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全球智慧醫療行業的發展狀況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醫學事業的蓬勃發展和醫療診斷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對醫療及疾病預防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從而使各類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行業應運而生,形成了從近代醫院向現代醫院的轉變,進入了科技醫學發展的時期。其主要發展趨勢和表現形式為醫院功能多樣化,醫療、預防、康復、教學、科研及指導基層保健的地區醫療、保健、教育和研究中心開始普及;大型醫院高度專業分工化與多科協作化,新興學科及邊緣學科紛紛建立;醫院設備的自動化、電子化程度日益增強,醫院建筑不斷改進;現代管理理論向醫院管理廣泛滲透,使醫院管理學得到迅速發展。但是,由于社會衛生服務的供求關系日益尖銳,使醫院管理及其發展受到嚴峻考驗。現代醫院首先是在經濟發達國家出現并開始發展的,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醫院仍處于近代醫院或近代醫院和現代醫院部分特征并存的時期。

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醫療信息技術,如電子病歷、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及大數據分析正在改變醫生、支付方、患者、其他醫療行業相關人士之間的互動方式。人工智能相關設備、數字化診斷儀器、可穿戴設備等一系列的數字創新技術的應用產品正在幫助醫生提高診斷和治療的效率并大幅減少成本。技術的進步同時也加強了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以及整個醫療行業內部之間的聯系。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這些變化對原有的醫療模式產生了影響,對醫療服務的進步與提高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一、美國智慧醫療概況

美國在智慧醫療領域的進展非常快,涉及電子病歷、醫患溝通、移動醫療、個性化和連續醫療等。近10年來,美國已經劃撥了270億美元用于醫療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尤其是智能醫療知識庫的建立,可以為近一萬種癥狀、兩千多種診斷、五千多種藥物的使用、六千多種臨床過程提供智能診斷和方案。

在智慧醫療系統中,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歷記錄、各種檢驗信息乃至財務信息都將被整合其中。這不僅方便了醫生,還使患者和政府管理人員能從中得到便捷的信息服務。從患者的角度看,其就診信息將被永久性存檔,便于醫生對其病史和相關并發癥狀準確地掌握。同時,由于醫療信息實現自由流動、即時分享,病患在不同地點就診時,其病歷資料隨時可以被調閱,從而省去了大量的復查時間和費用,特別對于來自小城鎮和農村的患者有很大幫助。最后,信息共享也可以讓病患通過互聯網獲得遠程診療。智慧醫療這一美好的愿景正在美國逐漸變為現實。美國政府通過應用創新的信息及通信技術來全面改造和優化現有的區域醫療服務體系。信息系統將鏈接各個醫療管理部門、各級醫院和患者,在實行電子處方和數字化病歷的基礎上構建醫療協作平臺。

1.電子處方

美國的智慧醫療是從消滅處方紙開始的。2009年5月,美國的官方醫療保險制度Medicare 開始實行一種新的措施,即向那些為病人開電子處方的醫生支付獎金。此外,一些私人醫療保險項目也開始提供額外獎金及數字手持設備等免費設備。一個由科技公司組成的聯合會正在向醫生提供免費軟件,鼓勵他們拋棄傳統的處方紙簽。

推動電子處方的應用可以有效地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并實現對用藥成本的控制。醫生用電腦或是數字手持設備,通過加密網絡將處方直接傳送至后臺,在醫院、藥店和衛生管理當局聯網共享的數據平臺上進行統一登記和共享查詢。通過電子處方系統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詢到患者的用藥史和過敏史,還可以避免藥物間因相互沖突而引發的不良反應。同時,醫生也可以通過電子處方系統了解到病人目前的藥費負擔情況,從而決定是否選擇比較便宜的藥品。由于電子處方系統直接與醫保系統聯網,患者也可以對自己的財務負擔有一個明確的預計,決定是否選擇某些不在報銷目錄之內的新藥或特效藥。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如果醫生通過電子處方選擇仿制或較廉價藥物,可以使每10萬名病人每年的藥費減少84.5萬美元。

2.數字化病歷

數字化病歷系統可以使醫生通過登錄該系統來了解病人的過往病史和醫學診斷材料,包括X光片、化驗結果、用藥記錄等,免去了每到一家新的醫院就必須不斷重復診斷、化驗的過程。這不但可以節省救治時間,還可以降低高昂的儀器診斷費用。

3.醫療協作平臺

以電子處方和數字化病歷為基礎整合成為個人電子健康檔案,然后進行聯網,再拓展到單個醫院之外的社區、城市乃至更大范圍,就可以實現區域醫療信息網絡和醫療協作平臺。

有了完備的、標準化的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之后,患者通過系統可以迅捷地找到以最短距離、最低成本可針對自己病情進行有效治療的社區醫療機構,甚至可以在家接受社區醫療機構的上門服務;還可方便地進行遠程門診預約、日常醫療咨詢,而不必“大病小病都跑去醫院”,浪費大量時間進行排隊掛號、檢查。這樣也避免了三甲醫院或大型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社區小型醫療機構則可通過網絡對患者進行地理定位,發展家庭病床和日常陪護巡診業務。此外,醫療協作平臺還可用于公共衛生管理。以甲型H1N1流感防控為例,通過醫療協作平臺,患者在發現自己有疑似癥狀之后便可以通過網絡等手段進行報告,相關機構便可以迅速地根據患者的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來制定相應的隔離、診斷和治療措施,并能有效跟蹤患者的健康狀況。同時,醫療協作平臺還可以有效地解決人口跨地域流動帶來的醫療檔案信息共享問題。

4.移動醫療與遠程醫療

目前,許多手機已具備生命體征監視器。通過外置傳感器和應用軟件的配合,可以讓醫生利用手機隨時跟蹤病人的病情,在有問題的時候自動通知并要求醫療幫助。此外,生命體征監視器還像動態心電圖一樣隨時記錄用戶的生命體征情況。按照設想,在未來,患者完全可以將自己的個人電子健康檔案裝進手機里隨身攜帶,甚至可以通過手機來進行日常的醫療咨詢,還可以獲得自己的健康狀況和服藥計劃。而醫生可以通過手機開具電子處方、書寫病歷、管理病人信息,甚至進行遠程視頻診斷。隨著新型醫療技術的廣泛應用,患者不再需要到專業醫院,便可以從醫生、護士那里得到治療,從而大幅降低整個醫療體制的運行成本。只有通過革命性的新技術簡化醫療過程,才能夠使醫療成本被普通人接受,社會醫療體制才能以較低的成本提供較好的服務品質。

2013年,美國政府撥款30億美元,支持全國各地的醫生和醫療保健系統建立和使用電子病歷,希望通過醫院、醫生之間的臨床信息交換和共享,降低長期成本,提升醫療開支的效果,以改善美國的醫療保健系統。為了提高醫生使用電子病歷的意愿。美國衛生信息協會表示,治療美國聯邦醫療保險的病人,使用已獲認證的電子病歷系統的醫生將獲得更高的退稅率。

二、英國智慧醫療概況

1998年以來,英國政府陸續發布了一系列報告,清晰地闡述了英國國家衛生信息化戰略。利用信息技術推動醫療服務現代化,為解決“看病難”等問題進行了多年的努力。2004年,英國政府陸續與多家跨國衛生信息化巨頭簽署了為期10年、總金額逾60億英鎊的合同,搭建一個全國性衛生信息網基礎設施,部署一系列應用服務。通過該信息網,病患可以選擇并預定醫院的服務、獲得自身的電子病歷檔案、網上辦理出院手續等;醫生可以通過該信息網實現電子病歷、網上預約、電子處方、醫學影像共享及遠程醫療咨詢等。項目惠及英國的5000萬人口、2.8萬家醫療機構和100多萬醫務工作者。2005年,英國開始使用電子病歷系統,希望能將全國超過6000萬名病患的就診記錄與病史登記到電子病歷系統之中,并發展出整合性醫療影像交換服務。醫院間可以傳輸病患的影像醫療記錄(如X光片),借以整合并傳送不同形態的病患資料。2009年,英國相關機構開發了國家級的知識庫、決策知識系統;同時,政府還采取了其他方面的措施,包括臨床處方的決策,以及建立電子處方系統、醫生支持系統、醫學知識地圖。2010年開始,英國又開展無線遠程醫療項目。

目前,經過一系列的調整,英國國家衛生信息網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成為歐洲國家級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典型代表。

三、德國智慧醫療概況

德國的醫療信息化起步較早。2000年,德國醫院HIS系統建設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其HIS系統的建立一般釆用某一公司的HIS系統為主干,釆用標準的接口應用于不同專科的分系統或子系統集成,達到資源共享。2010年,德國海德堡市建成首家“綠色醫院”,部署涵蓋能源管理、患者診療和通信基礎設施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在電子病歷的實施方面,檢查單和檢驗單都不需要發布報告的人員簽名后送到醫生手中,醫生可以從網上獲取檢查或檢驗報告信息。這個過程是醫生簽名負責制,有關人員可通過網絡直接查詢報告結果提供者,以及報告結果是否準確。此外,德國還開展了遠程醫療會診和診斷編碼系統。其中,遠程醫療是德國智慧醫療最為突出的領域。

遠程診療是一個針對慢性心臟病患者的遠程監控項目。通過利用互聯網、手機等信息通信技術(ICT)手段,患者可以定期將血壓、體重等監控數據從家里傳到醫院的遠程醫療中心。這樣,患者既可以持續監控身體狀況并提早確定潛在的風險,又可以及時得到醫生的建議并減少去醫院的次數。該項目實施之后,人們就可以免去經常上醫院量血壓、稱體重的路途勞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德國的遠程醫療體系以政府出資為主,與社會保險及各終端設備運營商、供應商攜手,共同完成整個體系的建設。

為了應對日益來臨的老齡化社會,德國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啟動了獨立生活項目。該項目的服務對象是當地行動不便者,其目標是提升上述居民的自我服務能力。通過在家里安裝一種特殊的裝置,行動不便者可以更輕松地使用一些服務,如藥品、商品、食品的配送和看護等。有了ICT技術的幫助,行動不便者可以更長時間地待在家里,變得更加獨立。

四、澳大利亞智慧醫療概況

自2005年澳大利亞國家數字健康執行委員會(NEHTA,National E-Health Transition Authority)成立以來,澳大利亞的智慧醫療取得了很大的進展。NEHTA是為了更好地管理醫療電子信息收集和安全交換而設立的。由于單個醫院、醫院網絡及國家缺少標準化的產品標識、位置標識和大量產品數據的維護,使得改革勢在必行。南澳大利亞州(以下簡稱南澳州)政府啟動了衛生信息共享項目,通過在主要醫院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企業級臨床信息系統,向醫護人員提供患者病史信息訪問渠道,改變南澳州醫療服務系統的信息保存、傳遞和訪問手段乃至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該項目覆蓋了南澳州首府阿德萊德(Adelaide)的8家主要公立醫院。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等地都在進行類似的區域衛生信息化的建設工作。

國家產品目錄與電子采購過程是電子醫療供應鏈系統的核心。該系統通過在所有參與方之間使用、共享同一個關鍵標識,即全球貿易標識代碼(GTIN),為參與方之間提供了標準化的信息交流,同時也為澳大利亞衛生部門與私立醫院提供了價格電子數據交換的途徑。

五、加拿大智慧醫療概況

加拿大于2001年投資5億加元成立Health Infoway公司,這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負責全國醫療信息化建設。2003年,加拿大發布了促進電子健康檔案發展文件,被稱為電子健康記錄(EHR)解決藍圖。2009年,加拿大EHR達到50%,計劃在2020年實現全國人口的覆蓋。同年,加拿大政府在全國開展283個衛生信息項目。其中,電子健康解決方案、數據共享交互系統、醫療決策系統、知識系統的建設是重點。

六、日本智慧醫療概況

隨著日本老齡化加劇,醫療機構資源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凸顯。一方面,需要醫療護理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逐年遞增;另一方面,醫療機構面對著保證醫療質量和擴大醫療能力的取舍難題。對此,日本政府依托Panasonic和OMRON等大型醫療器械公司,廣泛地推廣“高質生活”的家庭移動醫療護理概念,力爭在家庭層面分散醫療護理需求的壓力。

第1步:家用健康醫療器械數字化。以測量型為主的健康醫療器械(如體重計、體溫計、血壓計、血糖測定儀、活動量測量儀等)在日本家庭中的持有率很高。但是一直以來沒有測量數據的積累,這些醫療器械也只是停留在測量和基本判斷(如血壓值是否偏高)的層面上。由于近場通信技術(NFC)和智能手機的普及,“醫療器械+智能數據管理”App這類捆綁式的銷售開始流行。

第2步:移動醫療。日本醫療數字化已經實施很多年,每個醫院、診所都建立有自己的醫療管理系統以記錄患者的個人信息、診斷依據(如X光片、心電圖等)和疾病信息,醫療數據的積累已經非常完善。醫療數據的支持加上智能手機醫療App的開發,使移動醫療成為可能。

智能手機醫療App可實現不適癥狀自查、各種疾病解讀、按照身體器官分類檢索疾病等功能,并且可以根據地理位置查找附近的醫療機構和根據癥狀查找專科門診。

第3步:云端-個人醫療數據信息庫。醫院在利益的驅使下,個人很難獲取和積累檢查診斷記錄等資料信息。經常在A醫院做完一系列檢查后,到B醫院后要重新再次做同樣的檢查。日本大地震后,受災地區的紙質醫療數據丟失和醫療機構服務器上保存的電子數據損壞促使日本開始推行在云端統合個人醫療數據。

對于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建立一個醫療信息庫,其中記錄個人的所有醫療信息,包括用藥記錄、過敏記錄、外傷記錄、手術記錄、感染記錄、疾病記錄,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醫院做過的檢查結果(如CT光片、X光片、心電圖等)和疾病診斷。個人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查看云端保存的醫療信息。醫療機構不再保存患者的醫療數據,而是從患者處獲取授權來查看以往的歷史記錄和追加新的醫療記錄。患者也無需向不同的醫療結構申請自己的診斷記錄等數據,相反,數據在云端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統合之后,“隨處都是我的醫院”的概念正在悄然興起。

通過上述3步,從家庭日常基礎數據的采集保存和健康指導,到癥狀疾病隨時隨地可自查,再到構建云端個人的醫療數據庫。IT技術的不斷滲透使日本健康醫療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每個步驟上,用戶、醫療器械供應商、醫療機構乃至政府(保險負擔70%的醫療費用)都分別獲得了實惠。

日本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智慧醫療消費市場。在日本智慧醫療市場中,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智慧醫療產品占有很大比例。日本已進入高度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占該國總人口的比例已達20.5%,與老年疾病有關的智慧醫療產品,包括心臟起搏器、人造心臟瓣膜、血管支架、胰島素泵、人工關節等植入性產品需求極為旺盛。同時,近年來陷入虧損的日本電子業巨頭紛紛轉型智慧醫療產業,將進一步促進日本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

各個國家發展的特征和趨勢都是以人為本,以數據為基礎,互聯互通,智能決策。中國也希望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一個互聯互通的系統。其中,數據主要從個人健康檔案和醫院健康病歷建立共享知識庫中獲取,移動設備的迅速發展使數據能夠實現自動釆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合肥市| 朝阳县| 襄汾县| 五原县| 汉源县| 柳州市| 门头沟区| 兴安县| 奉化市| 秦皇岛市| 利津县| 清徐县| 平泉县| 赣州市| 潼关县| 惠水县| 漾濞| 兖州市| 泗阳县| 天津市| 商水县| 绥化市| 额尔古纳市| 富平县| 岚皋县| 招远市| 潜江市| 水城县| 佛山市| 张北县| 南充市| 泗水县| 那坡县| 湾仔区| 通化市| 六盘水市| 北京市| 民乐县| 高邮市|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