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松居家康復指導
- 馮珍
- 677字
- 2020-11-21 19:15:44
第四節 骨骼的生長發育和影響因素
一、骨骼的生長發育
(一)膜化骨
膜化骨成骨方式見于一些扁骨,如顱骨等。骨膜下的成骨細胞不斷產生新骨,使骨不斷加厚。同時,破骨細胞將已形成的骨質按計劃進行破壞與吸收,成骨細胞再將其改造和重建,如此不斷進行,最終塑造成骨。
(二)軟骨化骨
軟骨化骨是長骨、短骨和一些不規則骨的成骨方式。成年時,長骨的骺軟骨停止增長,全部骨化,骨干與骺之間遺留一骺線。骺形成關節面部分的軟骨保留下來成為關節軟骨,終生不骨化。
二、影響骨骼生長發育的因素
骨的基本形態是由遺傳因子調控的,但后天因素對骨骼的生長發育亦有很大的影響。
當神經系統功能增強時,可促進骨質增生,使骨堅韌粗壯;而當神經系統功能減退時,骨質則變得疏松,如神經損傷后的癱瘓患者的骨出現脫鈣、疏松和骨質吸收,甚至出現自發性骨折。
內分泌因素對骨骼的生長發育影響較大。人成年之前,如果垂體生長激素分泌亢進,會促使骨過快、過度生長導致巨人癥,若分泌不足,則發育停滯導致侏儒癥;而成年人垂體生長激素分泌亢進時,會出現肢端肥大癥。
維生素A能調節、平衡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作用,保證骨的正常生長發育。維生素D能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影響骨的鈣化;兒童缺乏維生素D可造成佝僂病,成年人缺乏維生素D可導致骨質軟化。
應力刺激對骨骼的生長發育和重建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體的每一塊骨都有一個最適宜的應力范圍,應力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骨的吸收和萎縮,如長期失重或癱瘓的患者,骨的應力過低,易導致骨的脫鈣和退行性變。長期對骨的不正常壓迫,如兒童的不正確姿勢、超負荷負重、腫瘤的壓迫等,均可引起骨的變形。

(楊涓 馮珍)