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綜述篇

中國信息化發展概況

《中國信息化年鑒》編輯部

經過多年的努力,《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提出的很多目標已實現,為我國邁向信息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人,是美國網民數量的2.5倍,超過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網民數量之和,互聯網普及率達59.6%,為未來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社會創新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天然優勢。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產業結構全面優化,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初步確立,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根本轉變,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網信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通信業、大數據產業等保持較快增長。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

一是移動網絡建設穩步推進。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4G網絡覆蓋所有城市和主要鄉鎮,全國4G基站總規模超過340萬座,4G用戶數達11.1億戶。5G研發試驗取得大量成果,在2018年3GPP批準的5G獨立組網(SA)標準中,中國企業標準文稿提案數量和技術貢獻“三分天下有其一”。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5G系統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加速了5G產業鏈各環節產品的開發進程。截至2018年年底,在全球500萬座4G基站中,中國獨占300多萬座,占全球的64%。預計到2020年年底,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5G市場。在6G研發方面,中國的投入也是較大的。

二是應用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全國云計算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并建成百余個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加快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步伐。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貫徹落實《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為互聯網長期升級演進提供基礎。在全國13個骨干直聯點中,有5個直聯點開通IPv6互聯互通;30個省移動寬帶LTE網絡均完成IPv6端到端改造,開啟IPv6業務承載功能;在93個省部級政府網站中,可通過IPv6訪問的網站共63個,在97個中央企業網站中,可通過IPv6訪問的網站達92個。

三是農村寬帶加快建設。2018年,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97%,納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貧困縣網絡零售額超過1700億元。數字鄉村戰略部署實施,2018年年底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2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38.4%,比2017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

【信息技術和產業實力增強】

20余年時間,中國發展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產業,誕生了阿里巴巴、騰訊等市值達數千億美元的世界級領軍企業,以及百度、京東、小米、今日頭條、美團、滴滴、拼多多等一批百億美元級別的互聯網企業,互聯網產業整體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中美兩國互聯網企業創新水平也居全球領先地位。根據CB Insights公布的2019年全球獨角獸企業名單,中美兩國共有326家企業上榜。其中,美國的獨角獸企業最多,占比達到48.77%(159家);中國排名第二,占比為28.22%(92家)。從行業分布看,中國的獨角獸企業以面向用戶端和商業模式創新為主;而美國的獨角獸企業則重點面向企業端,并以技術創新為主。2018年,電子信息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6%,高于全國制造業投資增速7.1個百分點,對產業結構優化起到了積極作用。其中,智能電視、智能手機、集成電路、顯示屏、計算機等產能和出貨量均居全球第一。在新型顯示領域,全球首條最高世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實現量產,打破海外巨頭在小尺寸OLED領域的壟斷局面。

【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

一是數字經濟延續高速增長態勢,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經初步核算,2018年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1萬億元,并在一些領域居全球領先水平。2018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為31.63萬億元,網絡零售額超過9萬億元,電子商務規模超過美國。移動支付領域遙遙領先,據中國銀聯統計,2018年我國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到5.7億戶,人均月消費額2600元,二維碼支付占據移動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過8成。

二是基礎數據資源建設取得重要成果。國家人口、企業法人、自然資源等基礎數據庫建成。自然資源實現“一張圖”監管,覆蓋5類、23個子類、6992個圖層、58.3億個空間要素。政務信息共享取得重要進展,基本建成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體系,全國共有71個部門、32個地方已經全面接入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和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數據共享交換總量累計超過394億條次。

三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持續向縱深推進。“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2018年物聯網集成創新與融合應用項目”等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相繼啟動,深化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推動產業集成創新和規模化發展。制造業成為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點領域。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等,明確提出將著力打造工業互聯網標桿網絡,創新網絡應用,規范發展秩序,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各地積極落實響應,重慶、寧夏、湖南、廣東等地紛紛出臺政策,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業App開發等成為發展熱點。截至2019年1月,全國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總數超過50家。

四是數字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2018年8月,《電子商務法》正式出臺,建立了電子商務領域的基礎性規范;2018年3月30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網絡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促進網信和證券監管工作聯動。受后者影響,中國IT產業投資并購持續活躍。BvD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IT企業作為投資方完成并購活動3321起,披露的交易金額達446.422億歐元,僅次于美國,位列全球第二。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領域,中國投資活動規模甚至超過美國。CB Insights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市場的金融科技投資總額增長了8倍,達到255億美元,投資額占全球比例超過46%。

【電子政務一體化服務水平提升】

《2018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全球范圍電子政務呈現持續朝更高水平發展的積極態勢。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EGDI)排名從2012年的第78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65位;在線服務指數不斷提高,實現了從2003年的低水平(0.3)到2018年較高水平(0.8)的突破。“互聯網+政務服務”向全國一體化、線上線下融合轉變。2018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服務平臺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形成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2018年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實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全面“放管服”改革是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極大激發市場活力的戰略舉措。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府服務”,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推行信用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改革,實施“互聯網+督查”。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聯網+政務服務”效果明顯,《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32個省級政務服務平臺提供的省本級許可事項,平均辦理時限壓縮3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富川| 中方县| 且末县| 兴义市| 南雄市| 固阳县| 万州区| 昌图县| 屯昌县| 莫力| 肇源县| 哈密市| 汶上县| 绥江县| 呼和浩特市| 东兴市| 顺平县| 铜陵市| 巴东县| 乐都县| 饶阳县| 蒙阴县| 利津县| 汉寿县| 六枝特区| 柞水县| 二手房| 克山县| 调兵山市| 陇南市| 宣城市| 蓬莱市| 通化县| 宁海县| 古田县| 舟山市| 安泽县| 山东省| 七台河市| 西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