要開口時卻又無話可說,所能說的也就不過是黍與稷的長勢而已,大有“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意味。詩人的愁緒也只在這看似平常的話語中不斷醞釀,直至最后的仰天而問,激憤噴薄而出。全詩為了鋪墊之悲慨,采用了重章疊唱的寫法,每段只換個別字,讓詩人的悲懷綿綿泄出。仿佛不如此,不足以言悲;即便如此反復述說,總還有無盡余哀溢于言外。雖詩中沒有正面提及亡國的悲痛,但這種悲痛卻是彌漫在字里行間,無法磨滅。另外,詩中提及“稷”在不同時期的生長面貌,也從側面反映詩人在此地停留之久,正如朱熹所說,因其“徘徊而不忍去”,更見其心地淳厚,心悲難抑。“黍離”一詞,自此成為亡國之悲的代名詞。全詩的匠心在于將本為巍巍宮殿的舊都與壟頭莊稼糅合在一處,其間的藝術張力令人心嘆神驚。莊稼在本不該其生長的地方茁壯成長,從另一個角度也就意味著舊時繁華再難復返。這種小中見大的寫法,在后世的同類詩歌中影響很大。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等都是這路寫法。《黍離》在中國詩歌史上的意義巨大,不僅開創(chuàng)了書寫亡國之音的題材,還啟迪著后人的寫作思路。

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此詩是秦地的歌謠,不愧是聲勢豪壯的戰(zhàn)歌,充滿著同仇敵愾、慷慨激昂的格調。全詩深合秦地物產貧瘠而民眾剛健勇猛的特點,集中表現了秦國軍民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心態(tài),風格強健而爽朗,正是秦人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反映。在古代的戰(zhàn)爭詩中可謂別具一格。正如清代吳闿生在《詩義會通》中所評論的那樣:“英壯邁往,非唐人出塞諸詩所及。”

全詩大意:你怎么能說沒有衣服,就與你同披一件戰(zhàn)袍吧!大王已經發(fā)布號令,召兵作戰(zhàn),我們這就去修理戰(zhàn)戈與長矛,去準備盔甲。起來啊!我們要一起作戰(zhàn),擊敗寇仇。

此詩的開頭如那一曲豪邁的秦腔,直接反問,將感情立刻推向高潮,透露出無比的樂觀與豪氣。而將《詩經》中重章疊唱之妙處也在此詩中展現得淋漓備至,成為其最主要的藝術特征。這種手法的運用,既表達出秦國將士的堅定執(zhí)著與強烈的同仇敵愾,更將磅礴的情懷與激昂的情緒傳唱無遺,仿佛天地之間皆蕩漾著這獵獵戰(zhàn)歌。從細處來看,全詩三章,又同中有異,層次分明,極為講究。第一章明確共同的敵人,故能“與子同仇”;第二章似乎情勢更為急迫,故號召戰(zhàn)士們準備作戰(zhàn),要“與子偕作”;第三章則直接發(fā)出奔赴戰(zhàn)場的呼喊。局面愈轉愈迫,而戰(zhàn)士們的作戰(zhàn)意志毫不動搖,備顯其強健的戰(zhàn)斗精神。其氣勢仿佛搖天徹地,令人讀完還深深地沉浸在那高昂的戰(zhàn)歌中。

詩經·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小雅》一般被認為是周代的公卿大夫們所作的詩歌。此詩相傳作于周宣王時期,當時北方的獫狁不斷進犯中原,周軍出塞反擊作戰(zhàn),雙方的戰(zhàn)爭曠日持久,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此詩就深刻地體現了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爭中的愛國情懷與細膩情思。

全詩大意:采著那野豌豆充作軍糧,在那野豌豆剛剛破土而出的時候。早已期盼回到故鄉(xiāng),可又要在邊關度過年終。如今的我沒有故園妻兒,也無片刻安居的閑暇時光,都因那北方的獫狁一直侵擾不去。那野豌豆葉子已經變得柔嫩,而我思鄉(xiāng)的憂愁竟如野火般蔓延,憂心如那饑渴的樣貌難以隱瞞。如今的我四處轉戰(zhàn)毫無定所,故鄉(xiāng)遙遙,更沒有使者來安慰詢問。已經是十月光景,那野豌豆葉子已經開始變硬變老。國家多難不得片刻安閑,我繼續(xù)在邊關各處轉戰(zhàn)。思歸之心愈演愈烈,可回家的步伐還不能邁開。那邊開的野花是什么?原來是象征兄弟情誼的棠棣之花。那座高大的車子是什么?原來是主帥行軍的戰(zhàn)車。高大的戰(zhàn)車已經出發(fā),拉車的駿馬氣勢昂昂。再也沒有安閑的時候,前方戰(zhàn)況激烈,一月之間就已大勝三場。那戰(zhàn)車高大威武,無論主帥與士卒,都以此來抵擋敵人的侵襲。我軍容豪邁,隊列整齊,武器精良,更有那強弓與長箭,不懼那敵人來勢洶洶。當年我從軍的時候,正是楊柳枝條漫天飛舞;現在我來此,又是那飛雪飄滿天。長長的道路好像永遠也走不完,饑寒交迫不知何日是終極。我的心中充滿著悲傷,可這又能與何人講?

《采薇》在中國的詩歌傳統(tǒng)中一直是奮身赴邊、抵御外侮的象征,毛澤東主席在抗日戰(zhàn)爭最緊張的時刻寫詩追悼戴安瀾將軍時就說道:“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可以說,《采薇》中的聲音,在中華健兒的血液中綿綿流淌,召喚著隨時奮起,抵御強敵。此詩的可貴之處在于沒有單純地喊口號,沒有純粹地強調愛國主義精神,而是在愛國的背后寄寓著復雜的個人情感。思鄉(xiāng)的情愫時時煎熬,故園的風物如此令人迷戀,而前方的敵人又是如此來勢洶洶,戰(zhàn)場情勢如此復雜多變,如此等等都在詩中得到反復的渲染。而這一切,并不能削弱戰(zhàn)士的衛(wèi)國情懷,反倒刻畫出一個有情有義的鐵血男兒。詩中的戰(zhàn)士在思家與報國的矛盾糾結中,依然選擇投身戎行,先公后家。如此布局,表現出戰(zhàn)爭真實的一面,也由此將其中的愛國情懷鋪敘得更為真切而可敬。

詩經·小雅·出車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

召彼仆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獫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

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執(zhí)訊獲丑,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獫狁于夷。

此詩與《采薇》所作的時代背景相近,都是周朝征伐北方獫狁時所作,同樣表達出慷慨報國的情懷,而謀篇布局卻別有洞天。

全詩大意:戰(zhàn)車戰(zhàn)馬已準備停當,在國都的郊外等待詔命。天子在宮中發(fā)出號令,號召我們奔赴前方。召喚來善于駕車的馬夫,帶上他們一起出發(fā)。國家正當危急存亡之秋,軍情緊急,需要集赴邊關。

我乘坐戰(zhàn)車準備出征,軍容整齊排列在都城門邊??茨谴笃焐侠L滿龜蛇,看那漂亮羽毛插在大旗頂端。在浩浩大風中獵獵招展的,正是那畫著雄鷹的大旗。此次出征勝負難料,看那出征兒郎有喜有憂。

大王命令南仲大將軍,在遙遠的朔方構筑邊城??茨菓?zhàn)車氣勢磅礴,看那戰(zhàn)旗隨風獵獵。我要加入這光輝的行程,追隨南仲大將軍,一舉蕩平兇惡的獫狁。

當年我出發(fā)的時候,小米和高粱正抽芽吐秀?,F在我走的道路,大雪泥濘滿途。國家多難,怎能去安閑偷懶。也不是不想家,軍情急迫不容歸去。

想象我那遙遠的家鄉(xiāng),有小蟲和蚱蜢在草中歡唱跳躍。我那美麗的妻子,正滿懷期待地等我歸去。等到我跟著南仲大將軍蕩平西戎,便是歸去之日。

春天和暖,花木茂盛,黃鶯在唱著動聽的歌謠,可愛的女孩子們在原野中輕快采蘩。為了保衛(wèi)這和平,我們此次出師克捷,擒獲敵酋,聲勢浩蕩,一舉將獫狁徹底解決。

與《采薇》主要描寫戰(zhàn)士心跡不同的是,此詩寫出了作戰(zhàn)的全過程。從列陣待發(fā),到行軍陣勢,再到克敵制勝,一覽無遺。同時也閃爍著思婦的懷戀,蕩漾著家鄉(xiāng)的麗景。如此紛繁的題材,巧妙地統(tǒng)一在一篇詩中,表現出作者高超的布局能力。清代學者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就說:“此詩以伐獫狁為主腦,西戎為余波,凱還為正意,出征為追述,征夫往來所見為實景,室家思念為虛懷。頭緒既多,結體易于散漫。唯全詩,一伐獫狁,一歸獻俘。皆以南仲為束筆。不唯見功歸將之美,而且有制局整嚴之妙。作者匠心獨運處,故能使繁者理而散者齊也?!?

楚辭·九歌·國殤

屈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先秦時代,楚國民間好巫風,重淫祭,沅水、湘水流域更是廣為流傳著祭祀神靈的歌謠。相傳屈原流放期間,見祭神歌詞鄙陋,遂加以潤色改造,形成今天的《九歌》?!毒鸥琛饭彩皇祝熬攀诪榧漓霒|皇太一、云中君等神靈,第十一首為《禮魂》,表示祭祀的終止。《國殤》為第十首,祭祀的則是為國戰(zhàn)死的亡靈,風格雄壯,與其他篇目明顯不同,彰顯了楚人濃厚的愛國主義精神。

全詩大意:手持精良的兵器,身披厚實的盔甲,在那慘烈的戰(zhàn)場上縱橫廝殺。戰(zhàn)況激烈,雙方戰(zhàn)車相挨,我們只得與敵人短兵相接。敵人勢大,他們的戰(zhàn)旗遮天蔽日,他們的隊伍如云般涌來,那箭雨紛紛落下,而我們絲毫不懼,奮勇爭先。敵人沖入我們的戰(zhàn)陣,打亂我們的隊列,我們的戰(zhàn)馬非死即傷。事到如今,那就索性埋上車輪,拴住馬匹,打起鼓來,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搏殺一整天,將士們的尸體早已布滿原野。當年昂然出征,如今戰(zhàn)死他鄉(xiāng),歸路漫漫,魂靈再難返回故鄉(xiāng)。饒是如此,盡管身首異處,也毫不改衛(wèi)國初衷。烈士們的魂靈啊,你們又勇敢,又武力超群,性格剛強,不容欺凌。盡管戰(zhàn)死,英靈猶存,在那個世界,你們堅毅的魂魄,也可以做鬼中之雄啊!

全詩結構嚴謹,布列有序,謀篇布局間彰顯著愛國的激情。如清代學者林云銘《楚辭燈》所說:“三閭先敘其方戰(zhàn)而勇,既死而武,死后而毅。極力描寫,不但以慰死魂,亦以作士氣,張國威也?!比姺謨啥巍5谝欢螌憫?zhàn)場上的激烈搏殺,將那一場惡戰(zhàn)渲染得驚心動魄,歷歷如生。在緊張的戰(zhàn)事描寫間,通過正面鋪寫戰(zhàn)士們的精良甲胄,側面渲染敵人的強大,再正面寫將士們豪邁的作戰(zhàn)動作與決死的決心,刻畫出一支豪邁勇毅的精兵形象。第二段則寫后人對這些戰(zhàn)死亡靈的歌頌,歌頌其為國獻身的氣節(jié)與不屈的靈魂,吟詠間盡現其雄豪赤忱之心。正與前段的激烈戰(zhàn)場搏殺相互呼應。全詩字里行間充溢著雄峻之氣,洋溢著不可遏制的愛國激情與決死的勇氣,絕無絲毫軟弱膽怯之感,與后世的戰(zhàn)場詩迥然不同,堪稱一曲光耀中國詩冊的激昂戰(zhàn)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南县| 民县| 黄平县| 高雄县| 阿坝| 永城市| 忻州市| 法库县| 集安市| 松溪县| 奉化市| 高要市| 论坛| 怀仁县| 彰化市| 吉隆县| 新田县| 渑池县| 会宁县| 平乐县| 德兴市| 鲜城| 宜兰市| 县级市| 武隆县| 徐州市| 石林| 安吉县| 平谷区| 永新县| 轮台县| 沙湾县| 蓬安县| 望城县| 司法| 张北县| 枣庄市| 康平县| 凤城市| 湘潭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