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花令·歡(中國文化·古典詩詞品鑒)
- 素心落雪編著
- 711字
- 2022-06-20 20:58:31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琴歌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樹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注釋
琴歌:聽著琴聲有感而唱。
主人:請客的人。
廣陵客:這里是指琴師。
霜凄萬樹:夜晚的霜花讓樹林顯得凄涼。
銅爐:銅制的熏香爐。
華燭:裝飾華美的蠟燭。
淥水、楚妃:淥,清澈。這兩個是古琴曲的名稱。
清淮:指淮水。
奉使:這里是奉命的意思。
敢告:敬告。
云山:這里指歸隱。
簡析
這首詩是李頎奉命出使清淮,朋友為他餞行席間聽到琴聲有感而發寫下的。前面兩句交代了聽琴的時間、地點、緣起和演奏者。一個“歡”字,渲染了賓主之間推杯換盞、其樂融融的熱鬧氣氛。三、四句描繪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深秋月色圖,這里用哀景反襯樂情,為下文繼續寫彈琴做了鋪墊。五、六句寫初彈情景,“銅爐華燭燭增輝”回應了首句的“歡今夕”,表明酒宴到了高潮,“初彈淥水后楚妃”是直寫,交代演奏者所彈之曲的名稱,暗示了琴聲的清新怡情。七、八句從聽眾的角度描寫了演奏者的技藝高超,“皆靜”二字形象地描述了人們聆聽琴聲的專注,似乎忘記了塵世的煩擾。然而在琴聲中的歡聚總是短暫的,“欲稀”照應了首句中的“歡”字,為下文埋下伏筆。末尾兩句描寫詩人奉命出使,別宴上的琴聲牽動了無限相思,想到離家千里不知何時能歸,仕途之累倍感厭倦,他開始萌生歸隱的想法,“敢告云山從此始”是他的內心獨白,也是聽到琴歌后的人生啟悟。
背景
這是天寶四載(745)前后,李頎即將奉使東南時作,當時他在尚書省擔任郎官。
名家點評
〔明〕顧起綸:全詩寫時、寫景、寫琴、寫情,有條不紊,收放自然,圓如貫珠。(《國雅品》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